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联召开电影《不告而别》剧本研讨会

2019年4月12日,在北京市文联召开了电影《不告而别》的剧本研讨会,会议由北京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贾伟主持。与会嘉宾有专业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发行人、影评人,大家畅所欲言,从不同的专业领域对剧本进行了阐述。
编剧之一王跃燕介绍,《不告而别》的故事灵感和素材来源于石景山区民族养老院,在创作剧本期间,对牛犇老师和北京、天津的养老机构进行了采访,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大部分来自真实生活。剧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养老故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不能因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供养群体而漠视他们的活力和人生价值,老年人更不能因为步入老年就放弃了对生活的斗志。

编剧之一国傲介绍,中国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百善孝为先,将老人送至养老院是否是不孝的表现?进了养老院是否代表着后半生只能等死?本剧的创作点也重点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与广大观众进行探讨。一部《我不是药神》影响了医疗改革,我们也希望《不告而别》能够像《我不是药神》一样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让国家更美好。
青年导演王三宇介绍,看完《不告而别》的剧本过程是沉重,主题思想是上扬的。《不告而别》是一部新时代中国主旋律大戏,这部电影不是讲养老院和老人的斗争,也不是对子女说教,而是通过陈耀庭老人精神世界的变化表达了养老不如养志的主题,打破“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禁锢,传递了一种积极的养老意识的觉醒。

与会嘉宾纷纷发言,对剧本给予了高度的认可,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广东电视台制片人张建中认为剧本基础很扎实,可以看出主创人员前期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希望在剧本结构上大胆突破一下,可以走主线,也可以走多线。
专业编剧付景辉表示,目前的剧本真实感人,如果将老年人积极的生活态度提炼到社会价值的实现,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最后,贾秘书长做了总结性的发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的必修功课,更是一种自觉的意识,作为文艺工作者必须具备两种精神,一种是工匠精神,一种是奋斗精神,希望编剧们潜心创作,拿出扎实的作品奉献给观众。
据了解,影片中由演员牛犇和岳红,分别饰演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通过化妆、造型和精湛的演技,将几个年龄段的老人演绎的入木三分,使整部影片笑中带泪,真实感人。
此次剧本研讨会是北京影协首次为新文艺群体会员召开电影作品研讨会,以扶持精品创作的有力手段,发挥协会“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多角度为会员服务,搭建交流平台,凝聚协会核心力量,扩大协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