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与羞耻
内疚,羞耻有特异性,但很多事件如撒谎,违法,搞砸了事,未帮助他人等既可引发内疚,又可以使人产生羞耻。
内疚情绪中比较多的是痛苦。羞耻情绪中比较多的是害怕。
内疚具场独立性,我觉得我违背良知,更私人化的体验;羞耻具场依存性,产生于公开化的情境中,个体关注的是消极的自我如何呈现在他人面前。
内疚和羞耻都与失败感相关,区别是内疚与可控感相关——不够努力。羞耻与不可控感相关——太笨。
对失败,违法产生出现哪种情绪取决于对事件的归因——内疚评价强调未做的或负面的行为。羞耻评价强调自我,将坏的行为或失败看作是坏自我的反应。
内疚产生焦虑,懊恼,后悔——纠正,弥补,来降低内疚感。羞耻产生无助,渺小,无力,无价值——试图隐藏,逃避,消失自我,来逃避当时的痛苦情景。
内疚和现实的或想象中的对他人的伤害有关。羞耻倾向于感受到了自己被伤害。
东亚被认为是耻感文化,西方被认为是内疚文化
如果没有人回应和我们体验类似的情感,无法从另一个人身上引发互补性情感,痛苦的羞耻感就产生了。例如,表达需要不被回应,对有需要产生了羞耻。
再找着精神分析的解释。
对耻感的压抑导致过度补偿,完美主义,争强好胜,吹毛求疵。
【羞耻和内疚的差异 - 心理学空间】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8517
【内疚和羞耻关系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 心理学空间】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14180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