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论摘录二
12. 在发展中国家,大企业的数目不多,资本市场还有待开发,专业化管理也付之阙如,因此仍有资产组合管理施展的空间。不过对发达的经济体而言,这已不再是有效的公司战略模式。P139
13. 然而,成功的多元化业者在使用技能转移概念时,通常会在目标产业中买下一家公司作为桥头堡,并以其内部的专业知识予以巩固。此种做法可以减少一些自内部进入的风险,并加速整个过程进行的速度。P146
14. 过去10年的研究显示出,无论战略逻辑和企业经验都表明,公司如果将公司战略从资产组合管理调整为共享活动时,其多元化战略将创造越来越大的股东价值。P151
15. 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其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企业要能与世界最强的竞争者展开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关键在国内的压力和挑战。强悍的国内竞争对手,积极行动的本国供应商,挑剔的本国客户,锤炼出这些企业过人的筋骨。P160
16. 在国家层面上,竞争力的惟一意义就是“生产力”。国家的基本目标是为其人民提供高水准的生活,实践这一目标的能力则取决于运用劳动与资本等国家资源所得到的生产力。P166
17. 事实上,成功的创新通常是由身处逆境、面对压力、势在必行的力量所激发出来的。这股没有退路的恐惧力量,远比希望有所得的诱因强大许多。P171
18. 企业内部环境的运作如同免疫系统,会隔离或驱逐挑战现有方向、企图建立新思考的“有敌意”个人。创新因而停止,企业开始僵化;被更强的竞争对手取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P173
19. 一般而言,当该国的价值观在海外扩散时,企业便可以预期到,本国的价值观与品位将成为全球化趋势。美国企业在速食和信用卡方面的全球性成功,反映出美国人对便利的需求,以及把此种经验传播至世界各地。国家要向外传递价值观和品位,可以通过媒体、培训外国人,或靠政治影响力与本国企业和公民的海外活动等渠道。P184
20. 事实上,即使政府大量补贴和保护,大多数国家塑造的大厂都缺乏竞争力。在那些只有一两家厂商竞争的重要产业,如航空航天和电信产业中,政府的角色往往扭曲了竞争的本质。P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