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荒岛曾经没救了,如今却是日本文青的乌托邦

位于日本本州、四国和九州之间有一片海域,叫作濑户内海,这里漂浮着上百座风光绮丽的岛屿。

2010年起,每三年在此举办一届的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即将于今年4月开帷幕,大师级的艺术项目与作品届时荟萃一堂,分散至直岛、丰岛、小豆岛等12座大小岛屿之上,令世界各地的文艺爱好者趋之若鹜。

濑户内海因艺术祭而复兴
因波点南瓜而闻名

然而,你知道吗?
十余年前,濑户内海上的这些离岛不仅是乏人问津,废弃物成堆的“垃圾岛”,还深受工业污染的毒害,发生过日本历史上最惨重的生态浩劫。

1。
二战后初期的20余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濑户内海沿岸作为当时的五大工业区之一,随着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承受沉重负荷。

直岛因为三菱重工的炼铜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污染,造成岛上寸草不生,岛上多数居民因癌症逝世。
丰岛作为遗弃的“垃圾岛”,被倾倒工业废弃物六十万吨,满目疮痍,甚至爆发了日本史上最严重的金属污染浩劫。
原本依山傍海的宜居岛屿,随着岛上产业衰落和环境污染影响,常住人口逐渐递减,年轻居民纷纷迁移,岛上留下的居民平均年龄竟高达75岁。

20世纪的濑户内海诸岛死气沉沉,仿佛被命运的死神扼住咽喉的迟暮老人,危在旦夕。
而与此同时,先父临终前的遗愿却让福武总一郎肩负起复兴濑户内海的责任与未来。
2。
福武总一郎是排名福布斯日本富豪榜前30名的知名企业家,日本教育巨头倍乐生集团(Benesse)会长。
说起来企业旗下幼儿教育课程的角色“巧虎”在国内也是众所皆知、深入人心。

福武总一郎出生于濑户内海沿岸冈山县,父亲生前钟爱直岛,心存惋惜。
为了继承遗愿,重现儿时记忆里家乡的美丽风光,福武总一郎邀请日本著名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一同构建濑户内海的复苏愿景,意在继承当地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艺术创新。

安藤忠雄人称“鬼才”,他的履历极具传奇性,从三流拳击手到荣获普利兹克奖的世界级建筑师,全凭游历各国、自学成才。
他的建筑作品风格简洁却个性鲜明,以特立独行的创意著称,擅长运用融合光与风等自然元素营造诗意、沉静的空间。

在福武集团的资助下,出自安藤之手的「地中美术馆」作为复兴计划中最初的艺术项目落户直岛。

「地中美术馆」的主体埋在山顶地下,没有建筑外观,只在顶部挖出几个几何形状的天窗,顺应地形、地势,凸显背山面海的自然特性。安藤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以及通过裁剪的自然光线照明让人感到一种现代艺术的凌厉。
馆内陈列着印象派巨匠莫奈的四幅睡莲真迹,在美术馆的外部还修建了一个还原画作中的睡莲池。

自此之后,福武集团不断推出各种企划展览和激励奖项,邀请海内外艺术家到户外创作装置,并留存于当地。
草间弥生标志性的红黄南瓜便是1994年一场名为“Out of Bonds”的展览留下的作品。
你知道吗?这个南瓜曾被台风吹走过。

后来还是当地渔民发现它漂在海上,并救了回来。如今,只要是台风天,岛上的人就会把南瓜运走藏好,等天晴再放回来。
3。
直岛在福武集团的号召下逐渐吸引起艺术家和建筑师的眷顾,然而却花了整整10年时间与当地的居民和解,获取信任。
其中的转折点便是「家·计划」的推动,项目的理念是福武总一郎提出的‘利用已有的东西,创造没有的东西’。


岛上由于衰落,有许多废旧民居、闲置空屋、古老神社等,福武集团出资收购,再由艺术家设计,岛民参与协作逐一改造成展示艺术品的空间,让旧有的历史和文化产生新的发酵和生命力。


在这里,艺术不再只是高雅人士的收藏爱好,而变成普罗大众雅俗共赏的情感体验与纽带。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本地交通及公共基础设施,岛上新增了自行车租赁点,以缓解地方巴士运力不足的状况。
除此之外,艺术家与当地合作,推广特产及文创产品,发展旅游经济,使岛屿重获活力。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从2010年开始举行,每三年一次,今年即将迎来第四届。

花了30多年经营直岛艺术基地,推动艺术节,奠定濑户内海诸岛艺术基调的福武总一郎如今已73岁,退休定居于新西兰。
令他倍感成就与欣慰的是近10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迁移至濑户内海地区,越来越多的游客莅临观光。

昔日奄奄一息的濑户内海再度恢复元气
如波光粼粼的海面般熠熠生辉

文字 | SLinko
图片、视频截图 | 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