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柔和的国家机器
终于看完了这部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奥斯卡近些年来的最佳电影肯定会给政治上最正确的电影,无论是女性主义、同性题材还是这部影片表现出的种族关系,都是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目前仍然没有解决的社会政治问题,所以奥斯卡尤其青睐这种政治幻想式的作品。我们暂且不谈论这个电影的本身的艺术性和编剧的功底,这部影片最重要的目的是为美国观众提供一种对政权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绝对不是来自于剧情和人物关系带来的感动,而是对美国政治的信心。其次才承担着为出品方取得收益和荣誉的责任。电影类似于人的梦境,是个人生活中缺失的弥补,而这部影片就是美国社会一种缺憾的暂时性补偿,是对美国观众的暂时性麻醉,我们不否认美国未来可能会完美地解决民族问题,起码这种问题现在仍然存在,而且影片简单的“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也没有办法掩盖这种白日梦的虚假性,当然影片的创作者凭借流畅而生活化的故事,让所有观众在接受这种政治教化时不会产生抗拒的情绪。总的来说这仍然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就想十几年前的《拆弹部队》一样,故事已经不再重要,美国人想通过这部影片让所有的国民对它世界警察的身份和战争的正义性产生一种认同。美国电影中当然也从来不回避游行示威、反政府集会的镜头,他们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白日梦:在这个国家游行示威是被允许的,而且最终的结果是美国可以变得更好。
随着这部影片的输出,带来的就是美国文化的霸权,尽管其他国家不会面临同美国一样的民族问题,但是阶级分化、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对美国政治的认同由此扩散到了其他国家,对于影片主题的理解不会由于文化的不同而产生障碍,另一方面来说,美国文化也包容了欧洲文化甚至是东亚文化。
来自 豆瓣App
© 本文版权归 idiot lif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idiot lif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5 21: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