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猜,鱼会在水里尿尿吗?
大家好
我是大脸喵
新的一周又开始啦!

快来看看
今天又有哪些有趣的小知识吧~

- 1 -
鱼会在水里尿尿吗?

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尿是什么?」开始说起。
简单的说,尿就是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杂质经过一系列分离得到的一种体液。
我们人类的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
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会将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等杂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并通过输尿管、膀胱、尿道,最终排出体外。
鱼的泌尿过程和我们人差不多,所以鱼也是要尿尿的。

不过,生活在不同水域中的咸水鱼和淡水鱼,在尿量上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这跟「渗透作用」有关。
渗透作用是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中间用半透膜隔开(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会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到高浓度溶液,最终达到浓度平衡的现象。
咸水鱼生活在大海里,大海的密度要比鱼的密度大,所以它们身体里的水分就会不停的向外排,为了保证自己不脱水,它们只能拼命喝水。
但它们喝到的都是海水,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所以即使身体中的水分在不断的流失,咸水鱼还是需要尿尿的,只是尿量非常少,而且盐度跟海水差不多。
而淡水鱼则正相反,它们的密度要比水大的多,所以周围的水分会不断的渗透进它们的身体里,所以它们从来不喝水,而且为了防止水流入过多导致身体膨胀,它们几乎一直在尿尿。

所以,鱼是会在水里尿尿的,而且尤其是淡水鱼,它们就生活在自己的尿里。
虽然听起来有点儿恶心,但鱼儿们的尿可是有很大用处的!
其中含有含氨化合物和磷,这是很好的养料,可以帮助海藻和水草健康成长。

- 2 -
世界已知最毒蘑菇

提到毒蘑菇,大家脑海中浮现的是不是都是上面这种,但世界上已知最毒的蘑菇,其实长的非常平凡!
这种毒性最强的蘑菇叫做「毒鹅膏」,又名死帽蕈,现在学校的教科书上则用的是“鬼笔鹅膏”这一名字。
这种蘑菇广泛的分布在欧洲各地,并以菌根形式共生于落叶性乔木的周围,由于长得很像草菇,所以很容易被人误食。

是不是长的特别人畜无害。
而且,食用了这种毒蘑菇后,还不会立刻出现中毒反应,通常要在6小时,甚至24小时后,才会发作。
这一较长的潜伏期,很容易让中毒者误以为自己的症状与误食毒蘑菇无关,甚至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而在此期间,蘑菇中的毒素会偷偷的破坏中毒者的肝脏,它会和人体内负责产生新蛋白质的一种酶结合,并使其失效。
缺少了这种酶,细胞就不再工作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肝功能衰竭,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中毒者很快就会器官衰竭、休克,最终死亡。

随着观赏树种在国家之间相互交换,这种毒蘑菇也附着在树根上,开始在全世界范围传播。
所以,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路边的野蘑菇更是不能瞎吃啊!

- 3 -
视力表为什么都用E这个字母?

自从眼镜开始普及,人们急需测量准确的视力,用来配制眼镜。
在我国明末崇祯年间,号称全球“手工业之城”的苏州,就有一位名叫孙云球的技师,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法」。
这种方法跟现在的插片验光很相似,远处写上大小不同的汉字,在患者眼前用正负不同、光度不同的镜片试验,哪一种镜片能看清楚小字,就用它来制作眼镜。
这种方法虽然没有那么精准,但也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对视力检测的需求。

1862年,荷兰眼科医生赫尔曼·史奈伦,发明了一种标准的视力表,并且沿用至今。这种视力表采用了“1分视角”、“五米距离”、“小数记录”的标准。
所谓“1分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而视力表上选来让我们认的符号叫做“视标(target)”。

当时赫尔曼·史奈伦医生使用的视标是E、P、O、Z等拉丁字母,现在美国仍然使用这种视力表。

但到了我国,由于我们不使用拉丁字母,所以沿用这种视力表,会造成很多人无法顺利阅读。
但我们的汉字又不适合做视标,所以这种选择里其中的一个字母E,根据开口方向,即使不认识字母的人也可以顺利的做出反应。
不仅如此,E字具有一定的栅格结构,对于测试散光也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一个人能清晰的辨认左右E,但对上下E很难辨认,就可以合理怀疑他可能有一定的散光状况。

- 4 -
吃蚕豆有风险?

蚕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食物,不管是油炸还是炒菜,都很受人们喜爱。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放心吃蚕豆的。
因为蚕豆中含有一种名为蚕豆嘧啶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干扰人体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正常工作,使得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葡萄糖无法代谢,导致红细胞破裂,从而造成急性溶血的症状。
不过,我们普通人能够生产足够多的这种酶,所以蚕豆对我们来说毫无危险。

但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由于遗传基因的先天缺陷,他们本身就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此时再受到蚕豆嘧啶的干扰,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新闻,报道称宿迁的李女士喂了几颗蚕豆,给刚满一岁半的孙子吃,结果夜里孩子就开始身体不适,次日起床尿不湿都被染红了,赶紧送到医院检查,最终确定孩子得了「蚕豆病」。
「蚕豆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由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患蚕豆病的人主要是男性,中国男性的发病率大约在2%-5%之间,且蚕豆病具有遗传性。
所以,在第一次给孩子吃蚕豆时,一定要谨慎。如果身边有朋友说自己不能吃蚕豆,那就千万不要劝。
- 5 -
野生金针菇一点儿也不长

这是我们平时吃到的金针菇
然而
野生状态下的金针菇
却是这样的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难道我们吃到了假蘑菇?
其实我们一直吃的都是人工改良版的金针菇,早在1928年,日本京都的森木彦三郎就开发出了用木屑、木糠为培养基的金针菇瓶栽方法,这种方法使得金针菇开始被大规模的生产出来,供人食用。
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消除菌柄绒毛对口感的影响,人们慢慢培育出了菌柄细而长、菌盖小而不易张开的金针菇品种。
而且,早期的人工种植金针菇,还带有着野生状态时的黄色,但在80年代,人们偶然间得到了一株白色的金针菇突变体。
这种白色的金针菇看起来更加好看,于是人们就根据这种突变体,培育出了我们现在吃的这种金针菇。

以上
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
来自公众号费米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