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清明归乡祭先人,
烟雨朦胧伴泪纷。
微风轻摇嫩花白,
凝遇梦中思念魂。
生前端上一碗饭,
胜过身后烧纸钱。
奉劝芸芸众家子,
及时行孝莫等闲。
又是一年清明,四月烟雨朦胧,青草依依,我们缅怀先人,缅怀那些已远去的至亲家人。
思念之余,我们更多的是学会珍惜,看看仍陪在自己身旁的至亲,那一刻,最感慨的是,家人在,父母健在,何其幸焉。清明,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在这一天祭拜先人,寄托哀思。也在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
失去的不能再来,拥有的要珍惜。把握当下,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懂得失去,才能更好的珍惜人生;活得幸福,才是生命最大的意义。
有一种思念,叫清明。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份对已故亲人的思念,虽已是天人永隔,但这份念想却始终不曾淡忘,每到清明时节便愈加强烈。故人已逝,记忆永存,忘却的是伤痛,不忘的是思念。
时到清明,相思成泪,寄托了人们无限的哀思与悲凉。花开花落是寻常,悲欢离合总关情。
我们大多数在外打拼,但故乡永远都是我们内心深处抹不掉的记忆,虽然远离故土在外打拼,但故乡依然是我们魂牵梦萦的方向。故乡,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是先人安息之地。故乡在,梦就在;老屋在,心就在;记忆在,根就在。清明,也是思念故乡的节日。
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才会更懂得爱和珍惜。让我们好好善待身边人,好好把握与亲人相处的日子,让生命不再留下遗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是一场轮回,也是一场遇见与别离,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我们要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守的日子,让美好的时光长留心中。
有一种爱,叫好好活着。
心若向阳,方能守得云开雾散,春暖花开时。好好活着,就是对先人最好的祭奠;好好活着,人生才有精彩的未来;好好活着,爱才会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已逝不可追,未来犹可期。慎终追远,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愿天堂没有伤悲,愿人间充满幸福。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却永无法弥补……
这世上有一种幸福,叫“父母在”。家有老人,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亲情还在。工作和事业失败了,可以重来,孝敬父母的时光却永远不能重来。
最近热播的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家有儿女》的知性大叔高亚麟更一堆道理一碗鸡汤的开导32岁的焦俊艳,讲出了“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因为有一堵墙挡在那,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神,你开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尽头。当父母健在的时候,要好好尽孝。有父母,有家,有爱,无论多么辛苦和劳累,都是幸福的。
这世间,有一种压力,叫做上有老。有一种责任,叫做上有老。中年人的压力在房子车子票子儿子上显露无疑。城市生活的人,出国已经变得非常容易,在看世界的同时也在受其影响,现在更多的人开始探寻资产保值,特别是海外房产和外汇成为最受关注的资产配置方式。
过去10年间,货币供应量增长了3.6倍,增速约是GDP(扣除价格因素后)的两倍。这透支了人民币潜在的升值空间。
并且在对冲贸易摩擦的影响、扭转经济下行的局面,保障民众就业,是头等大事,这个头等大事决定了,政府不会急于扭转人民币下跌。人民币下跌有利出口,也有利于增加中国与美国进行谈判的余地。
那么长远来看,人民币贬值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对于普通投资者,应该尽量减少人民的储存量,调整个人理财方案。对于高净值者,更不应该把资产放在一个篮子里。毕竟在资产配置上,需要尽量多元化,不可忽视全球资产配置,特别是欧美市场。
近几年来香港保险深受内地消费者的喜爱,也是因为有了人民币贬值的助推。
港币是和美元挂钩,香港保单都是以美元和港币计价,持有香港保险,选择美元计价,即意味着持有美元资产;也可以直接配置美国最先进的全球指数寿险信托直接持有美元资产。通过香港这个全球金融中心来配置海外资产,对于内地人来说是最佳的选择。特别是趁着我国内地房产税和遗产税、赠与税还没有正式落实的时候未雨绸缪,在即将到来的12月之前,配置香港或美国保险,把人民币风险降到最低。
以港险为例子,那港险的优势在于哪里呢?内地人每天花2亿买香港保险,不单只是怕人民币贬值,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参保范围广
在香港,除了一年以内自杀,枪毙的,几乎无任何事项不保。香港人寿险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免责条款”或“不保事项”,这在大陆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2、保费便宜
相同年龄的被保人,香港保费通常是国内保单的60%-70%。而国内保费高主要是保险的销售渠道提佣过高造成的成本上升,钱都让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赚了。
3、收益高
这是香港分红保险最大的优势,在香港的保险公司比如安邦、保诚等都是面向全球进行投资,投资领域广获利渠道多。目前,香港保险的预定利率普遍可以达到5%以上,有些甚至到7%-8%。而大陆保监会对内地保险业定价利率做了限制后,基本都在3.5%左右。香港保险产品收益优势明显,完全碾压内地保险。
4、避税避债
由于香港是避税港,遗产税自2006年后就不需要征收。即使是在全球征税的美国,只要是人寿保险金的赔付,不管是在哪里买的,都可以避税避债。很多高净值人群赴港购买保险,大多数是为了避税、避债以及避险的资产转移。由于保险是隐形资产,保密度高。曾经有个新闻,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主,把实业抵押给内地银行套取现金,转手到香港购买保险,将巨额资产暗渡陈仓转移至境外,期望在境外保险权大于债权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公司被清盘,手中保单都不会打水漂而达到保全资产的目的。虽然这也是够决绝的,但也充分能说明香港保险避税避债的强大功效。
5、海外资产配置
香港保险以美元和港币计价,这是区别于内地保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尤其是人民币中期来看还在贬值通道,对中、高产阶级的强烈的资产避险需求都有很强的诱惑力。
6、寿命问题
由于香港是全世界第二长寿城市,人均寿命85岁。而香港保险的保费率又是按香港人均寿命来计算。而国内人均寿命为75岁,所以内陆客户在赔率上就会稍占便宜。这就使得香港保险相比起来保费更便宜、保障更高、投资回报也高。所以大陆人去香港购买重疾险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