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清新的空气,请从环境数据公开开始 | 海外风向书单190409

呼吸清新的空⽓是与⽣俱来的权利。但如果保护它的规则被打破,它可能会在⼀股烟雾中消失。⽽如今,全世界95%的⼈们都暴露在有毒的空⽓中⽽毫不⾃知,因为空⽓污染⽆所不在⽽本⾝⼜难以觉察,我们能在⽬睹⼀次⻋祸后永远记住酒驾的可怕,但却很难认识到,空⽓污染每年会夺⾛700万⼈的⽣命。
记者Beth Gardiner环游世界,从最富有的美国到第三世界国家,以Choked(《窒息》)这本书为我们揭⽰了空⽓污染背后的机制。每个国家和地区⾯临的空⽓污染问题都不⼀样,美国很早就通过了《清洁空⽓法》,确⽴了将⼈⺠的健康置于企业利润之上的价值观,这也导致美国的空⽓⽐欧洲还要好,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成就为全世界所羡慕,然⽽特朗普上台,撕毁了这些监管规定,⼏⼗年的成果毁于⼀旦;在印度、⾮洲等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空⽓污染来⾃做饭⽤的灶⽕,炊烟袅袅看起来⾮常诗意,事实上却导致许多妇⼥⼉童患上严重的肺病,这些灶⽕,其实是可以⽤便宜的太阳能来替代的;Beth Gardiner当然没有漏掉作为世界⼯⼚和基建狂魔的中国,中国最难跨出的⼀步,就是数据公开,⽆论是⾃掏腰包拍纪录⽚的柴静,还是以NGO之⼒将空⽓和⽔污染数据可以在⽹上免费实时提供给所有⼈的⻢军,⽆数⼈冒着⻛险在努⼒。
除了这本追寻空⽓污染源头的Choked外,还有回答英国公学如何成为反叛者温床的Gilded Youth;送给所有⻘春期⼥孩,帮助她们拥抱⾃⼰⾝体的The Moon Within;由瘾君⼦的亲⾝经历来解释药物成瘾的Never Enough;在特朗普上台的新时期下,美国⼈如何重申第⼀修正案的Truth in Our Times;提醒我们法西斯主义有可能在今天借⼫还魂的Fascism: A Warning……
(⽂末可打赏,也可以投票选出最有兴趣的⼀本)
·高明的父,总是暗暗钟悦逆子;高明的学校,也总是暗地以那些桀骜不驯的学生为傲
英国公立学校是一个标志性的机构,是统治精英的训练场,也是国家身份和传统的象征。但在优雅的建筑和常青的运动场之外,是青少年反叛、性异议和政治激进主义的动荡历史。
作者James Brooke-Smith的论点是,几乎从英国公学成立的那一刻起,这个培养社会精英的机构就一直是异见和煽动叛乱的温床,有时甚至到了彻底起义的地步。在18世纪酝酿了一次学生参与的叛乱;在法国大革命的阴影下,有学生小心翼翼地把托马斯·潘恩的《人权》粘贴在学校布告牌上,传播卢梭、富兰克林的思想;在强调男性气质的维多利亚时代,青年以唯美主义的艺术来表达异议;在20世纪30年代,公学的学生们又偷偷办起地下杂志来支持共产主义……
James Brooke-Smith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广泛的研究和公立学校在诗歌、俚语、间谍电影、流行小说和摇滚音乐中的所呈现的形象为基础,对英国上层社会的青年以及公学在塑造青年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全新的描述。他展示了英国公学如何塑造了桀骜不驯的艺术家、知识分子,主导了怎样的激进的亚文化——从珀西·雪莱、乔治·奥威尔到理查德·布兰森——他们对学校本身和更广泛的社会都进行了反抗。这是部极具原创性的文化史,充满了活力和幽默感。
·吸毒成瘾者逆袭成行为神经学家,现身说法为你揭开成瘾之谜
药物上瘾比我们想象得更普遍,比如常见的阿片类药物、酒精和可乐就很难戒除,它已成为威胁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后果也是灾难性的。即使我们自己还不是受害者,也会知道很多人正在戒瘾的漩涡中挣扎。本书的作者是位著名的行为神经学家,同时,他也曾经是一名吸毒成瘾者,凭借多年的神经科学研究,以及作为康复者的个人经验,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科学且好读的有关成瘾的指南。除了一个接一个地展示不同的药物如何作用于大脑,它们所产生的效果,以及它们难以被戒除的具体原因,他还试图通过生动的个人故事让我们了解药物上瘾是怎样一步步发生的。他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对于吸毒者或成瘾者来说,永远不会有让他们彻底满足的时刻,随着时间推移,大脑无限的适应能力使人对药物的渴望抵消了它带来的伤害,最后这很可能会发展成一种令人绝望的渴望状态。作者的见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成瘾的原因,为我们的家庭和社区提供更合理和富有同情心的应对办法。
·法西斯主义远未消退,它对和平与正义的威胁,甚至比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严重
二十世纪民主与法西斯主义之间的斗争给人类的自由生存带来了诸多威胁,曾致使数百万人死亡。鉴于那些恐怖的过往,你或许以为,人们将竭力避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精神接班人的再次出现。但本书作者,美国首位女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以她饱受战争蹂躏的童年及外交经历质疑了这一假设。她认为,二十世纪法西斯主义的影响力至今仍在延续,它对和平与正义的威胁,甚至比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严重。柏林墙倒塌时席卷全球的民主势头已经逆转。美国,这个向来支持自由世界的国家,正由一位加剧分裂,并对民主制相当不屑的总统领导。与此同时,在许多国家,经济、技术和文化因素正在削弱对政治的重视程度,极端左右翼正死灰复燃。普京和金正恩等当代领导人也在采用许多法西斯主义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使用过的策略。总之,这是一本适合我们时代的书籍,作者通过对历史的解读,重新阐述了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的历史教训,以及为避免重复过去悲剧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你永远不会忘记一场惨烈的车祸,但成千上万的人死于空气污染,却从未让你感到困扰。”
呼吸清新的空气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如果保护它的规则被打破,它可能会在一股烟雾中消失。而如今,全世界95%的人们都暴露在有毒的空气中而毫不自知,因为空气污染无所不在而本身又难以觉察,我们能在目睹一次车祸后永远记住酒驾的可怕,但却很难认识到,空气污染每年会夺走700万人的生命。
记者Beth Gardiner环游世界,从最富有的美国到第三世界国家,为我们揭示了空气污染背后的机制。每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的空气污染问题都不一样,美国很早就通过了《清洁空气法》,确立了将人民的健康置于企业利润之上的价值观,这也导致美国的空气比欧洲还要好,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成就为全世界所羡慕,然而特朗普上台,撕毁了这些监管规定,几十年的成果毁于一旦;在欧洲,汽车制造商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在90年代大力推广柴油发动机,但柴油发动机会排放更为危险的二氧化氮,这件事居然被汽车制造商掩盖了这么长的时间;在英国,无论是卡梅伦还是特雷莎·梅,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环境诉讼上,而不是主动去改善环境,英国有些市长甚至在空气质量检测器附近喷洒抑尘剂,人为地降低读数;而在印度、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空气污染来自做饭用的灶火,炊烟袅袅看起来非常诗意,事实上却导致许多妇女儿童患上严重的肺病,这些灶火,其实是可以用便宜的太阳能来替代的;Beth Gardiner当然没有漏掉作为世界工厂和基建狂魔的中国,中国最难跨出的一步,就是数据公开,无论是自掏腰包拍纪录片的柴静,还是以NGO之力将空气和水污染数据可以在网上免费实时提供给所有人的马军,无数人冒着风险在努力。
·月经并不可耻,而是在你体内随时间圆缺的月亮
艾达·萨拉扎的女儿来月经了。她不希望女儿像过去一代又一代女性那样,在从青春期到围绝经期的大半人生中,承受一次又一次的羞愧与尴尬、恐惧与惊吓。因此,她为女儿筹办了一个盛大的月亮仪式作为庆祝,还写了一本书送给女儿以及与女儿年龄相仿的所有性别的孩子们。
《内在的月亮》以诗歌为形式,讲述了十一岁女孩塞利·里维拉的成长故事。故事以塞利的视角展开,她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并且第一次喜欢上了一个男孩。面对即将到来的月经,母亲按照新近复兴的墨西哥传统为她张罗着月亮仪式,而塞利对此感到抗拒,她不希望自己的秘密被公之于众……
前殖民时代的美洲有月亮仪式,但在殖民者到来后这个传统就被遗忘了,这体现了两种文化对女性身体尤其是对月经的不同态度。孩子们阅读本书,能够更好地迎接成长;而对成年读者而言,这本童书意味着与自己童年创伤的和解。许多人表示,想把本书送给十一岁的自己,用来安慰那个躲在记忆深处的受伤的女孩。
·中日在经济上可以合作,政治上远未互信
本书是著名东亚学者傅高义的新作,他在书中追溯了一千五百年来中日之间的在文化与政治上的关系,从公元六世纪开始,日本便开始吸收和借鉴中国文化中的核心要素,到二十世纪末,中国则向日本寻求经济发展之道,傅高义试图考察在此期间的各历史节点。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里,两国保持着深厚的文化联系,但中国凭借其强大的文明和资源,一直占据上风,直到十九世纪末,日本的现代化改革和在中日之战中取得的胜利改变了这种状态,日本占据了主导地位。今天,即使二者在努力促进贸易和旅游业,二战的悲剧仍使合作常遇到困难,二者关系依旧紧张。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的野蛮侵略仍是一个未愈合的伤口,而中国的军事建设也让日本感到担忧。傅高义认为,在改善关系前,双方都必须坦诚对待历史,日本需要为战争作出彻底的道歉,同时,中国也要承认日本是该地区潜在的重要伙伴。他认为,为了世界秩序的稳定,这两个亚洲巨人可以从环境保护、救灾、全球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等共同利益开始重新建立关系。
·黑客的高新技术,嘻哈朋克的反抗精神,两者精神的结合曾给人带来冲破美丽新世界的希望
《死亡先例:嘻哈如何定义未来》探索了嘻哈音乐与赛博朋克的联系。作者的论点是,说唱和赛博朋克是两个孪生运动,它们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同一背景下,当时正值后工业时代的严重衰退和技术剧变,它们都通过拼贴过去的时尚碎片,以代码和符号来抵抗和颠覆用技术和大众传媒所罗织的美丽新世界。
书中通过四章的篇幅讨论了嘻哈文化的支柱:记录、存档、采样和互文性,也参考了来自从爱德华·斯诺登、本雅明、到《银翼杀手》等诸多观点和内容,也许我们都是网络朋克,不断地重新配置一个不稳定的、记忆模糊的片段和声音档案。嘻哈文化的文化实践是21世纪的蓝图,理解嘻哈文化对语言和技术的运用就是对当下的理解。
在80年代,“赛博朋克至少给予了人们一丝反叛成功的幻想,它毕竟是当时最酷的两种职业——黑客和摇滚乐手/朋克乐团的结合,既有反抗精神,又掌握着高新技术,人们仍然有资本幻想个体解放集体的可能性。”如今数字公民已被消费主义的洗脑,现在的年轻人都说着同一种企业世界语,他们只会从电视和广告中汲取词汇和想法,不再有批判的力量和玩世不恭的态度。
·可笑,一个照顾家庭的女性的工作价值,岂是所谓的市场支付的起的?
Megan K. Stack怀孕了。她是一名记者,还在写一本书。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同时做三件事,因此不得不放下其中一样。经过痛苦的抉择,她选择了孩子和书。
Stack曾经去过很多地方,经历过很多不同寻常的事,与同事一起,或者与同为记者的丈夫汤姆一起。但是儿子的到来把斯塔克留在家中,而汤姆则继续到处跑。为了不被家务拖累,维持写作,Stack请来了保姆,来自农村的小李。为了养家,小李不得不将亲生女儿留在农村,自己则远赴北京,去带别人家的儿子,帮别人家做家务。后来由于汤姆工作变动,一家三口迁居德里,Stack在那里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就像寓居北京时那样,斯塔克请来了保姆帮忙,不过这次是两个。和小李一样,玛丽和普伽也是把孩子留在贫困的家乡,独自跑到大城市当保姆谋生。富裕的外国女人把家务外包给了贫穷的外地女人,为了自己的孩子,从别人的孩子那里租走了他们的母亲。
因为孩子,Stack从工作的外部世界退出,退居家庭日常。以孩子为界,Stack的生活一分为二,有孩子前是政治和历史、战火和民生,有孩子后是柴米油盐屎尿屁。而她的家则变成了另一些女人工作的场域,她们的工作是柴米油盐屎尿屁。在这个场域里,男人是缺席的,正如陪伴Stack左右的不是汤姆,而是小李、玛丽和普伽。Stack指出,传统的社会分工将女人从公共领域抹除,禁锢在柴米油盐屎尿屁之中,而这些分明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家务和女人的价值都被严重低估了。
·谁是现时代新闻自由的敌人?
这是一个假新闻的时代。假新闻可以把某个人推上总统宝座,也可以成为总统钳制不同观点的借口。在2016年,正在竞选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以诽谤为由要求顶尖媒体《纽约时报》撤回某篇报导,《纽约时报》法务大卫·麦克劳以一封夸张的公开信予以拒绝,从而在这次与特朗普的对峙中成为捍卫新闻自由的英雄。
他的新书《我们时代的真相》中,麦克劳梳理了十年来《纽约时报》捍卫新闻自由的每一个重要案例。本书是现时代新闻自由之战的檄文。在书中,他回顾了那些艰难的法律斗争,也决定性地反驳了一系列假新闻指控。麦克劳指出,新闻自由在第一修正案的保障之下,但如果第一修正案脱离实际语境,那么新闻自由也就岌岌可危。但更让他忧心忡忡的是,民众已经开始丧失对新闻媒体的信任,而法律却左右不了民众的信任,它既发生在专制国家,也发生在民主国家,这才是我们时代新闻自由最大的敌人。



-
上山擒虎豹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6 12: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