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植物者,无人能出其右
还没入门,第一次参加课题组组会,旁边就是朱师兄,趁着其他师兄师姐汇报的时候加了朱师兄QQ。后来有一次又在学校里遇到师兄,拉着行李箱,脸都晒脱皮了。原来是出差采样去了。后来也听说了差点失联的事。
研一和师兄接触的好像并不多,几次聊天大致是师兄推荐的notefirst文献管理软件和他对国内各个相关期刊档次的理解,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当时懵懵懂懂的我上了一课。因为一直没有文章,师兄也劝我不要着急,毕竟直博了,慢慢积累。
后来经常看到师兄在空间和朋友圈更新拍的植物,很是羡慕。南麂岛调查的时候,和师兄分在一组,我负责采集标本,师兄拍照鉴定。一个个我听都没有听过的植物被他那么轻松的随口说出,真的是佩服到五体投地。晚上和师兄住一间房,他又会及时查阅植物志,对比其他人拍过的照片,鉴定命名整理白天拍的照片,然后上传PPBC和CFH。每一次看他的图库的时候都很羡慕,哇,我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啊。师兄在CFH上的发图量拍在75左右,但排在前面的人,很多夹杂着风景人物,甚至直接上传个图片,有点类似于个人相册,像师兄这样专注植物并且几乎全部又鉴定命名的,估计也找不出几个吧。
后来好几次跟在师兄后面,在学校里、植物园、情侣园或是玄武湖拍植物,无论是对于拍照的技术还是认植物都有很好的提升。每次都觉得师兄能发现一个特别的角度,拍出来的效果特别棒,于是每次师兄在哪里拍,从什么角度拍,我也就模仿,但是差距仍然存在。个人认为,在我目前认识的所有人里面,论认植物,无人能出其右!
在师兄和其他像师兄一样坚持爱好植物的师兄师姐们的影响下,我也申请了自己的PPBC和CFH账号,慢慢传照片。大家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去过师兄宿舍煮过火锅,请教过问题;一起去武汉参加会议,晚上挤在一张床上;寒假大家都回家了,课题组就剩我们两个人,于是一起吃饭,去后山拍植物,晚上看长江大桥。(怎么感觉有点奇怪)
师兄即将踏上美利坚求学之路,今晚一伙人约饭也算是欢送师兄。祝师兄一切顺利,早日学成归来,回来带我们认植物啊😂
本来想放几张吃火锅时候的照片或是在武汉偷拍的半裸照片,手机之前清内存删掉了,那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