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为什么你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只有当心被点燃的时候,泪水才会夺眶而出。 -- 题记
越来越觉得热泪盈眶真的是年轻的特有产物。随着年纪一点一点增长,我们好像变得不那么容易被感动了。小时候的我看《夏洛的网》哭了好几回,动画版西游记演到唐僧赶走孙悟空的时候竟然会生气的哭,看到刘翔雅典夺冠,甚至是重播还是会哭。这些都已经是十好几年前的事了,我都惊讶于自己还会记得。而近几年因为感动而哭的次数似乎越来越少,也没有什么清楚的记忆了。我其实是一个很喜欢流泪的感觉的人。当然,不是因为自身的痛苦,没有人会喜欢那样的感觉。我觉得能因为别人的情绪而流泪是一种内心还依然柔软的象征。感同身受,其实不像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在生活里,太多的压力会强制关闭你感性的开关,主动或被动的人际交往会让我的大脑提醒自己不要太外露自己的情绪。所以当你坐在电影院的黑暗中望着前方的屏幕,或是在自己房间角落里的阅读灯下读着一本书的时候,你的思绪可以自由地飞,你的情绪可以肆意流淌,无关他人,只有自己。电影或者故事里的人会成为你情绪的一个触发点,从那里发散出去,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不一样的故事,或是代入,或是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每个人都有一份独立的感动。可惜,最近看的电影都不太能触到我的泪点。原谅我实在对好莱坞动作大片喜欢不起来,我承认它们好看,可是看完了也就看完了,没什么感觉。我想要看一部电影结束了还能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片子,一部能让我从电影院出来晕晕乎乎地走回家的片子,能过了一段时间再回想起来还热泪盈眶或者心头一热的片子。上一部这的电影是《Coco》,再上一部可能是《狼少年》。现在怎么越来越难看到这样的片子了呢?还是我老了,越来越难被感动了呢?
这样的缺失也许可以在剧场里找到,这是我喜欢上龙哥之后的一个想法。其实我还没有怎么进过剧场。6年前的《芝加哥》更像是游客的宽街打卡,听懂一半忘掉一半,现在脑子里已经什么都不剩了。我很喜欢不知道谁说的一句话:“现在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一群人坐在黑暗里看着同一个方向的另一群人呢?”估计只有舞台艺术了吧。我相信人的感染力会强过图像和文字,当然,如果演的好的话。6月份想去看《Rent》,感觉这会是一部符合我要求的剧。9月份回国也想找一两部音乐剧,舞剧,或者话剧看看。上次看到的唐诗韵的《昭君出塞》片段感觉很不错,就是不知道还演不演了;听说《孔子》也很好,但是票也难买。龙哥的音乐剧我是不想了,抢不到票的。话剧还没有看到什么想看的,不过会留意的。
最后祝我自己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多多看电影,书,还有剧,我就不信我找不回眼泪!
P.S. 还是要长叹一声为什么错过了我堂和怪医!还有龙哥你能不能在我在国内的时候演一部剧啊,虽然我估计是抢不到票的,但是能让我参与一下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