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霸凌,别让孩子成为羔羊或是豺狼!
作为父母,每天除了要为孩子的吃喝拉撒操心之外,更会担心他们在学校有没有被欺负,有没有去欺负他人。
在近些年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事件、或因霸凌而引发的各种伤害性事件之后,探索君认为,每位家长,都应该在霸凌这个问题上,掌握一套成熟的应对预案,让霸凌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拒绝霸凌,不要成为施暴者!
拒绝霸凌,我们先要对霸凌有个清晰的认知。
什么是霸凌?经常性的施加暴力、勒索、发生肢体冲突是霸凌;谩骂、诋毁、嘲笑、以及孤立也是霸凌。而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去问霸凌者,得到的回答往往是这样的:因为ta招人讨厌;因为ta太丑了;因为ta不喜欢和我们玩;因为ta总是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不爽;因为ta……。
从上述回答中不难看出,被霸凌者总会被莫名其妙地贴上某种标签,变成一个不受待见的异类。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除了缺乏家庭约束、因学力不足导致的自我放任、受暴力影视剧或游戏影响等等外,霸凌者的行为其实更直接源于家长或身边成年人行为的影响。

所以,在拒绝成为霸凌者这件事上,为人父母者,是孩子最直观的行为老师,要以身作则,不要成为霸凌模仿的施暴者。
这里探索君建议父母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暴力、粗口、以及强硬的肢体动作,如果孩子对于家长的暴力行为见怪不怪,那孩子也必然会下意识地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手段。
其次,家长一定不要习惯性地、草率地评价别人,为某些事件或某类人贴上某种标签,诸如:“XX学习真好”、“XXX就是比你懂事”、“XXX真没礼貌”。

再次,家长要学会尊重和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份尊重和包容既要施于自己的孩子,同样也应施于其他人,要告诉和引导孩子,尊重他人在家庭背景、性格、喜好等方面的不同,包容别人在生理上、行为上的缺陷。
最后,家长还要经常与孩子们沟通,让孩子们学会表达的自己的情感,并给孩子足够的正向的激励。哪怕孩子的讲述天马行空,前后不搭,你也要认真地听下去,并多多夸奖。越多的有效陪伴,越有利于孩子的情绪疏导,让孩子在心灵上有个避风港,而不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随便向他人发泄。
对抗霸凌,不要成为“软柿子”
霸凌的发生,往往很偶然,如何让孩子在霸凌面前做好准备,是父母和孩子一项共同的必修课。
这里推荐大家看一个视频
视频中讲到,霸凌者最喜欢的反应往往是Upset(沮丧)、Anger(愤怒)。而对抗霸凌最需要具备的态度应该是Resilience(恢复力)、Strong(坚强)、Tough(坚韧)。
要做到这三点,探索君建议,从现在开始,家长需要给孩子灌输顽强精神,塑造英雄气概,帮助孩子养成勇于自嘲、豁达乐观、不畏强权、坚韧顽强、仗义勇为的品性,而通过阅读一些英雄主义的好书、尝试参加武术、攀岩等体育运动,都是非常有效的好方法。
孩子被霸凌,父母应该怎么做?
孩子遇到霸凌,会有两种反应,一是直接告知家长或学校,二是担心报复而选择沉默。针对第二种情况,作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情绪消沉低落、心事重重、失眠、易怒、惧怕上学等情况,父母们就应该主动同孩子沟通,第一时间找到孩子情绪和心理变化的原因,如果确认是霸凌,探索君建议父母能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保持冷静
面对孩子被霸凌,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因愤怒丧失理智,冲动往往会使事态恶化。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耐心的引导孩子讲述整件事情的缘由,同时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惧怕或者屈辱感得到有效缓解,并让TA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避免给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

2.与学校联系,要求学校介入处理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每个学校都应该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所以在霸凌事件发生之后,家长应第一时间向学校反映霸凌情况,请求学校启动霸凌处理措施,并及时给予答复。如果霸凌的情节比较严重,或霸凌者屡教不改的,可向学校所在地区上级教委反映。
探索君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愿在家庭和学校的呵护下,孩子们能够远离伤害,在一个充满爱与尊重、包容与理解的小小世界中健康成长。
编辑 | 荼蘼
图片 | 来自于网络
视频 | 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