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突围-做个复杂时代的明白人-1
一切的认知都从认识自己开始,只有对自己的各类行为有了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局限性有了明确的界限感,我们才能够敞开胸怀,去接纳更好的东西。
机会并没有那么依赖运气,机会之所以没有青睐你是因为你并不具备开启他的条件。
先做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好,意外好运才有更大的概率降临。
机会不是从天上砸下来的,是靠你用资源自行开发出来的。千万不要说自己没有机会了,先做起来,机会可能就会出现。
将有限的时间优先用于对有效知识的学习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
知识的面是无穷的,当你真正信仰知识就是财富的时候,你就该知道任何维度上的有效知识,只要找对了合适的变现途径,就能转化为财富。因此很多人并不真的认为知识就是财富,他们求学也不是为了求知,而是别人给他们画了一条由此及彼的路,他们就顺着往下走而已。
社会上的竞争则更类似于定向越野跑,高告诉你起点和终点,你自己选择最合适的路去走,你可以走大路也可以抄小路,还可以翻山,管你用什么方法,先到者胜。更有甚者连跑都不跑,直接坐车就走,只要裁判没看到就行。
第一层信息知识,第二层加工知识,第三层体系知识,第四层智慧。
处于底层的知识是最基础的信息知识,就是我们从外界直接摄取来的那部分信息。很多人对知识的认知就停留在这一层了。第二层知识叫加工知识,这里的知识是你通过将外界摄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得来的。在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创造之后,加工知识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知识。
第三层知识叫体系知识,体系知识就更不容易了。一个人必须在某个领域拥有足够多的加工知识,并有能力将它们有机地捏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系统,一种理论方能说,这个人在这个领域拥有自己的体系知识。
最高一层,也是最难得到的就是智慧,甚至很少有人会把智慧称为知识,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指导行为的反应。他是真正的由大量体系知识搭建起来的。
元知识是更底层的基础和算法,要打造相对更为正确的知识体系,就必须从自己的元知识系统开始武装。道理很明显,底层若是不正确,上层基本就没什么意义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今后先碎片化阅读,后将碎片化阅读过渡到系统阅读,这样的方式会成为主流,前者提高效率,后者夯实元知识,以及检验元知识是否有误,从而不被某些毫无逻辑的碎片化阅读内容误导
深度思考是一种很特殊的能力,要说能用它来吃饭还挺难的,因为它无法作为一项独立的技能去换取价值,但它又切实影响着我们的各项能力,所以算是一项非常重要,又容易被人忽视的能力。
对于某些并没有这种执念的人来说,深度思考则是一种需要刻意培养的习惯,非常困难。没有重大利益持续吸引则无法坚持,理由是它本身并不给予即时刺激和回馈,甚至当他回馈你的时候,你都不一定能感觉到。
很多人会在开年的时候为自己定下很多目标,然后如果有人将它写下来并保存到年终就会发现能够有效执行的怕是寥寥无几。这种动力迅速衰减的现象在大多数人身上都能看得到,关于懒惰的认知我们提到过之所以我们会懈怠最大的原因是认知能力不足,表现在学习上就是目标不够清晰,或者并不真正了解行为跟目标之接的关联。
【持续学习的动力来源就在于对目标的认知,面对违背自己本性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些动力,越确定自己要变成的那个样子,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越确定自己正在做的行为能有效导向那个目标里的样子,那么我们的学习动力就会越足】
学习和打游戏不一样,不管你一时之间给自己塞下多少知识,看上去都没什么变化,也许你真的变得更好了,但由于收益反馈不即时,就很容易给人一种做无用功的感觉。
为了不至于半途而废,我们就需要找一些短期刺激来获取成就感,不管这些成就感是不是由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需要让自己足以感知到每一次微小的进步,这样就有理由说服自己接着往前走。
当我们遇到那些长期高回报的事情时,就需要在心中创造一个虚拟的上帝,学会屏蔽掉模糊的感觉计算,开启精细化的计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