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钱观
在太小的年纪就直面经济的拮据以及父母艰难地维持生存,对于还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残忍的,这些扑面而来的生存压力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我来说,无异于揠苗助长。是的,因为贫穷,我的求生欲望开始疯狂生长,侥幸无贪婪,却也带有挥之不去的自卑胎记。二十几年的剥皮削骨,我一如童年时的贫洗,靠着未来可期的渺小期冀,让自己学会成熟。
隐忍、克制、畏缩,这是我骨子里潜藏的悲戚,我的心里住着那个过早看到父亲起早贪黑、弯腰度日的艰难,庆幸的是,这种直面金钱的尴尬并没有引起我对金钱的崇拜与贪婪,反而不恰当的让我骨子里鄙视和讨厌金钱,因为它让人丑陋、让人痛苦。我因为缺乏金钱而失去我宿命追求的自由。
今天,我发了一个朋友圈,庆祝终于获得自由。很多朋友好奇,我又辞职了?我又换城市了?我又放飞自我了?都不是,我不知道怎么跟朋友解释我此时的心理,因为很难用一句或两句话说清楚。
2010年我高考并不满意,只是上了一个普通的二本,报完志愿回家的时候,我跟朋友谈起,我不想复读,但我不满足于现在的学历,自那时我便下定了读研的决心。也许是我骨子里的要强吧,我始终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四年很快,你能想象我的家庭连支付我读本科的经济能力都是匮乏的吗?我靠着不安的灵魂以及为数不多的经济支撑读完本科,那时父亲支持我用贷款,但本科毕业时父亲还是给了我家里为数不多的钱财帮我付完了本科的贷款。当我决定读研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可以用奖学金,可惜,上帝分给我的优秀是有限度的。父亲与母亲都是一个很简单朴实的农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本科和研究生的具体差别,他们只知道读研很体面,但这份体面他们想得到却没能力支撑。
他们对于我的追求向来是模糊而又坚定的,坚定的是我不会让他们失望,模糊的是我的目标在他们那里从来都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当我确定拿到研究生的录取名额后,我才告诉父母我的未来计划。母亲很高兴,那个时候刚好是爷爷奶奶周年祭,三个姑姑都在家,听了消息虽是开心却也质疑我为什么一定要继续读书。
我的身份是尴尬的,我从未抱怨父母对我的支持,我也很幸运,一路走来父母给我的支持是毫无保留。可是,我就是比较轴,哪怕万人阻挡,我也要走我自己想走的路。父母为难我的三年支出,我知道他们也知道奖学金制度的存在,可他们从未问过我,或许是不想给我造成压力吧。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报有些许期望,我还是想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些经济支持的。可当我听到兄长与姑姑对我选择的质疑,我的轴劲儿又发作了,我强忍怒意提出:研究生的费用我自己管。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为自己的言语负责,这种负责并不是你真正情愿,而是情势所逼。我一直在经历家庭的低谷,直至现在,但凡我有机会从父亲那里得到帮助,我会义无反顾地提出来的。我啊,不是那种特别纯粹的努力人,我只想装作努力的样子获得外界的认可,然后维持仅有的尊严。
三年很快,说实话,我过得很舒服,我没有学业的压力,混着朋友将重庆的美食吃个遍,重庆呀,真的不是一个奋斗的城市。我也没有外出打工,因为本科经历让自己的腰椎不是太好,到现在坐久了还是会有些不适。我潇潇洒洒地度过了研究生阶段,当我毕业的时候,我期待父亲会像本科的时候问起我的贷款,可惜,父亲大概也很为难吧,就连我去上海的费用都是问朋友借的。
这种极具逼仄的金钱状况让自己对金钱恼怒、疲惫,我讨厌金钱,可我又渴望金钱。因为金钱,我的恣意洒脱受到了理性的限制,坦白说,如果不是顾及要存钱还贷款,我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然后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跟领导干架就干架,毕竟我真的属于那种棱角颇明的那号儿人。
我忍,一切我都忍,吃、穿、用、行,可惜我再节俭,我还是一无所有。你知道吗?曾经我最鄙视月光族,到曾经,我真的不得不做到月光族。成长就是不断地给青春巴掌,然后你就长记性了。
我是一个骨子里不安分到极点的人,我没有理想,我只是不想平庸。可面对生活,能在命运的大江大河中扑腾出涟漪的人又能有几个呢?可我还是孤注一掷,我知道我要存钱,可我存钱的唯一动力在于还钱,还欠朋友的钱、还欠国家的钱,为我的懒惰和迂腐。
回顾从业以后,坦白说,我做的很好,逢年过节给父母零花钱,并用仅存不多的金钱维持自己的生存,中间又更换一次城市,在我付出的生存成本上,我也为我的不安分付出了代价。我总想着存一笔钱一次还清,我想象着所有账到位的体面与洒脱,可惜生活呀还得做计划,还款同样如此。为了避免存不下钱的窘境,我手里一有钱我就把它们存到另一张卡上,存了两年的后,先还一部分吧。其实如果不是兼顾家庭,我真的可以更早实现我仅有的骄傲与体面。
我不后悔,但我有些许不甘,我不该是现在的样子。朋友说我善良,太早地背负自己不该背负的压力,这种压力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起初的时候,我并不想承认,可最近,我不得不承认,童年的金钱缺失让我的人格晚成熟的不是一年两年,直至现在,我并未如外人看到的那样刚毅坚强。
清明节,我包揽了父母到北京的所有费用,表姐并不赞同,她觉得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不用太急着与他人比较。我不行,我为什么急迫地想带父母出来一大部分的原因是为当年自私的自己说声对不起。
2014年父母送我从洛阳到重庆,顺带逛一下洛阳城,我带着他们干逛洛阳,都去到龙门石窟的门口了,可想到门票一人是120,我还是自私地没有带他们进去。送他们离开洛阳的时候,我一直耿耿于怀,我责怪自己的自我和抠唆,他们能到洛阳几次呢?我不能,因为我手里的钱是为数不多的支撑读研的费用,我不想,我也不愿意任何可能干扰我继续读书的事情。可怜吧,那时的我与其是说对于金钱的在意,莫不如说是对追求自我的在意。
每每看到出行的老人,2014年的那一幕一直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我知道不能责怪当年的我,可我内心的倔强无法释怀。从我工作的那天起,我就一直打定主意带父母旅游一次,而这次,我一定不再像当年的自己可怜。前几天带着父母在北京游玩,我毫不心疼金钱上的支出,他们的衣食住行我都竭尽所能地以舒服为主,只为当年的自己说声对不起。
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感受到,我只是一厢情愿地为自己。他们很开心,那就足够了,不是吗?
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挺可怜的,成长的年龄里有了不合时宜的自我与承当,挺累的。我也不知道靠什么支撑到现在,挺玄乎的。
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我”,这个我是残缺的、幼小的。为了守护这个不够完美的我,我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很久很久,我不知道开心是什么。
而今日,当我把最后一笔钱打到账号的时候,我释然了。那一刻,我只有一个念头,我自由了。混着前几日的疲惫,我终于得到了一丝喘息,我知道我的心里压力太大了,可没办法,这是我的成长环境塑造的我,身边的人告诉我,我需要接受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给我的是痛苦,学校教育给我的是能力,朋友希望社会教育能带给我释怀。
说实话,很难,我背了太久了,就像一个蜗牛,从一出生就背了一个重重的壳,这个壳是压力,也是保护色。我知道我要学会放下,真的挺困难的。前二十几年的思维定式,怎么可能在一朝一夕而改变,不过为了更好的自己,我始终要接受系统的社会教育。
但很幸运的是,经济的困乏并没有为我带来不好的金钱观,甚至稍显迂腐,我不迷恋金钱,我只是珍惜自己所得每一分;我不崇拜金钱,我只敬佩独立自在且成熟洒脱的人格;我不排斥金钱,我只是在用自己的能力去捍卫追逐而来的自由。
你说我完成这一阶段目标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不好说,应该离财务自由还很远,但至少我不再是那个把自己困在狭小角落自我闹别扭的幼稚孩童,我想学会接受生活、工作上的不开心、不顺意,然后真正下定决心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一直坚持下去,比如读书、写作。
我有一个窗口,那里停放着稚嫩的童年、不安的青年,未来还会停息纯粹的老年,不论哪一个年龄状态,我也一直会是那个追求自我独立与精神自由的追风少年。
期,未可在,如风、将令、追山、奔海,历久而俞弥坚。
个人公众号:才华股份有限公司(ydd1937883690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