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眼中什么是幸福?
查看话题 >亲亲抱抱多甜蜜 :) :)

春假结束,又开学了。闹钟一响,小豆便起床,快速刷牙、洗澡,不一会儿便笑眯眯地出现在厨房门口。“妈妈早!你睡好了吗?”
我一手拿着锅铲,用空着的另一只手抱抱高出我一个头的小伙子,踮起脚尖,亲亲他的嘟嘟脸。
餐桌上摆好了香喷喷的果仁面包,煮鸡蛋,小蛋糕,蓝莓,肉饼,还有前阵子学校组织下乡扶贫活动,小豆从遥远的斯里兰卡给我们带回的当地特产,红莓花茶。一家人有说有笑围坐餐桌,边享用早餐,边聊趣闻。
七点差十分,母子出了门。“哟,今天好早啊!”小豆戴着小球帽,背着重重的双肩包,雄赳赳气昂昂阔步向前。
电梯门开,纽西兰妈妈和小儿子吉米已在电梯里。
那位妈妈永远是笑容满面,”早啊!今天天气很好呢。“
”早!是啊,春光明媚呀。“
”你们假期过得愉快吧。“
”很好,儿子随同学去了斯里兰卡参加社会实践。“
”哇!斯里兰卡呀,很美的国度呢。真好!“
”你们呢?假期去哪玩了?“
”我们走的不远,邻国阿曼。“
电梯停,门打开。年轻的德国父母带着两个小宝宝出现在电梯门口。
身高两米的父亲弯腰,轻轻拍拍两岁小女儿的胳膊,温柔地唤她:”来,宝贝甜心,电梯到了,我们要进去了。“
可小女儿欢喜地骑在小马玩具车上,嘟嘟地开车呢,还不懂一电梯的人正恭候她的驾到。爸爸弯着腰,拉拉她的小辫子。”宝贝,这边,电梯在等你喔,我们要进电梯了。“
年轻父母满脸歉意地领着两宝挤进电梯,眼睛低垂地嘟哝一声:”早安。对不起,不好意思。“
在沙漠遇见的德国人给我印象多冷静,内敛。与不甚熟悉的人打交道时,不苟言笑,颇为拘谨。
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似乎对纽西兰邻居家六岁的帅小哥生发浓厚的兴趣。她一进电梯,就定定站在小哥哥面前,仰着小脸,盯着吉米好奇地猛看。德国妈妈见此情景,立刻反应。她俯下身,揽住大女儿的肩,把她的小脸拨向自己,附在她耳边对她说:”不要盯着别人猛看啊,那是不礼貌的。“
大女儿听懂妈妈的话了,羞羞转身,把小脑袋埋进妈妈的臂弯里。
电梯门再次打开,德国妈妈急急地弯下腰,先亲吻紧挨身边的大女儿,再探出身子,亲吻骑在小马车上的小女儿。然后,夫妻相互抱抱、亲吻。分开时,妈妈还抓紧最后一秒钟,深情望着老公说:
“晚上见了,亲爱的。我爱你!”
“晚上见,亲爱的,我也爱你。”高个爸爸积极回应。
原来妈妈负责送大的,爸爸负责送小的,夫妻两需兵分两路。

来到通往停车场的大木门边,德国爸爸绅士地拉着门,优雅地请女士们先行。我和纽西兰妈妈互相谦让着。小豆见状,赶紧上前,帮大家拉门。三个不同国家的邻居互道再见,祝福一天愉快。
走向车位的途中,我夸张地演起苦情戏:“哼,德国人故意气我呀。亲来亲去的,让我好羡慕呀。我小时候从没被姥姥姥爷亲过,也没有拥抱。像刚才那对德国爸爸妈妈那样温柔地和孩子说话? 呵呵,在我们家,是不可能的。哎,想起过去,我很伤心。”
小豆笑了,伸出手,揽住我的肩:”好了,好了,不生气不伤心啊。现在不是有我抱你了嘛,有我爱你呀。我陪你好好说话。”
我继续发感慨:“孩子小时候,如果常看见爸爸妈妈抱来抱去,被爸爸妈妈亲来亲去,家里人说话都是轻言细语的,长大了肯定是暖女暖男,就像你一样。”
听我这么说,小豆呵呵笑了,“嗯,我将来肯定是个好爸爸。”

小豆去了学校,我往家返。一路回想沙漠的日子,这些年里,感觉自己的变化很大呀。走路不再风风火火,说话不再像小喇叭。在沙漠里,随处可见绅士、淑女的我每天听着,看着,欣赏着,赞叹着。 行走社区,常常遇见面带微笑的人们,在咖啡馆门前拥抱亲脸的人们,超市里热情寒暄的人们。周末的清晨,又瞧见父亲陪着小儿骑车,玩耍,母亲推着婴儿车慢跑晨练。
熏陶是悄无声息进行的,改变是不知不觉发生的。现在的我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事,速度放慢许多,柔度暖度提升不少。
搬进社区两年后的一天早晨,门铃响。开门一看,一对父女等在门外。父亲的双手局促地交握,女儿倒是一脸轻松。
“嗯,不好意思啊,打扰你们了。是这样的,我们刚从英国搬来。家里有个小小的装修工程。工人有时要钻墙。我就是来告诉你们一声,这几天,可能会有点吵。不好意思啊。但我保证,开工时间只在早上九点到下午四点。四点就收工,晚上绝不会有任何声响。”
“啊,没事,没事。谢谢你告诉我们。”
父女一离开,我马上和小豆夸赞:“你看人家英国人,好有教养,好有礼貌啊。家里装修,怕吵到邻居,还特地下来说一声。太让人感动了。我们要跟他们学啊。以后我们的动作都要轻点。还有你,不要乱蹦乱跳,尤其是晚上,别吵到楼下邻居。”
一日,我推着老旧的木椅去垃圾间。刚拉开门,一位瑞士邻居走过来,神情严肃地问我:“你是要把这椅子扔了吗?”
我点点头。
“你不可以把它留在垃圾间。这里只能扔小袋垃圾。像这种大件家具,你应该把它运到一楼,那里有个大的垃圾回收站。”
我满脸通红,羞愧难当,连声道歉:“不好意思,我不清楚情况。谢谢你告诉我。”
推着木椅往楼下转,我不停地自责。怎么可以犯这样的错误呢?在国际报道中,关于中国的负面新闻够多的了,我可不能再添一块砖。这些年,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谨言慎行,要活出中国人的优雅知性,绝不让国际友人在与我交往后,得出一个修养不足的负面印象,绝不能因为我的失误,而给祖国的国际形象丢分。养育小豆的旅途中,我不断读书修行,就是期望把儿子培养成个小绅士,让走出家门的他为家乡增彩、发光。
每次有小朋友来家聚会前,我会嘱咐小豆梳洗干净,穿衣整洁,认真刷牙,别让嘴里有口气。然后里里外外收拾屋子,希望给国际小友人一个窗明几净的居家印象。
小豆上小学时,每次送他去朋友家玩的路上,我会再三交代:一进门,记得微笑着跟朋友和他的父母问好。“谢谢”一词时刻挂在嘴边。需要用洗手间时,先问一下在哪里。朋友家的家具、物件,未经许可,不要乱碰。朋友妈妈招待的食物,品尝后,记得表达感谢和夸赞。嘴里有东西时,不要说话,等全部咽下了,再开口。用餐时,不可发出声响。不能打大嗝。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吃完了,记得把自己的餐盘收去朋友的厨房,清洗干净。和朋友聊天,多说阳光的话语,语调温柔,音量合宜。玩好了,要帮忙朋友收拾东西,整理房间。
观察,思考,仿效,改进……身为母亲,我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谦虚,以开明的心态、开阔的胸襟,从不同文化里吸取精华。我希望自己的身教能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儿子。
我一直相信,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定是温文尔雅,通情达理。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像个小太阳,可爱、可亲又可敬。他不仅知道爱惜自己的羽毛,也懂得体贴、尊重、关爱他人的意义。有他相伴,如沐春风。温暖如他,生活中多蒙保守,更受欢迎。因为美好的教养,成人后的他定会拥有明亮的人生,满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