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人性的枷锁》书评
早上起来,晕晕乎乎,家里没有一个人。随手拿过昨晚尚未读完的《人性的枷锁》,一边在心里默默吐槽怎么这么厚,大段大段的描写,另一方面还是一页一页的坚持把它看了下去,直到看完。
在知道自己情绪不稳定之后,也曾经刻意要保持自己心境的和平。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刷牙不洗脸躲在被子里看小说。本身让我觉得是不是和正常人的生活有了一些距离。在医生诊断出来之后,我一直刻意去想,我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直到我看了毛姆《人性的枷锁》,一开始我惊骇莫名,书中描写的故事情节让我心有戚戚,即便是知道了那不过是一个自卑、卑微的“死瘸子”,他心底里的那种自卑,确是从小我的身上也默默存在的。从骨子里带来的自卑与不自信。
看了一个诊断,说更频繁使用“我”的人更容易罹患抑郁症,我刚才数了一下,短短一段话里,竟数出了7个“我”字。或许是因为频繁使用“我”字的人更倾向于自我感受,而觉得外面的世界太过冰冷而有所忽略。写工作总结的时候,同事曾经说,我写的东西太过个人化,让她抄都没法抄。从以前写下的文字来看,都是些埋怨、不满与纠结,还自以为是。
满满的都是自怜。我太容易抑郁了,动不动就觉得自己可怜。
平台上的文章里,明确讲述了“自怜”情绪的危害,我认真阅读一遍之后,还认真的加了收藏。文章中提到菲利普的爱是一种病态的爱,我不知道。(文章来自于查理·芒格在南加州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这驱使我去买了毛姆的《人性的枷锁》来读。正确的爱应该来自于仰慕。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在毛姆的书中,菲利普的爱经常伴随有厌恶、强烈的愤怒,但转过头来又会摇尾乞怜,对米尔德里德百般哀求。这确实是不对的。
我不是个内心光明的人,曾经在地狱的边缘苦苦挣扎。直到现在也还是这个样子。芒格说问题应该反过来思考,如果菲利普的爱是一种病态的爱,那么想要拥有健康的感情,就别像菲利普那样做。对只言片语的过度解读也许会偏离故事的本意。
所幸菲利普最后还是得到了不错的结局。其实抛开菲利普本身,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他抛弃了未来看世界的可能,与萨利结婚,正像是言情小说中说的:“我屈从于现实的温暖”。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可笑。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别,我从来都分不清楚。
人性本恶,我无数次的告诉自己这句话。但我还没有触及真实的恶。
通篇自怜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