胡彦斌凭“牛班”征服马云,背后的创业经历让人敬佩不已!

3月25日晚,微博空降热搜“胡彦斌以董事长的身份被湖畔大学录取”,作为“知识渊博”的小睦,竟然被这条热搜整懵了,什么“董事长”,什么“湖畔大学”?不服气的小睦经过近两天的挖掘,终于挖到了关于胡彦斌创业的蛛丝马迹!才发现在他光鲜亮丽艺人形象的背后,竟然还藏着一个经历过几番创业磨难的创业者身份,让人佩服不已。
2007年,23岁,和金牌大风共同注资创办成立了风风火火公司。最后公司销声匿迹。
2014年,30岁,成立了“太歌文化”独立音乐工作室。开始探索音乐产业新出路。
2015年,31岁,与音乐圈合伙人正式创立“牛班”,打造O2O 音乐教育第一平台。
2019年,35岁,以纽班文化创始人身份被高门槛的湖畔大学录取。

抛开歌手的身份,他是普通的创业年轻人
年轻有才的胡彦斌一出道便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特别在2003-2004年,多个重要奖项拿到手软。比如,胡彦斌自己包揽作曲、编曲以及制作工作的新专辑《MUSIC 混合体》一发行,首日唱片销售量便高达20万,他凭借这张专辑将“最受欢迎男歌手”、“最佳男歌手”等荣誉称号独揽名下。
胡彦斌登场的时代是个尴尬的时代,上帝仿佛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在胡彦斌得到业界认可,事业稍有起色的同时,互联网也在飞速发展,数字音乐和盗版音乐毫不留情地冲击了实体唱片,实体唱片市场逐渐没落,众多艺人受到影响,胡彦斌也是其中一个,在该红的年代却没能红起来。

胡彦斌对音乐的热爱从未改变,2007年,胡彦斌开始有了创业的心思。于是和公司老板提出创业想法,并和公司共同创办了风风火火公司,还签约了青鸟飞鱼。但当时的音乐环境早已容不下传统的唱片运营方式,胡彦斌也因忙于音乐事业没有时间打理,公司渐渐人去楼空。
2010年,胡彦斌与前公司结束合约后,只身前往美国进修电影导演专业,朋友曾告诫过他: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到时候进修回来都被蒸发了。但胡彦斌骨子里有“不流血破头,坚决不回头的倔强”,想做的去做就对了。
2014年,胡彦斌结束进修回国后,并未将精力投入音乐创作中,兜兜转转后,胡彦斌再一次选择投身于创业大军。并于当年成立了独立音乐厂牌“太歌文化”,积极地探索音乐产业的新出路。

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从零打拼的公司老板
我们不难发现,在2015年后,胡彦斌似乎有意无意地淡出观众的视野,有的人会幸灾乐祸地心里暗道:“他已凉凉了”。但懂他的人都知道他在艰苦创业中。2015年1月,胡彦斌和音乐圈合伙人正式创立“牛班”,致力打造中国 O2O 音乐教育平台。
胡彦斌在创业初期,几乎将所有的精力投入新公司中。他以身作则每天朝九晚十,也和合伙人发生过意见冲突,也曾遇到过资本寒冬找不到融资。他也有和每一位创业者一样的工作烦恼。
磕磕绊绊,一路的艰辛坎坷总算熬过去了,苍天不负耕耘者,因自身歌手的背景,胡彦斌请到了谭维维、郁可唯、袁娅维等著名歌手担任牛班声乐老师。在2016年,公司得到了乐清丰裕教育产业基金182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从线上教学,到线下发展,牛班越办越火,名气也越来越大。

创办牛班的初心,把音乐知识传授给大家
有很多人疑惑,胡彦斌作为全能唱作人,好好的歌手不做,偏偏要做风险最大的创业。胡彦斌和新东方俞敏洪曾有过一次对话,胡彦斌在交谈中这样说:“对我来讲,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天就想把自己学到的音乐知识教给大家,可能我设定的目标是在40岁或者更老一点。是因为互联网刺激到了我,说你可以在现在的速度,用最简单的方式,可以让更多人学到的时候,我才做了牛班。”
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胡彦斌的内心,他的注意力其实一直都放在音乐行业上,只是这次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多和他一样热爱音乐、享受音乐、还为音乐而奋斗的逐梦人。互联网的发展为他实现这个内心的愿望插上了翅膀,让胡彦斌的音乐教育事业得以用更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互联网所提供的多种方式将他的音乐知识以更全面、清晰的面貌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连接各路热爱音乐的人们。
胡彦斌的成功是他应得的。他自带音乐才华却不傲慢,奔赴他国学习进修,失败时没有丧失斗志,执着于摸索音乐行业的新出路,拍拍身板,转过头又满身热血地投入创业中。小睦从中看到了胡彦斌不怨尤、不气馁、不放弃的坚韧品质,看到了他对音乐的爱和尊重。期待胡彦斌带着在湖畔大学的收获,抓住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带来更多惊喜,将公司越做越强。

关注睦学堂,每天一个创业故事。
创业之路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