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不是等于知识呢?
文化:人类长期发展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
知识:人类通过生产生活实践,对事物的本质、关系、规律形成的认知和理论。
通过对上述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清楚文化和知识的关系和区别了。

1、文化相比于知识,其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泛。它不但包括精神文明,而且包含物质文明。由此派生出诸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制度文化、道德规范……,再往细分,还有茶文化、酒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等之类,难以尽述。
2、知识的外延小于文化,知识包含于文化当中,属于文化的一部分。比如说建筑文化,不但包括建筑知识,而且包含建筑本身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比如戏曲文化,不但包括戏曲内容和知识,而且包括舞台、演员、灯光、背景等。
3、知识需要客观性,文化可以允许主观性。比如说地球,它本来是圆的,你不能说它是方的,这是知识。但是文化可以发挥主观想象,比如说宗教文化,估计没人见过耶稣,但是信仰者相信。再比如一幅画,绘画技巧属于知识,但是画什么那是画家的事,综合起来就成了绘画艺术。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义韵概念,它包括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等。对文化下一个精准的定义或确切的概念,比较困难,至今仍众说不一。但我比较欣赏和赞同作家梁晓声对文化下的定义:
根植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知识,人类至今对它也没有作出统一的、明确的界定。但比较一致的认定是: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结果的总和,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如学校教育中获取的各种知识和工作实践中掌握的各种知识等。
文化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是:知识属于文化,而文化是感性与知识的升华。知识对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力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是一种文明。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是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文化是自然本有,是道德的外延。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正是基于对文化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所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里的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此文章为品悠文化原创,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