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独特的用餐体验
查看话题 >一个北方人在北京爱上云南
我是非常正根的北方人,家里连个南方的血亲都没有的那种北方人,教科书里标识的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人,但是我真的太喜欢你们南方人做菜的方式了,一种食材百种味的智慧,让从小就见惯了大鱼大肉被铁锅炖出差不多味道的我眼界大开,食指大动。若不是知道可以有这么多烹饪的方法和搭配,可能我至今也不会太想学习做饭这件事。
在北京,除了川湘黔粤和本帮、苏帮、潮汕,云南菜也一直再追,只是前几年盲目的追了一些老牌连锁,差强人意,无功无过,引不起特别的兴趣。
今年最喜欢的两家云南菜,一家就是在我公司附近的滇大池咯。感谢公司处在这样一个偏僻到仅有一家进入必吃榜的地段,但就这么偏僻这么近,我也没有吃到过几次,总是念念不忘到忍不住,就克服困难去吃。最大的困难就是等位,周末的时候来过一次,走到电梯口我就回头了,连去前台拿个号的空隙都没有了。只能是等在工作日,翘了班,提前一个小时去占座。

鱼火锅吃过很多,酸汤的、麻辣的、清汤的,也有刻入灵魂的,比如二贵的酸汤鱼。清淡的鱼火锅没有过印象深刻的,寡淡无味或者浓浓的添加剂味。这家就不一样了,从开锅的过程就令人印象深刻,蒸汽锅在眼前噗噗的冒着白烟,冲到灯罩和房顶,向四周氤氲开,香气四溢,宛如仙境。我不能确定鱼汤有没有添加剂,反正我也没尝出来,只尝到鲜美,是那种我自己在家可能怎么努力也办不到的鲜美。菌菇、牛蒡和鱼肉混合的甜味浸润口腔,不是酸汤鱼的直冲天灵盖,不是烤鱼肥美焦香后的罪恶感,就是很简单美好的样子随着温度在胃里铺开。

其他牛肉啦、建水豆腐啦、黑红三剁啦等云南馆子常见菜也都水准之上,是那种盲选也不会踩到雷的安心。除了主打的鱼锅,值得单独拿出来说的就是洋芋饭了,听起来很普通,很常见,多好吃我也不好形容,事实举例来说,我带去的朋友去之前都是信誓旦旦拒绝淀粉、拒绝主食,尝一口后就是大型真香现场了,三碗不过岗那种。

另外一家就是滇香八斗一家人了,这家店在望京一个看起来很不怎么样的大楼里,大楼一层进去还以为要拆迁了,二三楼倒是很多馆子。先不说味道,这家氛围是在北京这么多年见过最特别的一家了,切切实实的印证了招牌里写的“一家人”。店面不大,是个夫妻店,服务非常热情,但不是海底捞那种跪舔试,我在犹豫点什么鱼的时候,服务小哥把脑袋凑过来指着菜单,几乎是咽着口水说“我跟你说这个特好吃!哈哈哈哈”,感染力仿佛就是你家弟弟向你炫耀自己家妈妈最好的手艺。

等菜的时候环顾四周,发现来的客人除了我们,几乎都和老板娘认识,老板娘的小孩端着个饭碗这个桌子吃一会,那个桌子玩一会,有小孩的客人来,孩子们就会一起玩。他们熟稔的程度就好像四舅、二姑和三姨天天来家吃饭一样,这个气氛竟然让人有点感动。第二次再去的时候,老板娘也会问我,这么好几天没有看到你了啊,工作忙啊?住的远啊?今天我们老家的什么什么菜运来了,你喜欢的话可以试试啊。没想到人来人往这么多客人,只来过一次也能被记住,心里真是暖暖的。

当然,不好吃的话,亲切不亲切就不重要了。所以更关键的是真的好吃!好好吃!便宜还好吃!而且我吃到了离开洱海后一直没找的“水性杨花”,这种可爱的蔬菜炒熟以后是有肉味的!在云南游玩那几天顿顿必点,在北京是第一次找到它!无比开心。至于招牌菌锅啊、菌菇豆腐、建水豆腐、干烧鱼、香茅草烤鱼、焖肉米线、鸡丝凉米线…….都非常好吃,又是一家随便点无踩雷的店。口味上整体比北京其他云南菜馆偏酸一点点,完全不用担心不能适应,反而更好的保留的当地味道,改良得有风骨有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