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 · 释 · 道
一、概说
相对来说,我比较了解孔子的学说,后儒不太了解。佛经看得比较少。道家看过《道德经》。
我以前认为儒学很好,大力宣传推广儒学,针砭别的学说。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1. 每个学说,都有他独到的优点。不能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并且,高深的道士,得道的和尚和刚烈的儒者。三者其实是很容易达成共识的,所谓万法归一。虽然不到归一的程度,但是到了一定的水平,三者是可以对话的。
2. 一个人信什么,大半是由其天生的气质决定的。我们有了天生的气质与欲望,然后寻找理论依据。而不是理性上认为某个理论很好而皈依她。所以说,我们无法说服别人信这信那。各信各的,大家和谐相处就好,没有高低之分。
基于上一点,我已不再主动宣传推广儒家的思想。并且我自己在生活中做得其实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儒者所为。做事的时候,我是一个100%的道家与法家,与儒家是背离的。我是要做事的,用纯粹的儒家做事,确实是太难了。我也愿意做一个纯粹的儒者,但是这并不是我的意志能够改变的。我的欲望太强,用道家的话来说,就是魄太强,用佛家的话来说,大概是孽太重。
二、我为什么还要为儒家辩护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儒家深厚的感情,以及我为儒家辩护时爆发的巨大的激情。我可以放下我的营利活动,来专门做这个事。
本质上来说,辩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了导致双方更加生气之外,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之外,别无其它的用处。
我之所以还会这样做。是因为:
1. 有热情做这个事的不多。
我老师袁老师是有能力辩护的。但是他认为辩护没有必要。
2. 有知识储备做这个事情的不多。
我年少时爱读各种书。社会科学的学科大概都有所涉猎。
有一个电影情节,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在电影《一代宗师》中,马三杀了宫保深。按照当时的习俗,宫保深的女儿宫二已经定亲。定了亲的人,就不算宫家的人了,所以没有资格给宫保深复仇。
宫二取消了婚约,奉了道。她把马三的武功废了。说了一句。
宫家,有人。
其实,虽然我不是纯粹的儒者。但是我愿意当儒家的一个守门人。
这个守门人是什么意思呢?我也不推广儒家的学说,因为我知道推广也没用。但是如果我发现有人攻击儒家的学说,如果这个攻击是有一些理论深度的,那我可能就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和攻击者一决雌雄。
我也不期望辩论胜利了,说服了对方,感染了旁观者。然后信儒家的又多了。
这是不可能的。辩论如战争,没有胜利者。但是我还是要这样做。其实就想证明一个存在性。
儒家,有人。
三、道家、法家与道教
首先,《道德经》是一部非常分裂,其精神内核又高度统一的书。
1. 分裂
(1) 谈玄学
《道德经》开篇谈:
道可道,非常道。
(2) 谈策略
然后,《道德经》又说,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这个是做事的策略,其实就是引蛇出洞。
(3) 谈养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玄学和养生可以说是一体的。但是这个引蛇出洞呢?
2. 统一
玄学,养生,做事的极端策略。如果说能够统一在一起的话,那就是为自己好。
3. 道家的支流
(1)法家
汉书 艺文志 说法家是源于道家的。其理论依据就是法家继承了道德经为了达到目的做事的极端性。
(2)道教
道教在名义上尊老子为宗师,但是她只继承了其玄学和养生的内容。除此之外,道教还吸收了导引术,房中术等民间流派的内容。
4. 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
(1)喜欢道教的人都喜欢艺术
(2)干事的人喜欢《道德经》
因为《道德经》说的是为了追求目标不管做事的极端性。其思想流传脉络为《道德经》--- 法家 -- 狼文化
佛家我确实不太懂,就不说了。
-
野葡萄桃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2 08: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