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减肥故事
查看话题 >怎么吃才能减肥,我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我是一个龟速减肥者,从去年此时到现在,满打满算,瘦了不到20斤。
运动的时候也有,不过多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能够持续减重,多得益于找到了正确的饮食方法。我可以很笃定地说,现在所使用的饮食模式是可以长久地存在,和我的生活融为一体的。
我不太喜欢对生活方式改变很大的减肥方法,且不论这种减肥方法是否科学,只要它要我的生活方式大变,那么相处起来,总不会令人愉快。
1、减肥是对生活方式的调整
经过减肥成功失败,起起落落,我越来越愿意相信减肥不是一个项目,而是是对现有生活方式的一种调整。
为什么这样说呢?思考一下,自己是为什么胖起来的就知道了。
拿我自己做例子,我很喜欢吃,吃东西这个行为都能给我带来很大的愉悦感,而且我喜欢一些口感绵密有嚼劲的食物,比如海绵蛋糕之类;也喜欢一些咸辣的直接带来感官刺激的食物,比如鸭脖卤味之类;当然我也喜欢很多人都喜欢的一些糕点、坚果水果什么的。
而且,曾经我有比较严重的情绪性进食倾向。感觉难过,压力大,回家太晚(作为一个互联网狗,我的下班时间总是偏晚)的时候,我都喜欢吃东西,甚至边看剧边吃,有意识无意识地回避情绪。情绪性进食时吃的东西,无非也是平常爱吃的那些,卤味、水果、蛋糕。
我喜欢或者我能接受的这些食物组成了我的生活。这些食物也是长胖根源。蛋糕糕点坚果,这些都可以说是高热量的东西了,我的身体吃不消的那些能量,都会转化为身体的脂肪。
而减肥呢,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蛋糕糕点不能吃了,坚果最好也不要吃了。现在我们少吃多动,减脂餐吃起来,减肥操跳起来,如此坚持2-3个月,瘦个十斤二十斤功德圆满了,差不多就可以回归到正常生活了。于是过不了多久,奶茶小蛋糕坚果巧克力又回到生活里,对食量的节制也被放开,慢慢再吃胖,然后再来一轮减肥。
减肥总是痛苦,我们总是这么说。其实,也是我们自己把它变成了一个苦项目啊。与其像西西弗斯一样,困守于减肥-复胖-减肥,不如去思考生活方式中,有哪些致胖根源,然后着手去改变可以改变的。
2、减肥的原理
减肥的人大多知道,减肥的根本原理就是制造热量差,想要制造热量差,就要少吃多动。但是如何少吃多动,怎么平衡吃/动在生活中的比例,很少有人去仔细探究。
我们先说,热量差是如何制造的。基本上来说,热量差要求,我们身体消耗的能量>我们摄入的能量。
人体一天能够消耗的能量=身体的基础代谢+日常活动消耗+食物热效应。
基础代谢,是维持生命体征的基本消耗。也就是为了维持我们的呼吸、心跳,身体消耗的那部分能量,那是一天躺着不动也能消耗掉的能量。
日常活动消耗,就是我们逛逛街,走走路,思考思考问题所能消耗掉的能量。当然如果你有运动,这部分的能量消耗也会有所加持。
食物热效应,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要经过消化吸收,身体在消化吸收的时候,也是需要热量的。不同的营养素热效应不同,一天的食物热效应基本在基础代谢的10%左右,也就是100多千卡。
一般,我们都会用少吃多动来制造热量差。关于“少吃”,如果搞不懂原理,我们就会走很多弯路。
对于很多有减肥经验的小伙伴而言,最常见的少吃就是节食。不吃晚饭,晚饭只吃水果等等等,再或者用低热量的食物比如大量的蔬菜和魔芋制品来填饱肚子。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一天摄入的能量远远小于身体一天能够消耗能量,迫使身体去动用已经储存的能量,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但是长此以往,身体会因为能量供应不足,而缩减开支,比如减少对头发的供养,头发枯黄,脱发;女生还会遇见姨妈不来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吃多少呢?也就是我们应该摄入多少能量呢?我们要保证,一天摄入的食物能量>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基础代谢因人而异,体表面积,身体肌肉含量都会影响基础代谢的多少。中国女性的平均基础代谢值在1200左右,加上食物热效应消耗的卡路里,一个减肥女性每天摄入的能量在1300-1500最为合适,这部分食物能量,能够供给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不出现宕机问题,也足以让我们减肥。
因为我们的日常活动,也在消耗能量。如果想要加快减肥速度,我们就提高日常活动的幅度就好了,不如工作久了站立一会儿;日常勤快一点,多洗洗衣服刷刷碗拖拖地;当然最好的是去运动:跑步,游泳,快走等等等都可以。
3、减肥的时候吃什么?
好了,如果我们现在确定,每天吃够1300千卡的食物,(如果你运动量很大,要吃更多)就足以让我们减肥了。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这1300千卡的食物是由什么构成的?1300千卡可以是3包80g的乐事薯片,也可以是16斤黄瓜或者400g燕麦片。
大部分人减肥的时候,会优选黄瓜和燕麦片,我们在网上潜移默化接受到的知识里,像是麦片、黄瓜这种天然食材是健康的,而薯片,蛋糕这种是不健康,不适合减肥吃。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觉得,吃薯片又能如何呢?只要我一天的能量不超标,也不会胖的。所谓,没有垃圾食物,只有垃圾吃法。
我们先不谈我们自己怎么吃,我们先了解一下,我们的身体需要我们怎么吃?
我们的身体需要的营养素多达几十种,这些基本都是需要我们从食物中获取的。常见的七大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属于产能营养素,每克碳水和蛋白质能够的提供4Kcal能量,而脂肪可以提供9Kcal的能量;我们要计算的卡路里摄入,多来自这三大营养素。
然后回到第一个问题,我们该从哪里摄取这些营养素呢?是从薯片蛋糕呢,还是从燕麦片和黄瓜中呢?如果吃薯片和蛋糕,碳水和脂肪很容易获取,也很容易超标,而且像是薯片这种零食之类,不乏含有反式脂肪。
《饮食的迷思》中提到一项研究,研究人员用两种饮食方案喂养了42只猴子,饮食方案的唯一变量就是脂肪的来源,一组猴子吃的脂肪来自于天然植物油,另外一组猴子则摄入人造的不健康的反式脂肪。结果反式脂肪组的猴子,囤积了3倍的内脏脂肪,胰岛素曲线也变得更加糟糕。
而且相对于天然食物,很多零食是纯粹的能量物质,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存在,谈不上什么营养价值。而在身体脂肪的代谢,却是需要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参与的。
简而言之,吃过度加工食品更容易胖!假如,我们是用零食填满的这1300千卡,很可能我们吃了牙缝大的东西,没有吃满足或者轻易吃超标,但最后还是营养不良。
4、减肥的时候怎么吃?
减肥应该吃天然的,更加健康的食品。那我们该如何分配这些食物在饮食中的比例呢?是低碳饮食呢?还是碳水化物循环呢?还是生酮饮食呢?
无论是低碳还是生酮饮食,都是有很大的健康风险的。何况作为普通人,我们连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些如何摄入,如何在体内运作的,可能都不会太清楚,就更不要用一些争议巨大的饮食法了,不要拿自己的健康作妖。另外,重申第一个观点,不要把减肥当成一个项目,把它当作生活方式的调整。抛开生酮低碳对身体的影响不谈,我们试问一下自己,是否可以按照这个生活模式过一生呢?
基于以上因素,减肥饮食最妥当的方案,正是最主流的限能量平衡膳食饮食法(CRD饮食法),顾名思义,这种饮食法的核心主要是,限制能量摄入,平衡膳食营养。
如何才算是平衡膳食呢?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中国居民饮食指南给出的饮食法,就是典型的平衡膳食饮食法。在这种饮食法中,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要求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50%-60%):(20%-30%):(15%:20%),这样看起来,正是一个金字塔。

非专业人士,在现实中完全按这个比例操作还是蛮困难的,一是不知道如何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而是不能准确的估量(需要先用食物称辅助,慢慢的去摸索比例)。落地到现实当中,模糊操作起来却不是很难。
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5种:第一种谷薯类,是五谷杂粮等高淀粉的种子粮食以及红薯紫薯土豆等高淀粉薯类;第二种是蔬菜水果;第三种是动物性食品畜禽鱼蛋奶类;第四种是大豆类和坚果类,其中大豆类是指干黄豆、干青豆、干黑豆三种非淀粉豆的豆子以及衍生出的豆制品;坚果则是油脂丰富的种子类,比如瓜子花生,杏仁腰果等等,第五种是纯粹的能量食物,比如烹调油。
而之前我们提到过,人体所需的几个营养素:碳水化合物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和水。我们来对应一下,哪一些食物对应提供哪些营养素。

碳水的来源:谷薯类和水果。不同的是,谷薯类的碳水多来源于淀粉(多糖),而水果则是单糖和双糖和一些膳食纤维。我们说起来主食都是谷薯类,水果要单拎出来。我们常吃的谷薯类:大米、馒头、杂粮饭、紫薯、红薯、土豆等等等。主食要粗细搭配,精米面搭配杂粮和薯类。
蛋白质的来源:禽畜肉蛋奶类都很丰富的蛋白质,大豆类也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坚果也有相应的蛋白质。脂肪的来源:动物油脂,烹调油、坚果、蛋黄等等。水果里牛油果,榴莲脂肪含量也不少。其实很多食材,都是脂肪和蛋白质都并存的,只是比例问题。
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呢:谷薯类、肉蛋大豆、蔬菜水果都有,但是比例不不相同。
如果我们尽量饮食均衡的话,我们就可以这样组合一餐膳食:主食(谷薯类)+蛋白质类(肉蛋、大豆)+纤维素类(蔬菜水果)。只有这三样都包含的一餐,才有资格称为营养的一餐。比如:杂粮粥一份+鸡蛋+牛奶+凉拌蔬菜一份 (脂肪摄入隐形在鸡蛋牛奶和凉拌蔬菜用的油中了)。
由于各种食物的微观营养成分不尽相同,平衡膳食尽量做到食物种类丰富,也就是经常换着吃!比如,早餐蛋白质类选的是鸡蛋和牛奶,午餐可以是鱼肉和牛肉;晚餐可以是豆浆和鸡肉。
平衡膳食饮食法,也是中国营养协会所推崇的饮食法。减肥适合,我们只需要在这个饮食基础上限制一下摄入的能量,形成热量差。因为,这种方法采用的都是天然的食材,肯定都能吃的饱饱了。吃饱了才有力气去减肥,就是这样!
————————
以上是一个在正在减肥的超重阿姨的体悟。关于,我自己对情绪性进食的体验和看法,对日常吃零食的看法,今天写不完了。有空再聊。减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列一下参考书: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16》
《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
《饮食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