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 读后感
《青春之歌》初稿成于1952年,正是中国革命年代。
如果能够让我选择,我想拥有的是林道静的人生。多么波澜壮阔的人生,多么丰富多彩,多么跌宕起伏,多么充满意义。
虽然很苦、虽然很累,虽然很痛,但她是为了千千万万人受累、奉献。追求的是人类的最好事业,实现的是自我价值。
杨沫说:
我的作品虽平庸,但我的战斗生活,我真实的奋斗经历,我的拳拳爱党爱国之心,可以弥补我的缺欠,《文集》中无论何种体裁的作品,都是我——一个平凡人一生的真实感受,真实思想,真实人生写照。总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颗赤诚的心
道静从小就是一位很苦的女孩。失去了亲生母亲,只能在一个如狼似虎的家庭里面受苦。她深深地明白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差异,这也为她投身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她的性格是顽强的、不屈不挠的,她从骨子里有一股倔强的志气。她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正义的勇气。
在少女时期,她遇到了一个“老夫子”——余永泽。这是她最初遇到的男子,也是因为一次意图投海自杀时,他阻止了她,他们相爱过。可惜,价值观的不同,让他们最后没有走下去,不能为相同的事业奋斗,甚至在最后不但形同陌路,而且还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最初的romantic变成最后的鸿沟甚至相互厌恶,多么令人唏嘘。他顽固,他保守,他狭隘,他自私,他只想安身立命。平淡的生活,为了自己的生活。
你忍不住吗?你受不住外面的刺激吗?你的同学都去呐喊了,你受不住他们的引诱与讥笑吗?你独坐图书馆里觉得难为情吗?你心里不安吗?......
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的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它美丽的颜色。道静生活在这么个狭窄的小天地里,她的生活整天是琐细的家务,读书的时间少了;海阔天空遥望将来的梦想也渐渐衰退下去,她感到沉闷、窒息。而尤其使她痛苦的是,余永泽并不像她想的那么美好,他原来是个自私的、平庸的、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男子。呵!命运,命运又把她推到怎样一个绝路上了呵!
来到北大以后,她终于遇见了她际遇中命中注定的人。大年三十在一间北平式的方格窗棂、白纸窗户的小房间里,聚集着一群青年才俊在高谈阔论,这是一群多么好的人,他们都有一颗热烈的心啊:聪明英俊的卢嘉川、机警灵敏的李孟瑜、身材高大的罗大方、健壮活泼的许宁、美丽俊俏的白莉萍、人缘超好的李槐英、能力超强的徐辉、真性情的崔秀玉......想着这一夜的情景,想着和卢嘉川的许多谈话,她抱紧双臂,望着发白的窗纸忍不住独自微笑了。他们时常以搓麻将的形式“开小会”。道静渐渐地收到了神圣的渲染,为党所培养、为党所考验,终于走上了共产党的道路。她好学,爱书,爱问,又有善于引导的人栽培自己,自然进步的快。
她和嘉川两个人一直同坐在一个角落谈着话。从短短的几个钟头的观察中,道静竟特别喜欢起她这个新朋友了。他诚恳、机敏、活泼、热情。他对于国家大事的卓见更是道静从来没有听见过的。他们坐在一块,他对她谈话一直都是自然而亲切。他问,她呢,她忽然丢掉了过去的矜持和沉默,一下子,好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把什么都倾心告诉了他。
一边是神圣的工作,一边是荒淫与无耻。有恶势力的:余敬唐、胡梦安、戴愉......他们吃着农民的血,是可耻,是遭到仇恨的。就连道静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嘲弄着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一个人也没办法让那些穷佃户全阔起来,还是叫他们一人拿出一点钱来帮帮我吧。你别啰嗦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当心你的脑袋吧。”徐辉说道静:“你干吗那么诚实,简直可以说是傻!以为是弟弟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谈了吗?不必愤怒!”比起她来,我真是个大傻蛋,道静想,她笑了,摸着自己发热的脸,孤独的感觉消失了,她被随处都能遇到的人类最珍贵的同情与正义的支援鼓舞着,她想
生活的海洋,只要你浮动、你挣扎,你肯咬紧牙关,那么,总不会把你沉没。
王晓燕是个好姑娘、好朋友。如果我能成为这样一位朋友,我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
“爸爸,你们一定要帮助我!”
“说吧,孩子,什么事情叫你这么为难?”
“林道静叫国民党坏蛋逼得非常急,她一个亲人也没有。我为她难过。爸爸,咱们一定要救她......”
......
晓燕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话。恐怕说不清,她喘喘气,向窗外望望,又接着低声说:“七点钟天刚刚黑,人又多又乱,你很容易混出去。注意!要化好装,要挺着胸脯装男孩子。”
晓燕是一个有义气的姑娘,她帮助了道静很多,在后来,她为戴愉所累,又为道静所拯救。
在定县教书时,道静团结了教员和学生,与江华,即是后来的爱人——李孟瑜相识,相知。道静看出了江华是一个踏实、有魄力、坚毅、果决的人,而且她也看出了他也是一个负有重要革命任务的人。江华对她是那样亲切而和善。“你会懂得考研这两个字的意思。你从生活里考验了党,考研了革命;可是革命也要考验你......道静,你要经得起考验,党是会给你打开大门的。”
道静是一位好老师。“刘秀英,你看同学们都多么喜欢林老师呀!”“林老师,您看!这块石头是不是水成岩呀?”江华姑母也是一位神奇人物,令人惊奇:那么衰老、那么平凡,然而又那么年轻、那么伟大......她来到姑母的家,可她今后怎样生活下去?将要做些什么事?她什么也不知道,她几次想翻身,却又怕吵醒姑母。她忍耐着、再忍耐着,就这么失眠了一夜。当她提出让道静去“老财”家里教书时,道静感到毛骨悚然,她忽然想起了她的父亲林伯唐和泼妇徐凤英,他们都是那么残酷、狠毒的大地主,而这个宋贵堂恐怕比她的父母还要凶恶......想到这儿,她心里真有一种走进虎穴、魔窟的感觉。她用了最大的勇气,忍住说不上来的嫌恶,才走进了这个人家的厅堂里。江华留下了话,那句“要经受得起考验”的话是在这里应验了,道静一度低沉下去的勇气陡然增加了,心情也开朗起来了。
宋家有一位“郑傻子”。郑德富那样仇恨她。小的时候他还疼爱过她。“你是小姐,他是佃户。”道静感到当头一棒,使他感到热辣辣的刺痛,可是,也使得她清醒过来。她忽然觉得自己身上很脏、很臭,同时,又觉得十分委屈。因为这又脏又臭的衣服,是那个地主家庭给她穿上的。于是道静不出声了。这是少有的一个夜晚,也是道静有生以来内心斗争最激烈、最痛苦的夜晚。她自从受了卢嘉川等同志的教诲,又读了一些马列主义讲阶级斗争的书籍以后,她便自以为站到了被压迫的无产阶级一边;便以为自己已经彻底地生成了无产阶级,谁知,当地又住在一个地主阶级的家庭里,碰到了郑德富后,才暴露了她身上致命的缺点——原来,她的阶级意识是模糊的,她所理解的阶级斗争、阶级仇恨只是书本上的。郑德富为什么仇恨?无疑地,是和林伯唐对他的剥削有密切关系。而她自己呢?她沉痛地想:“啊,我竟然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幻想家,我所理解的阶级斗争竟然是粉红色的或者是灰色的。而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却是血淋淋的鲜红色的呵......原来我的身上已经被那个地主阶级打下了白色的印记,而且打的这样深,深入到我的灵魂里。所以我受不了郑德富的白眼仁,所以我讨厌他......林道静呵,你这是什么样的阶级感情呵...”她还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深刻、沉痛地自省。她痛苦地想着自己身上还有许多剥削阶级的意识,就咬牙不转眼地看着身边的姑母。她是那样干净,那样清白,立场又是那样鲜明而坚定。她为什么能够这样?原来......又是阶级的原因!她的受尽迫害的阶级,使她能够正视现实,洞若观火地了解阶级的意义。而她,温情、软弱、害怕残酷的阶级斗争。她还没有撕去地主小姐的尊严,向被压迫的佃户低头......她心里突然感到一阵难忍的疼痛。
她才真正感受了阶级仇恨的滋味,也真正地、深深地恨起地主阶级和一切压迫阶级。同时也恨起自己身上被这个阶级所染上的污点。
“老头是个好人。又老实,又忠厚,可就是认死理,有点倔。你还是想法子替你那父母赎点罪吧!”
道静被赶出来以后,心里好难受,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她站在门槛上,姑母的话给了她力量“这不能怪郑德富恨你,他并不知道你已经和他站在一条线上了啊”,她安静下来,不管郑听不听,她讲起了生母秀妮,在徐凤英手里所受的痛苦。讲着讲着,郑拿着烟袋走回了自己屋里,这一下给道静的刺激更大了,她含着眼泪走回自己屋里,难过地晚饭都没吃就睡了。
后来,这位老人,救了她。
她感觉出来他和姑母有许多共同的,而且又是她身上所没有的东西,可是究竟是什么,她也说不大清楚。也许就是他们的阶级出身、他们劳动者的气质和她不同之故吧?认识这些人,向这些人学到许多她以前从没体会过的东西,她觉得很高兴
郑瑾
我真名是林红,去年十月间从上海调来北平工作。不幸叛徒告密,刚刚工作没有多久就被捕了。我没有辱没党,尽我一切力量斗争到最后......我希望党百倍扩大红军,加紧领导抗日斗争,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亲爱的同志,也希望你坚决斗争到底,争取做个坚强的布尔塞维克党员......
卢嘉川
你的情况我是听到过一点点的,你的信我也看到了。可惜我们已经不能在一起工作了。在这最后的时刻,我很想把我的心情告诉你。不,还是不要说它的好......只可惜、可恨刽子手们夺去了我们的幸福,夺去了多少亲人们的幸福。小林,更加努力地前进吧!更加奋发地锻炼自己吧!更加勇敢地为我们报仇吧!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吧!你的忠实朋友热烈地为你祝福......
她的眼泪反而停止不流了,她的脸色突然变得异常冷静。她站在地上好像一座美丽的苍白的大理石塑像。虽然他已经牺牲了,不在人世了,但她没有白等,多少忆念的眼泪没有白流。他是无愧于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的好同志,他是默默无声地爱着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想着自己的人。这时在绝望的悲哀中她反而感到了深沉的慰藉与温暖。这温暖和慰藉是和那个不朽的人同样永不衰朽的呵!
好像入了宝山,到处都发现奇异的珍宝。是党的教育、党的力量、党的影响所造成的人的珍宝。可是,我刚到北大的那些天,却什么也没看见,其实,宝山是早就存在的。
江华-道静
道静,今天找你来,不是谈工作的。我想来问问你——你说咱俩的关系,可以比同志的关系更进一步吗?”道静直直地注视着江华那张从来没见过的热情的面孔。他那双蕴藏着深沉的爱和痛苦的眼睛使她一下子明白了,什么都明白了。许久以来她的猜测被完全证实了。这时,欢喜吗?悲痛吗?幸福吗?她什么也分辨不出,什么也感觉不出。她只觉得一阵心跳、头晕、脚下发软......甚至眼泪也在眼里打转起来。这个坚强的、她久已敬仰的同志,就将要变成她的爱人吗?而她所深深爱着的,几年来时常萦绕梦怀的人,可又不是他呀......可是,她不再犹豫。真的,像江华这样的布尔塞维克同志是值得她深深热爱的,她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个早已深爱自己的人呢?道静抬起头,默默地盯着江华。沉了一会儿,她用温柔的安静的声音回答他“可以,老江。我很喜欢你......”江华对她望了一会儿,突然伸出坚实的双臂把她拥抱了。
在黎明前黑暗寂寥的夜空里,传来了一阵嘹亮的歌声
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走出工厂田庄课堂,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
晓燕的成长:她打了王忠耳光子:“打!打!打走狗啊!”谁还能认出这个勇敢地、泼辣的姑娘就是当年那个埋头书案温文尔雅的王晓燕呢
“好,好,晓燕,你算锻炼出来了!这迅雷不及掩耳地背后一击,杀得这几个害群之马大败而逃。痛快!痛快!”
文章最后,一桌麻将,打了一阵之后,筹划了一场规模更大的示威游行。关闭的城门并不能拦阻英勇无畏的青年旅行者,他们俨然是攻坚的战士,一行行,一队队,在怒吼的寒风中,就像在狂擂的战鼓中向敌人开始了顽强的攻击战。无穷无尽的人流,鲜明夺日的旗帜,嘶哑而又悲壮的口号,继续沸腾在古老的故都街头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继续在不停地前进——不停地前进......
是党拯救了我,让我看见了人类的美丽的远景,给了我一个真正的生命,这是感激,是刻骨的感念。一想到许多人,事,懒惰、胆怯的手就勤奋起来,勇气也就大起来了。
后记中的最高愿望:让青年同志们看看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样生活、斗争过来的。也许他们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会更加珍爱一点。
青春之歌,壮烈、美丽、力量源源不断!传达到我可塑的心里。
© 本文版权归 water-flow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