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9听三国(第四十五讲)
1、易中天先生总结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四人的用人之道为:操以智、权以情、备以义、亮以法,即曹操用人主要靠智慧,孙权用人靠情感,刘备用人靠义气,诸葛亮用人靠法治。
易中天先生认为孙权的用人之道仅次于曹操。孙权用人的特点是以情感人,孙权的幕府就像一个大家庭,张昭就像叔叔、仲父,周瑜像哥哥、长兄,而周瑜和鲁肃又是兄弟,鲁肃和吕蒙也是兄弟,而且孙权对待鲁肃的母亲就像一个侄子对婶娘一样。
在用人方面孙权是拿出自己十分的热情和真心,聚拢每一位人才,可以说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甚至对一些出身卑微的人,孙权不看门第,不论身份,都够能量才使用,各尽其能。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孙权才能够聚拢人才,周围人才济济,上下同心同德。
2、孙权到晚年、到后期不仅对群臣不再有什么骨肉之恩,就是他自己的亲生骨肉,都已经没有情感可言。
孙权一共七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孙登,第一任太子,三十三岁去世。第二个儿子孙虑,二十岁的去世。第三个儿子孙和,第四个儿子孙霸,孙和是第二任太子。因为孙权既喜欢孙和,也喜欢孙霸,他册封孙和为太子,同时又册封孙霸为鲁王,而两个人的礼仪待遇没有任何区别,两人因为这事闹了起来,结果是孙和被废,孙霸被杀、被赐死。第五个儿子孙奋,孙奋被自己的侄子孙皓所杀。第六个儿子孙休,第七个儿子孙亮,孙亮第三任太子,也是孙权以后的第二任皇帝,孙亮十岁登基,十六岁被权臣所废,废了以后被哥哥孙休所杀。孙休成为了第三任皇帝。孙休死后,他的皇后和两个儿子,又被孙皓所杀,孙皓是孙和的儿子。因此东吴政权在孙权晚年之后变成了父亲杀儿子,哥哥杀弟弟,侄儿杀叔叔,宗室杀皇族,可谓骨肉相残。
孙权晚年的朝廷近乎特务统治,孙权晚年设了一个官——校事官,这个校事官主要职能就是刺探臣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然后汇报给孙权。校事官非常嚣张,孙权又听他们的,不相信文武大臣,甚至搞逼供信。
孙权的晚年变得神经过敏、疑神疑鬼、喜怒无常。陈寿还对孙权有这样一个评价: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大意是就是孙权这个人本来就是个疑心很重的人,本来就是个敢杀人的人,到了晚年就更严重了,越到晚年越多疑。易中天先生认为,多情必多疑,重情的人疑心也比较重,他老怀疑自己爱的人会不会背叛自己,所以情天往往同时也是恨海,因此孙权的变化很正常,而且正是由于孙权晚年的这种变化,才导致张昭和陆逊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