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喝咖啡?准备好迎接巨型钉头锤和阔刃剑的洗礼了吗?

不是咖啡,也不是咖啡馆
内心真正渴望的唯有陪伴
咖啡……不过是个借口
——君士坦丁堡咖啡馆墙上的诗句
走进一家奥斯曼土耳其咖啡馆,大抵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布局方方正正,三面摆满大沙发。客人们脱下鞋子坐在沙发上喝咖啡、聊天、欣赏表演,或者干脆发个呆。而没有沙发的那一侧,说书人、乐团、舞者、杂耍人热热闹闹地挥洒才能。

不论你来自显赫阶层,还是贫苦人家,只要出得起咖啡钱,都可以在这里消遣娱乐或者交流学习。有些人在咖啡馆一坐就是一整天,喝喝咖啡抽抽烟,尽情接受咖啡因和尼古丁的双重熏陶。
但是,正当人们越来越习惯喝咖啡享乐时,政治和宗教领袖们却开始坐立不安——对政府的牢骚在咖啡馆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不断传播发酵,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的味道。而且,因为在街头巷尾都可以轻松喝到咖啡,去清真寺参加祷告的人数在不断下降。
于是一些穆夫提(伊斯兰教中的法典说明官)和律师声称,咖啡不仅与宗教法律背道而驰,还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咖啡支持者则认为,伊斯兰教法并未明确禁止咖啡,也没有证据显示咖啡对人体有害。双方在一百多年间展开角力,针锋相对,你来我往。喝咖啡也是一会儿合法一会儿违法,甚至有可能让人掉脑袋,异常刺激。

而这一切,都始于1511年6月20日的夜晚。

那是一个happy Friday night。麦加总督凯贝格(Khair Beg)和朋友做完祷告后准备回家,突然听到寺院某处传来嬉笑声。他上前盘查,发现寺院警卫们围着篝火,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咖啡。警卫作为执法者却在圣地如此放肆,总督很生气。
第二天,凯贝格火速请来多达15名法律专家,紧急召开咖啡调查会。专家们分为两派,争执不下:保守派抨击咖啡伤风败俗,需要被明令禁止;开明派不反对取缔喧闹失序的咖啡馆,但认为咖啡中性无毒,完全禁饮咖啡于法无据。
两派争论了七天僵持不下。最后大家决定由医生们判断咖啡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作为要不要颁布咖啡禁令的依据。毕竟……他们不希望自己为一个如此严肃敏感的议题承担最终责任。

于是凯贝格请来两位医生,努尔和艾丁兄弟。还记得中东的医生们拿咖啡当万灵药治疗各种疾病吗?这两兄弟的观点却相当地独树一帜:他们认为,咖啡在夏天属燥热食物,在冬天则属寒性食物,会破坏人体平衡,不宜饮用。

凯贝格还找到了一些咖啡的受害者。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咖啡妨碍了自己的思维、个性和睡眠。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总督甚至直接把一篮咖啡豆放上了被告席,接受检察官的指控。

令人遗憾的是,咖啡豆因为没有成精,无法反驳“饮用咖啡会让人失控”的指责,无奈地输掉了官司。
让咖啡豆跟检察官对峙的骚操作……是不是让人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没错,清真寺的咖啡闹剧是编造的,被咖啡毒害的证人们则是街头混混假扮的。幕后推手正是那对提出“咖啡会变性”的医生兄弟——咖啡本是处方药,两兄弟担心诊所的生意会因咖啡普及而变差,所以煽动凯贝格取缔咖啡,向苏丹请功。
凯贝格顺理成章地宣布,在公共场合或私下贩卖、饮用咖啡都属违法行为。他关闭咖啡馆,焚烧咖啡豆,一旦抓到贩卖咖啡者就处以鞭刑。他还请人起草了一份法律文件递送开罗最高当局,提议全面查禁咖啡,打起了“取缔咖啡流芳千古”的如意算盘。
万万没想到,开罗当局反应相当平淡,只认同聚众喝咖啡闹事违法,但不禁止咖啡本身。主要是因为……当时整个开罗都认为喝咖啡有益身心健康,而且苏丹本人就是一个重度咖啡爱好者!

凯贝格不仅没有收到褒奖,反而在第二年就被撤换,据说后来更是下落不明。也有一种说法是,他和医生兄弟都因抵制咖啡之罪被苏丹判了死刑。


往后数年间,持正反观点的学者、作家纷纷发表文章表明立场。从标题来看,反对派显然更擅长博人眼球,颇有今天标题党的风采,比如什么《使用咖啡,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者《压抑喝咖啡冲动》,一股黑色幽默的滑稽感扑面而来。相比之下,《撤销咖啡禁令》和《反驳咖啡有害谬论》等支持派标题则正直得无趣。
不仅普通人因为立场不同而各持己见,统治者们对咖啡的态度也是大相径庭。
苏莱曼一世喜爱咖啡,有一个40多人的“皇家咖啡部”。首席咖啡师和他的40多个助手不做别的,专门负责整个皇宫的咖啡准备和供应。不过决定首席咖啡师人选的时候,看的不是咖啡泡煮技术的好坏,而是对苏丹有多忠诚以及口风有多紧。
毕竟在在皇宫内走动,有意无意就会听到一些宫闱秘事。而苏丹也有倾诉交流的需求,说不定哪天就跟亲近的咖啡师吐露起心声,或者讨论下国家大事。历史文献表明,有不少深得苏丹信任的首席咖啡师平步青云一路做到了帝国宰相!
所以,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有志于成为宫廷咖啡师的可以准备起来了。毕竟,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你晚一点出生,生活在16、17世纪之交,又喜欢喝咖啡,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国务大臣库普利里担心反动分子们在咖啡馆批评朝政,影响苏丹威望,决定取缔咖啡:偷喝咖啡者,首犯棍刑伺候,再犯则装进皮囊丢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喂鱼。

神奇的是,尽管伊斯兰教义明确禁酒,库普利里却没有查禁酒馆。也许在他看来,咖啡远比酒精危险,毕竟“刺激神智的咖啡对总督残酷无情的统治毫无助益”。
如果你再晚一点出世,生活在17世纪穆拉德四世的统治下,那就更刺激了:喝咖啡被他逮到的人,会被立即砍掉脑袋!
官方理由是喝咖啡违反伊斯兰教义,而且“咖啡会让人虚弱,导致不孕不育”。但实际上,穆拉德四世害怕的是人们聚集在咖啡馆里谋划造反。
穆拉德四世还下令禁绝了烟和酒。据说某些夜晚,他会微服私访,溜达在街道与酒馆,遇到抽烟喝酒喝咖啡的,就当场亮出身份宣判然后干掉对方。

即使穆拉德四世没带随从,只身一人出现在美滋滋嘬着咖啡的你面前,也不要以为自己一定能逃掉。因为你面对的,是奥斯曼土耳其最后一个能披挂上阵的战斗系苏丹!

据说,穆拉德四世人高马大、虎背熊腰,单手能拿着120斤的巨型钉头锤挥舞自如。他能开长弓,摔跤技术炉火纯青,爱剑是一把重达100斤的双手阔刃剑。

不过这个身强体壮的苏丹其实……经历也挺神奇。穆拉德四世10岁登基,母亲柯塞姆苏丹垂帘听政。眼看儿子一天天长大,沉迷权位的柯塞姆来了一个超乎寻常的操作:为了避免儿子的后宫里出现能夺走自己权力的宠妃,她决定,鼓励儿子搅基!

柯塞姆逻辑超神,执行能力也很强悍。她专注地给儿子塞男人,成效卓绝:穆拉德四世一辈子不好女色,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不过他这一辈子也不是很长——穆拉德四世27岁就死了,死因据说是肝硬化或者痛风。所以有些学者认为他自己其实烟酒咖啡样样来,最终死于酒精中毒(注释1)。
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家庭教育很重要。逻辑非凡的老妈培养出了逻辑非凡的蛾子——也不管奥斯曼王室会不会绝后,临死前,穆拉德四世下令把自己唯一的弟弟砍了,因为他觉得弟弟是个神经病,必须砍了省得他成为苏丹后祸害民众!

这疯狂的命令当然没有被执行。不过王弟确实精神不正常,所以原本对两个儿子一视同仁地实行搅基政策的柯塞姆决定,赶紧让小儿子生娃。

扶植6岁的小孙子上位后,柯塞姆废黜并勒死了自己的疯儿子。

然而,正如她所担心的那样,小孙子的生母想当摄政皇太后,于是勾结太监总管勒死了她这个摄政了几十年的太皇太后……


一聊到八卦又差点停不下来……按你胃……尽管围绕咖啡的争议经久不息,禁售咖啡的尝试不断失败。毕竟律师、医生和宗教专家之间一直存在分歧,当局的打压也是时紧时松,而最关键的,还是缺少大众的支持。
到了17世纪中期,当局明白自己无法逆潮流而为,不再禁止咖啡,转而对咖啡馆课以重税。奥斯曼土耳其人终于咖啡自由了~
林立街头巷尾的数百家咖啡馆并不仅仅是休闲放松的场所。人们在咖啡馆里进行商业谈判,弥合家庭分歧,解决邻里纠纷,或者结交朋友寻找同盟。咖啡彻底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人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成为争议话题也有意料之外的好处。
阿拉伯撰史者们主要关注政治、宗教、军事、战争和疫病等问题而不重视物质文明的记录,所以早先阿拉伯文献中几乎没有关于咖啡的记录。公元1511年后,咖啡成为热议对象,开始频繁出现在历史文献、法律材料、文学作品甚至民间书信中。而正是这些资料,为后人了解咖啡流行的来龙去脉提供了线索。
好了,本期就到此为止啦,下回见~
参考书目和文章:
TURKEY: On Coffeehouses in Constantinople•Istanbul
https://www.earthstoriez.com/turkey-coffee-houses-history/
维基百科:穆拉德四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9%86%E6%8B%89%E5%BE%B7%E5%9B%9B%E4%B8%96
All About Coffee, byWilliam Harrison Ukers
Th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A Dictionary of Arts, Sciences, Literature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by Hugh Chisholm
注释1:Drink Coffee? Off With Your Head!
https://www.npr.org/sections/thesalt/2012/01/10/144988133/drink-coffee-off-with-your-head
散漫型咖啡爱好者的自我修养:
哪天有钱了,就学中东人雇两个美少年,一个泡咖啡一个端咖啡,美滋滋~
1381年的冬天,那个改变咖啡命运的男人,被大明军队掳到了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