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几未来:如何帮助宝宝构建一个优秀的肠道微生物菌群?
健康的宝宝并不等于无菌的宝宝。正常的肠道菌群在婴幼儿期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免疫、代谢、营养等发育成熟过程中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甚至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在营养方面,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维生素、人体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还有助于分解食物,协助食物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在其他生理功能方面,肠道微生物可以帮助宝宝建立正常的免疫系统,预防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肠道菌还能加速5-羟色胺、γ-羟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产生,有助于避免抑郁、焦虑、自闭等精神问题。知几未来提示:为宝宝构建优秀的肠道菌群需要妈妈的帮助,培育健康宝宝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在生产时优先选择顺产 微生物在两代间的垂直传递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婴儿在母亲产道中第一次接触微生物,因此顺产的婴儿体内微生物与母体产道微生物种类相似,母体产道的优势菌群乳酸杆菌,恰好是婴儿肠道早期最为重要的产酸菌属,对其肠道菌群的成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时进行肠道微生物的检测,可以确定顺产宝宝的菌群属性,为肠道菌群培育打下良好基础。对剖宫产宝宝的检测,可以查找缺失菌群,日后调理有迹可循。 二、母乳喂养 喂养阶段,母乳又给予婴儿微生态第二重影响,母亲的乳汁里会有专门能够促进优势肠道菌繁衍的营养成分。 母亲通过母乳喂养刺激特定的、有益的菌种生长,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 比如,宝宝在婴幼儿期缺乏双歧杆菌,成长后肥胖的概率将会增加,而双歧杆菌是有益菌之一,母乳中的寡聚糖可刺激其生长,而母乳的质量也决定着菌群的活性,所以改善母亲的乳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妈妈的肠道菌群检测,制定针对性的母乳调整计划,再利用复检手段,观测调整后宝宝肠道菌群的变化,反复优化调整方案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三、科学的辅食添加 宝宝在成长到第6个月,可以逐步添加辅食以保证宝宝的营养。随着辅食种类增多,宝宝的肠道菌群也变得相对多样化。但辅食添加切忌过于心急,倘若宝宝肠道发育程度只能处理米糊等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对于蔬菜、水果、肉的对应能力还比较低下,因此需要科学健康的喂养。妈妈和宝宝进食爱幼妈妈提供的食谱,可以让宝宝得到循序渐进的科学喂养,同时改善宝宝肠道微生物。辅食添加一段时间后,可为妈妈和宝宝进行肠道微生物的复检,最终生成微生态对比曲线,直观感受改善程度。 四、规律饮食 宿主为肠道菌群提供定植场所和食物来源,因此人的饮食结构会塑造其自身肠道菌群的形态。在成长过程中,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的长期磨合形成了自己固定的规律。例如,具有高膳食纤维饮食习惯的人群,其肠道中厚壁菌门的比例则较低,而长期经历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习惯的人群,其肠道中厚壁菌门的菌群含量较多,进而引发肥胖、三高等问题。因此如果起居、饮食不规律,长期下来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多种疾病。 五、忌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将对肠道菌群直接造成严重破坏,产生不良反应。对于微生态已发育成熟的成年人来说,抗菌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干扰,一般可在2周左右重构。但婴儿的菌群尚未发育成熟,抗菌药物暴露后的恢复,无法像成人那么快。研究表明,生命早期因抗菌药物引入的微生态差异,可以持续影响婴儿6-12月龄的肠道菌群,甚至是导致童年期及成年后发生肥胖、过敏等问题的罪魁祸首。 在抗生素的使用问题上,必须遵照医嘱,避免滥用。
肠道菌群检测机构
知几未来(Nexbrio LifeSciences Group)生命科技集团,专注微生物基因组的应用研究,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人类微生态健康数据管理机构。创始团队于2015年组建,研发团队均为海归教授与博士后,历任美国国立卫生院、新加坡国立癌研所等海外著名科研机构的骨干岗位。知几未来下设成都临床医学检验中心,以国际标准投资与建立,且一次性通过官方机构检测验收,目前为西南区域最大的实验基地之一。
集团自有高通量测序平台,应用二代测序技术鉴定人体微生物组,能够更全面综合的检测与评估受检者的微生态情况。尤其在母婴肠道微生态检测、全基因组检测、以及针对特定人群制定的qPCR单菌检测等服务领域上具有卓越的竞争优势。随着基因数据与临床数据的积累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知几未来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能力,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生信分析与管理平台服务。在自主创新的同时,知几未来也与国内外数家科研院所、国家级检测中心及医疗机构合作,深耕以母婴微生态为主的人类微生态研究与精准健康、精准医疗领域,推动前沿科学技术的产业转化及临床应用。
知几未来已拥有独立的新生儿肠道微生物样本数据库以及数十项授权专利,包括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5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以及多项通过欧盟CE认证的医疗器械产品,数项临床实验项目在研,以及便携式健监测设备原型1套等。
2018年,知几未来任中国医药协会母婴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积极推进肠道微生态与母婴健康管理的发展新模式,加快妇幼卫生医学研究平台的建设及母婴健康研究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构建更现代化的医疗体系与高质量的医学教育体系作出实质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