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也被称为“无夏之年”。那一年,灾荒席卷全球,美国总统和云南的农民也因为这次地质灾难不约而同地陷入了困境。
清嘉庆二十一年,清朝迎来了一个相对冷的夏天。云南在七月下起雪来,这对当地的各种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田禾尽坏”“冬大饥”“民饿死者甚众”等记载也在那一年的政府公文及地方县志中频繁出现。一场罕见的大灾荒就这样诡异地从天而降,满是饿殍的街巷上,幸存的百姓含泪贩卖着自己的儿女,有的妇女甚至抱着自己的孩子投水自尽。 同一年,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托马斯·杰斐逊结束了自己的总统任期,回到弗吉尼亚的老家。但是这位参与起草《独立宣言》的美国国父很快就傻眼了,那年的气候真是奇怪,正值夏天的弗吉尼亚,人们出门竟然得坐雪橇,地里的庄稼自然也遭到了灭顶之灾。为了让生活继续下去,杰斐逊先生只好暂时放下国父之尊,尴尬地申请了一笔贷款以勉强维持周转。 同一年,英国诗人拜伦在瑞士日内瓦湖附近的一座别墅迎来了几位客人,其中包括诗人雪莱和他18岁的女朋友玛丽。然而这几位客人拜访之际,阴冷凄凄的雨却始终下个不停。在别墅外,反常气候导致的饥荒煽动了无数的暴民,街头巷尾充斥着肆无忌惮的暴力。被阴雨和动乱困在屋里的几人决定借着这阴森压抑的气氛讲恐怖故事以打发时间,也正是得益于那个雨夜中捕捉到的灵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于两年后问世了。 云南大饥荒,美国国父申请贷款,欧洲作家编写恐怖小说,发生在1816年的这三件事情乍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关联。然而,随着历史线索的丰富,我们会发现,它们其实有着共同的源头,都是某一个重大事件导致的间接后果,这个重大事件就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质灾难:坦博拉火山爆发。1815年4月5—12日,这座火山发生了VEI(火山爆发指数)等级7级的猛烈喷发:1000亿立方米的烟尘倾泻而出;高温火焰扰动空气形成了狂风,将海岛上的巨树连根拔起;滚滚岩浆奔腾着焚噬了路经的一切,直到冲入大海将海水沸腾;火山灰和碎石漫天飞舞,粉碎并掩埋了方圆数百千米之内的村镇,上万人当场死亡。然而,这才仅仅是开始。 坦博拉火山的爆发将体积约为150立方千米的火山灰喷入平流层,这些火山灰中含有的巨量二氧化硫云混杂着高反射性粒子,随着大气环流散布全球并将阳光猛烈地反射回太空,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全球气温骤降。对于一些农作物来说,剧烈的降温意味着光合作用的减弱和受精难度的增加,这深深地动摇了世界各国的农业基础。坦博拉火山爆发的第二年,即1816年,火山造成的降温效应完全显现出来,北半球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迎来夏天,所以1816年也被称为“无夏之年”。那一年,灾荒席卷全球,美国总统和云南的农民也因为这次地质灾难不约而同地陷入了困境。


-
Murphy L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7 19: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