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引子
今天晚上我在读《经济学人》,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好奇心:an Orwellian system premised on controlling virtually every facet of human life. Orwellian?翻译过来是奥威尔体系。奥威尔体系?这是什么体系?而查到的只有乔治 奥威尔这个作者,他的代表作是《1984》《动物庄园》,是反乌托邦式的小说。继续阅读,dystopian 这一词证明了这位副总统说的这句话是反乌托邦体系的意思。政治领导人物都很有文化嘛,不,是我见识太少。在豆瓣上看到这两本书的评分都在9以上,我决定列入我的阅读计划。以前,看到某位榜样读什么书,看起来书名很高深,我在想,她怎么会读这样的书?现在我一点也不奇怪,曾经我想都不会想的《1984》也列在读书列表里了。
如果有人要我推荐书籍,我会怎么办?
每一个人的阅读历程就像一棵自由生长的树,粗壮的枝干代表是你的兴趣大类,细小的树枝或叶子是你读过的书。
我看到过很多“年轻人必读书单”这样的回答,你真的会去读吗?推荐的恰巧是你感兴趣的吗?这样的概率我想是比较小的,我曾经收藏了这样的书单,却再也没有打开过这个文件。现在让我坚持阅读下去的原因是,我找到了若干对我胃口的书,这些书全都是我的兴趣节点。在一本书里作者至少会提到或者引用另外一两本相关的书,这就是我挖到的宝藏,我会想读作者提到的相关书,接下来我还会发现一到两本,如此延续下去,这是多么有魔力的一件事情啊。渐渐地开始痴迷于读书。
我是不会推荐别人读我认为好的书的,除非问到我非常具体的方面,我会推荐我读过的或者知道的。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只是泛泛地问我,我会先问你你的兴趣是什么,让你从你的兴趣自己找书。
输出倒逼输入?
我很难写出文章,曾经看过这样的评论“输出倒逼输入”,为了写出什么而读。我也尝试过几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很难坚持。我在读书前,就感觉到了负担,好累啊,一会要写读后感了,于是也很难开始读书。读完了也很难提笔,啊,好难写啊,脑子里并没有什么东西。
现在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思路,我现在所写,感觉是涓涓细流从我的脑子里流淌出来的,因为这来自于我的思考,来自于我这段时间读书的收获,并非为了写而写。写作本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就像心现在的我在抒发我内心的情感,如春风吹拂在脸上一般地惬意。
写作风格
最近读的书《见识》(吴军),我发现作者就好像在和你聊天一样,说的例子都是身边的事情,说的是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悟,让我觉得亲近又真实可信。另外一本书《谈美》(朱光潜),作者也是写了很多自己的感悟和经历,不知不觉我心里就增添了对他的信服。了解作者,发现朱光潜的朋友是同时期的丰子恺、周作人、夏丏尊等人,这也激起了我读其他人作品的兴趣。从这篇随笔上看,我已经开始靠近最近读书的风格,写的是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 本文版权归 Serendipit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