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小说连载
第十一章
于是先唱吃饭歌:“嚼,嚼,嚼哟!吃的东西要细细地嚼哟!…”唱完以后再说声:“我先吃啦!”接下来树林里便突然恢复了寂静。耳朵里只剩下瀑布那动听的响乐章了。校长每次遇到小豆豆都要对她说一声:
“小豆豆真是个好孩子呀!”
每逢这种时候,小豆豆脸上都会甜甜地一笑,然后又蹦又跳地答道:
“是呀,我是好孩子!”
并且小豆豆也确实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
的确,小豆豆身上确实有很多好孩子的表现。比如:对同学诚恳热情,特别是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同学,当他们受到别的学校孩子们的欺负时,小豆豆总是扑上去揪住那些孩子不放,即使自已被打哭了,也要帮助被欺负的孩子;当看到受伤的动物时,她也要拼命地去护理它们。不过,另一方面,每逢遇到希奇的东西或是发现有趣的事物时,她也十分好奇。因此,为了足自己的这种好奇心,也曾惹出过好几起令老师们感到吃惊的子。
例如,正在进行朝会的时候,她会把头上两小辫子的辫梢从背后穿过胳肢窝伸到前面来,分别用两臂夹住,一边向旁人炫耀一边走步。
轮到卫生值的时候,她就把电车教室的地板盖掀开,把垃圾倒进去,然后想重新盖好时,却盖不上了,因而引起了轩然大波。而这个地板盖本来是为了检查电机时用的,却被她眼尖发现并给掀开了…还有,有一天不知听谁说牛能大块大块地吊在挂钩上,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用一只胳膊一动不动地吊在学校最高的那个单杠上。一位女老师问她:“怎么啦?”小豆豆高喊:“今天我是牛!”随着喊声一下子从单杠上掉了下来,口里只“哎哟!”了一声,一整天也没有吭气。还有一次午休的时候,她正在学校后面没事闲逛,看到路上放着一张打开的报纸,这下她高兴极了,老远就加快脚步猛地跑了过去,一下子就跳到那张报纸上,结果“扑通”一声掉进了齐深的淘粪口里。原来这是清扫工在打开淘粪口,怕臭味飘出来,临时盖了一张报纸在上面,…类似这种自找苦头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过,遇到发生这类事时,校长绝不把小豆豆的爸爸妈妈找到学校来。对其他同学也不例外。这类事总是在校长和学生之间来解决。就象当初到巴学园那天听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一样,不管哪个学生惹了子,校长都能听他们的申辩。即使是文过饰非的辩解也能听下去。而且当“那个孩子确实做错了事”时,或者那孩子承认“自己不对”时,校长也只是讲一句话:
“去认个错吧!”
不过,关于小豆豆的情况,校长似乎肯定已经听到了学生家长或老师们诉苦和担心的呼声。所以只要碰到机会,校长总是对小豆豆说:
“小豆豆真是个好孩子呀!”
倘若大人们听到这句话并仔细琢磨一下,是不难发现其中的“真”字包含着很深的涵义的。也就是说,身为校长的小林老师想要告诉小豆豆的意思是:
“在大人们的心目中,大家能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来说明你不是好孩子,但你真正的品质并不坏,而且有好的一面,我作为校长兼老师是完全了解这一点的呀!”
遗憾的是,小豆豆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涵义时,已经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了。不过,尽管小豆豆当时还不理解内在的涵义,但有一件事确是事实,那就是在她心灵深处树立起了信心,使她确信“我是个好孩子”而且促使她每当要干一件事时,首先就会想起校长的这句话。尽管她往往都是在事过之后才想起来,并在心里抱怨自己一句:“哎呀!怎么又忘了?”
而这句在某种程度上说不定对小豆豆的一生产生了决定影响的、至关重要的话语,在小豆豆就学于巴学园的整个期间,小林校长是一直挂在嘴上来鼓励她的。这句至关重要的话语便是:
“小豆豆真是个好孩子呀!”
小豆豆今天遇上了一件令人伤心的事。
小豆豆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她非常喜欢同班的泰明同学。泰明同学头脑聪明,物理学得特。他还在学习英语,正是他第一个把英语“狐狸”这个单词教给小豆豆的。
“小豆豆,狐狸是‘弗克斯’(fox)呀!”
那一天,小豆豆耳边几乎整天都响<窗边的小豆豆>着“弗克斯”这个单词的读音。所以,小豆豆每天早晨到电车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小刀把泰明同学铅笔盒里的铅笔全部削好,然而她自己的铅笔却是用牙齿啃掉周围的木杆来用的。
但是今天这位泰明同学却把小豆豆叫住了。当时正好是午休,小豆豆正在礼堂后边那个厕所的掏粪口附近溜达。
“小豆豆!”
泰明同学的声音好象很生气,小豆豆吃惊地站住了。泰明了口气说:
“等我长大了,无论你怎么央求,我也不会让你当我的新娘子啦!”
只说了这一句话,泰明同学便低着头走开了。小豆豆呆呆地望着泰明同学的脑袋,直到看不见为止。那是一个自己钦佩的脑袋瓜,里面装了大脑细胞。正是这个脑袋得了一个“大头”的绰号。
小豆豆把手在口袋里陷入了沉思。她似乎想不出到底为了什么。没办法,小豆豆只好去找同班的美代同学商量。美代听了小豆豆讲的情况,以成年人的口吻说道:
“噢!是这么回事呀!我想起来了,小豆豆,今天上摔课时,你是不是把泰明同学摔得太狠了?泰明同学因为头大,一下子给甩到场外去了。对啦!他就是生你这个气呀!”
小豆豆从心底里感到后悔了。“是啊!”我怎么会在摔课时把他摔到场外去呢?怎么一点都没想到他是自己喜欢的朋友,而且还天天给他削铅笔呢?…然而,一切都晚了。小豆豆当不成泰明同学的新娘子已成定局了。
“可是,从明天起,我还要给他削铅笔!”
小豆豆在心里这样想到。因为她毕竟还是喜欢泰明同学的。当时流行着一种习惯,就是小学生放声齐唱一种类似日本特有的艺术形式——“能乐”里面的合唱歌曲,小豆豆在以前那所学校时也不例外。例如,在小豆豆退学的那所学校里,学生们放学走出校门以后,一边回头望着自己的校舍一边这样唱道:
“赤松学校,破学校!进去一看,是个好学校!”
而且,每当这个时候,时常有别的学校的孩子们从这里路过,于是那些孩子就用手指着赤松学校方向大声唱着贬低的歌词:
“赤松学校,好学校!进去一看,是个破学校!欧…!”
虽然表面上是以校舍的新旧来决定这所学校是“破”还是“不破”的,但要害出却在“进去一看…”这几个字上。尽管孩子们还小,但他们却在这首歌里揭示了一个真理,即判断一所学校究竟好不好,不能只看校舍,更主要的是看实质,就是“进去一看,是个好学校”这里的“好”字才是真实的。当然这种合唱歌曲一个人是不能唱的,要在人多比如五、六个人时才能唱。
就说今天下午发生的一件事吧!巴学园的学生放学后有一段自由活动时间,这个时间比一般小学都规定得略长一些。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可按自己的爱好多玩一会儿。在最后一次铃响之前,学生们可以从事自己所喜欢的活动,大家管这次响铃叫做“驱逐出境铃”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校长认为:给孩子们一个从事自己爱好的自由活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校园里这会儿热闹极了,有的孩子玩球,有的孩子浑身是土地在玩单杠或玩沙子,也有的孩子在整理花坛,还有些高年级的女孩子正坐在门廊式的小台阶上闲聊天。另外也还有几个孩子在爬树。大家都很随便,根本没人管。其中也有象泰明那样的孩子,他们留在教室里继续做物理或化学实验,一会儿把巴掌拍响,一会儿又用试管之类的用具做着这样那样的实验。此外也有一部分孩子正在图书室里看书。个别的还有象天寺同学这样喜欢动物的孩子,他正在翻研究一只拣来的小猫,有时还俯下头仔细瞧瞧那猫的耳朵眼。总之,大家都玩得十分快活。
就在这时,校外传来了”合唱歌曲“的嘹亮歌声:
“巴学园,破学校!进去一看,还是个破学校!”
“这可太不象话了!”
小豆豆心里很生气,当时小豆豆刚好在校门(其实就是那两棵长着树叶的活树)旁边,所以听得很清楚。
“太不象话了!怎么前后两句都唱成‘破学校’了!”
别的孩子心里也很生气,因此大家都朝校门这边跑来。看到这种情况,那些外校的男孩子便逃跑了,同时口里还大声唱喊着:
“破学校!欧…!”
小豆豆气愤极了。为了出这口气,她竟一个人去追那帮男孩子去了。可是那些孩子跑得飞快,一眨眼工夫就钻进胡同里看不见了。小豆豆感到非常遗憾,无打采,遛溜达达地往学校这边走了回来。
走着走着,小豆豆口里不知不觉地冒出了一句歌词。这句歌词就是:
“巴学园,好学校!”
又走了两三步,接着又唱出了一句:
“进去一看,还是个好学校!”
小豆豆对这首歌感到十分满意,所以返回学校时,特地装出其他学校孩子的样子,把头从篱笆外伸进来,为了让大家都能听清,她放开嗓门唱道:
“巴学园,好学校!进去一看,还是个好学校!”
校园里的伙伴们开始似乎都没清是怎么回事,一下子静了下来,可是当他们知道唱歌的是小豆豆时,便立即兴奋地跑出校门,一齐高声唱了起来。最后,大家终于肩并肩,手挽手,排成队绕着学校转起圈来了。而且边走边齐声唱这支歌。实际上,与其说歌声齐,莫如说同学们的心更齐了。但对于这一点孩子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只是觉得有趣而又痛快,所以才唱着歌围绕学校转了一圈又一圈。
“巴学园,好学校!进去一看,还是个好学校!”
学生们当然不会知道,校长室里的小林校长这会儿正在侧耳细听他们唱的这支歌,他的心里该有多高兴啊!
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例外,特别是对于那些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上的教育家来说,他们每天都会遇到数不清的烦恼,更何况象巴学园这所一切的一切都独具特色的学校,不可能不受到主张别种教育方针的人们的非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所学校的校长来说,学生们的这首大合唱正是比什么都宝贵的礼物。
而且孩子们一点也不厌倦,仍在不停地、不停地、反复地唱这支歌。
这一天“驱逐出境的铃声”比任何时候响的都要晚。现在正是午饭后中午休息的时间。小豆豆正一蹦一跳地想从礼堂横穿过去,恰巧在这里碰上了校长。说是碰上,其实刚刚在一起吃过午饭,总之校长是从小豆豆对面走过来的,因此就形成了“碰上”这种局面。校长一见到小豆豆就说:
“太好了!我正有件事想问问你呢!”
“什么事呀?”
小豆豆问道,心里正为自己能告诉校长一件什么事而感到高兴。校长看了看小豆豆头上扎的缎带,说:
“你这条缎带是从哪里得到的呀?”
听到校长的问话,小豆豆脸上现出了从来没有过的高兴的神态。因为这条缎带虽然昨天才扎上,但它却是小豆豆亲眼发现、偶然得到的珍品。为了让校长能更仔细地看清头上的缎带,小豆豆走近前去,十分得意地报告道:
“这是佩在姑妈过去穿的和服上的。姑妈正要收进衣柜时被我发现了,我才把它要来的。姑妈还说:‘小豆豆的眼睛真尖呀!’”
校长听完小豆豆的话,沉思着说:
“是吗?原来是这样。”
小豆豆这条值得骄傲的缎带是这样得来的:
前几天小豆豆到姑妈家去玩的时候,刚好碰上姑妈怕衣服生虫子正拿到外面去晾晒,在各种衣服中有一件紫的和服裙子也拿出去了,这是姑妈在学生时代穿的。后来当姑妈要把这条裙子收进衣柜时,小豆豆一眼发现了一件好东西,便问道:
“哎呀!那是什么呀?”
姑妈应声把手停住了。那种好东西就是这条缎带,它是缀在和服裙子后身上的,具体的说就是缀在后身偏上一点,那个很硬的突出部位上的。姑妈告诉小豆豆:
“这是从背后看上去的一种漂亮打扮哩!有的是在这上面贴上手织的花边,或者上一条很宽的缎带,然后再打一个很大的蝴蝶结,这在当时是最时髦的啦!”
而小豆豆却一面听姑妈讲,一面一个劲地用手摩着那条缎带,看样子很想得到它。姑妈看到小豆豆的这副神态,就说:
“干脆送给你吧!反正这件衣服已经不穿了。”
说着就用剪刀把着的线剪开,取下缎带给了小豆豆。这条缎带的确漂亮,它是用上等丝线织成的,上面星星菊蓓等各种图案简直就象一幅画卷。缎带很宽,具有类似波纹绸的伸缩,把它扎到头顶,几乎和小豆豆的脑袋一般大小。姑妈还说这条缎带是“外国货”
小豆豆一边讲着事情的经过,一边不时地晃动脑袋,让校长听那缎带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听完小豆豆的话,校长脸上有些为难的说:
“噢,原来是这样。怪不得美代昨天说要一条小豆豆那样的缎带,我找遍了自由冈卖缎带的铺子也没见到呢!原来这是外国货呀!”
看到校长脸上那副为难的表情,与其说他是巴学园的校长,还不如说他是一位被女儿死气白赖着的父亲更为合适。接着校长又对小豆豆说道:
“小豆豆,我跟你商量一件事吧!为了这条缎带,美代得我没办法,你来上学时要是不再扎它,可就帮了我的大忙啦!可以吗?你肯帮这个忙吗?”
小豆豆把两只胳膊叉抱在前,站在原地考虑了一会儿。然后比较痛快地说:
“好吧!从明天起我就不扎了。”
校长说:
“同意啦?好,谢谢!”
小豆豆虽然感到有些遗憾,但一想到“不能让校长为难”呀!便立刻答应了。促使小豆豆下这个决心的另一个理由是,一个成年男子竟东奔西跑地到铺子里去买扎头发的缎带,脑海里一出现这种情景,她就觉得怪可怜的,更何况这位成年男子还是自己最喜欢的校长呢!的确,在巴学园早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风气,就象现在校长和小豆豆这样,不分年龄大小,对于别人的困难都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第二天早晨,小豆豆上学离家以后,妈妈到小豆豆房间里打扫卫生时,发现小豆豆最珍贵的那条缎带系到布玩具大狗熊的脖子上了。妈妈感到非常奇怪,前两天还那样喜欢扎的缎带,小豆豆怎么会突然不要了呢?而那只系上缎带的灰狗熊,在妈妈眼里却骤然变得漂亮起来了,看上去还有些害羞哩!小豆豆今天到医院去了,那里住着许多在战争中负伤的士兵。小豆豆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到这种医院去。一起去的大约有三十名小学生,大家都来自各个学校,相互之间都不认识。不知什么时候国家好象颁发了一道命令,根据这道命令,逐渐开始了这么一项活动,就是到医院去慰问伤兵。每所小学出两、三名学生,象巴学园这类人少的学校就出一名,然后把他们按三十人编成一组,由某个学校的一位老师带领,到住有伤兵的医院去。而巴学园今天轮到的正好是小豆豆。今天负责带队的是其他学校的一位女老师,她戴着一副眼镜,长的很瘦。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病房,他们的士兵都穿着白色的睡衣,有的躺在上,有的坐起了上半身,总共有十五名左右。小豆豆一直担心受伤会是什么样子,可是看到大家都面带笑容挥手,一个个精神还不错,也就放心了。不过,也有的士兵头上着绷带。女老师把孩子们集中到差不多是房间的正中央,首先向士兵们躬身致意:
“我们向各位慰问来了!”
大家也向士兵们行了鞠躬礼。老师又继续说道: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所以我们唱一支《升鲤鱼旗之歌》吧!”
说着立即象指挥似的高高抬起双手,对孩子们说:
“好,准备好了吗?预备——唱!”
与此同时,她的双臂就上下挥动起来了。本来素不相识的孩子们也都一齐方声唱了起来。
“瓦房象海洋,白云似波…”
然而,小豆豆却不会唱这支歌,因为巴学园从来没有教过,这时刚好有一个看上去很温和的伤兵正端坐在她身边的上,于是小豆豆便很亲近的挨着这张沿坐了下来。心里想:“这可太丢人啦!”耳朵却仍在听大家唱歌。
“瓦房象海洋”唱完了,女老师又马上口齿清晰地说道:
“好,下面唱《女孩节之歌》。”
除了小豆豆之外,大家都唱的很带劲儿:
“快快点上花灯吧,六角花灯…”
小豆豆只好坐在一旁默默听着。
大家的歌声一停,士兵们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女老师微微笑了一下,说了声“再唱一支”然后又冲着同学们说:
“同学们,下面是《母马和它的孩子》啦!大家要拿出精神来!好,预备——唱!”
女老师说完就指挥大家唱起了这支歌。
这首歌小豆豆也不会唱。等到大家把《母马和它的孩子》唱完时,小豆豆坐的这张上的士兵抚摩着小豆豆的头说:
“你没有唱啊!”小豆豆心里觉得实在过意不去,既然是来慰问的,却连一支歌也没有唱!于是小豆豆从边站起来,鼓足勇气说:
“那好,唱一个我会的歌。”
女老师以为发生了违反纪律的事,就问道:
“你说什么?”
但看来她已经看到小豆豆运足了气正准备唱歌,所以就不再吭声,准备听下去了。
小豆豆心想:“作为巴学园的代表,最好还是唱巴学园最有名的歌。”
于是,小豆豆了一口气便唱起来了:
“嚼,嚼,嚼哟!吃的东西要细细地嚼哟!…”
周围的孩子们发出了笑声。其中有的还向身边的小朋友问道:
“什么歌?她唱的是什么歌呀?”
女老师指挥不成,举起来的手在半空中停住了。小豆豆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十分卖力地唱着:
“嚼,嚼,嚼哟!吃的东西要细细地嚼…”
第十二章
唱完以后,小豆豆向大家鞠了个躬。当她抬起头时,却发现那位士兵的眼里涌出了泪花,心里不一惊,小豆豆还以为自己做了什么错事呢!这时,那位比爸爸年龄梢大一点的士兵再次抚摩着小豆豆的头说:
“谢谢!谢谢!”
尽管手在抚摩着小豆豆的头,眼里的泪水却好象仍在往外。这时,女老师为了改变一下气氛,又大声对孩子们说道:
“好吧!现在开始念作文,把它作为献给各位的礼物吧!”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念起自己的作文来了。小豆豆看了看那位士兵,他笑了,尽管鼻子和眼睛都还通红。小豆豆也笑了起来,她心里在想:
“太好了!这位士兵笑了!”
士兵为什么流泪呢?这只有那位士兵自己知道。也许他出来当兵时,家里留下了一个长得象小豆豆一样可爱的孩子,也许就是因为小豆豆唱的过于认真,起了他的同情之心和友爱之情吧!再一个原因就是,也许这支歌引起了他的伤感,仿佛是根据战场上的亲身体验“明明知道眼看就没吃的了,却还在唱‘细细地嚼哟’这支歌”最后一个原因,他也许了解到一个可怕的事实,即这些孩子今后也会卷进战争中去。
当时那个年代,在这些读作文的孩子还根本不晓得的某一时刻,太平洋战争早已爆发了。
小豆豆把挂在脖子上的月票让自由冈车站检票口的叔叔看过以后才走出车站,她和这位叔叔已经完全熟悉了。
可是,车站外面今天却出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那就是一位年轻的大哥哥在地上铺了一张凉席,正盘着腿坐在上面,在他面前象小山似的放着一堆类似树皮的东西。周围站了五六个看热闹的人,正在观看那位大哥哥的表演。小豆豆也动了心,想加入那几位参观者的行列中去。什么原因呢?原来那位大哥哥口里在喊:
“来呀!快来看吧!快来看!”
看到小豆豆站到了跟前,大哥哥就开口了:
“来呀!人是健康第一!早晨起来要想知道自己健康还是得了病,用这块树皮就能试出来!早晨把这块树皮咬一下,如果觉得苦,…那就说明您有了病;如果咬一下不觉得苦,您就尽管放心,没有病!只花两角钱,用这块树皮就能知道您有病没病!啊,那位老爷,请您试试,咬一口吧!”
一位略显瘦小的男人提心吊胆地在递过来的树皮上用门牙咬了一下。等过了一会儿,他才说:
“好象,稍微…觉得有点苦…”
大哥哥一听,不跳起身来大声说道:
“老爷,您得病了!可得注意呀!不过,并不那么严重,因为您只是‘觉得有点苦’。好,那位太太,请您也同样把这块树皮咬一下,看看苦不苦!”
那位提着买东西篮子的阿姨“咔哧”一声,用劲在一个比较宽的地方咬了一口,然后很高兴地说:
“啊!一点都不苦。”
“这就对了!太太,您很健康呀!”
接下来,那位大哥哥又用更大的嗓门喊了起来:
“两角钱一块!两角钱!每天早晨用它就能知道您是否有病。便宜啦!快买吧!”
小豆豆很想试一试,希望能让自己咬一下那灰色的树皮。可是却没有勇气开口说“我也想咬一下“。于是小豆豆便改变了主意,向大哥哥问道:
“放学以前,你一直在这儿吗?”
大哥哥朝小豆豆瞥了一眼,说:
“啊,在,在!”
于是小豆豆哗啦哗啦地晃了晃背上的书包,便朝学校跑去。小豆豆之所以要跑,一是因为眼看就要迟到了,二是因为还有一件要紧的事要办。所谓要紧的事,就是小豆豆一进教室就向大家问的这句话:
“谁有钱,借给我两角?”
然而谁也没有两角钱。当时买一大盒油糖只用一角钱就够了,所以尽管两角钱并不算多,却没有一个人带在身上。
这时美代开口了:
“我去替你向爸爸妈妈问一下,好吗?”
美代同学是校长的女儿,在这种时候就显出她的方便之处了。她家和学校礼堂紧挨着,她母亲好象也经常在家。
到了午休的时候,美代一看到小豆豆就说:
“爸爸说可以借钱给你,但他问你做什么用?”
小豆豆到校长室去了。校长看见小豆豆来了,便摘下眼镜问道:
“怎么啦?听说你需要两角钱?做什么用啊?”
小豆豆赶紧说:
“我想买一块树皮,咬一下就能知道有病没病。”
“噢?哪里有卖的呀?”校长十分感兴趣地问道。
“在车站前面!”小豆豆还是那么焦急地答道。
“是吗?既然你想要,那就去买吧!可得让老师也咬一口哟!”
校长说着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钱包,把两角钱放到小豆豆的掌心上。
“啊!太好啦!谢谢您。我朝妈妈要来钱就还给您。要是买书,妈妈马上就答应;可要买别的东西时,非得问过以后才给买。不过,这块健康树皮大家都需要,我想妈妈肯定会让我买的。”
于是,刚一放学,小豆豆就紧紧握着那两角钱急急忙忙地朝电车站跑去。大哥哥还象早晨一样地大声吆喝着,当小豆豆把攥在手里的两角钱递给他看时,他脸上立即绽出了笑容,口里说:
“真是好孩子呀!爸爸妈妈一定会高兴的。”
“还有洛克!”小豆豆立刻补充了一句。
“什么?洛克?”
大哥哥一边给小豆豆挑选树皮一边问道:
“我家的狗,是条狼狗!”
大哥哥停下挑选树皮的手,稍微思考了一会儿,说:
“原来是狗呀!狗也会灵验的。如果苦的话,狗就会出讨厌的样子,这么一来,就证明它也有病了…”
大哥哥把一块宽三公分、长十五公分左右的树皮拿在手里,又对小豆豆说道:
“记住了吗?早晨咬一下,如果觉得苦,就是有病啦!要是什么味也没有,那就说明身体很健康!”
大哥哥把树皮用报纸包好递给小豆豆,小豆豆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朝家走去。
回到家,小豆豆自己先咬了一口,树皮在嘴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根本就没有什么苦味。
“啊!太好啦!我没有病!”
妈妈笑着说:
“是啊,小豆豆本来就没病嘛!可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小豆豆向妈妈做了说明。妈妈也照着小豆豆的样子,把树皮咬了一口,并且说道:
“不苦呀!”
“好!妈妈也没病!”
然后小豆豆又来到洛克跟前,把那块树皮伸到洛克的嘴边。洛克首先用鼻子闻了闻,接着又用舌头了。小豆豆冲洛克说:
“要用嘴咬,咬呀!一咬就知道你有没有病啦!”
但洛克却根本没有咬的意思,只是抬起爪子搔了搔耳朵。小豆豆把树皮又往洛克嘴边凑了凑,说:
“来,咬一下吧?若是有病可就麻烦了!”
洛克仿佛无可奈何的样子,在树皮的边边上咬了一下,然后又用鼻子嗅了嗅气味,也没有显出什么讨厌的神态,只是张开大口打了个哈欠。
“啊——!洛克也没病!”
第二天早晨,妈妈把两角零用钱给了小豆豆。小豆豆直接来到校长室,并首先把树皮递了上去。
校长看到这块树皮时先是一楞,那神态仿佛在问:“这是什么呀?”接下来又看到了小豆豆的第二个动作,只见她格外小心地把手掌伸开,正要把掌上的两角钱递过来。这时校长才想起来了:
“要咬一下,对吧?如果苦,就是有病!”
于是校长就咬了一口,然后把那块树皮翻过来掉过去地仔细研究了一遍。
“苦吗?”
小豆豆担心地打量着校长的表情问道。
“不,什么味也没有嘛!”
当校长把树皮还给小豆豆时,又对她说:
“老师没病呀!谢谢!”
“啊!太好了!校长老师也没有病,太好啦!”
在这一天里,小豆豆让全校同学沿着树皮的四周每人都咬了一口,没有一个人说苦,大家都没有病。巴学园的学生个个都很健康,小豆豆高兴极了。
大家都跑到校长那里你一言我一语地报告说:
“我没病!”
每个学生报告完,校长都要说一声:
“是吗?太好了!”
其实,校长这时肯定已经认出这种树皮来了,因为他出生在群马县大自然的怀抱里,是在一条看得见榛名山的河边长大的,校长知道:
“这种树皮不论谁咬,都决不会觉得苦的。”
不过,小豆豆正为验证大家都很健康而感到高兴,校长对此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倘若有哪个孩子说了声“苦”不知小豆豆会怎样为他担心呢!因此,校长又为能培养出这样心灵美好的孩子而感到庆幸。
没过几天,碰巧一条无家可归的狗从学校附近路过,小豆豆便把那块树皮硬往狗嘴里,而那条狗却咬住不肯放了。但小豆豆并不灰心,仍一个劲地叫着:
“本来马上就能知道你有没有病的,怎么咬住不松口了?只要稍微咬一下就成,懂吗?知道你身体健康就行拉!”
最后小豆豆终于成功了。她围着那条狗又蹦又跳,口里嚷着:
“太好了!你的身体也毫无问题!”
那条狗垂着头,样子象感恩不尽似的,转眼间跑没影了。
果然不出校长所料,那位卖树皮的大哥哥后来再也没在自由冈一带过面。
然而,尽管那块树皮好象被海狸狠命咬过似的,已经破烂不堪了,小豆豆却仍然坚持每天早晨上学之前把它从桌子斗里很珍贵地取出来咬上一口,再说上一声:
“我没有病!”然后才去上学。
而且,值得庆幸的是,小豆豆确实没有得过病。
巴学园今天新来了一名学生。作为一个小学生来讲,他的个头比谁都高。小豆豆心里想,与其说他是个小学生,还不如说“更象个中学生大哥哥”身上的穿戴也和大家不一样,就象个大人似的。
早晨在校园里校长向大家介绍这位新同学时说:
“这位是宫崎同学。他是在美国长大的,所以日本话讲得不大好,考虑到我们巴学园比一般学校有两个长处,一是很快就能和大家上朋友,二是在学习上也许能更从容一些,所以从今天起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那么,让他到几年级才好呢?还是到五年级,和阿泰同学在一起吧?怎么样啊?”
阿泰同学在五年级,图画画的非常好,总是象个大哥哥似的。这时只听他说道:
“好啊!”校长微微笑了笑,又说:
“虽然他的日本话讲的不好,可是英语却很拿手呢!你们可以向他请教英语。他对日本的生活习惯还不熟悉,在这方面大家要多多帮助他。你们也可以让他讲讲美国的生活情况,可有意思呢!好,就这样吧!”
宫崎同学向比自己小得多的同班同学行了个礼。不只是阿泰他们班,其他班的孩子也都还了礼,或者向他挥手表示。
中午休息时,看到宫崎同学朝校长家走去,大家也一个跟一个地随在后面去了。正当宫崎同学走进屋门想穿着鞋踏上铺有席子的里间时,大家连忙七嘴八舌地告诉他说:
“把鞋掉呀!”
宫崎同学好象吓了一跳,忙把鞋掉,口里说了一句:
“对不起!”
大家又你一言我一语的告诉他说:
“有席子要鞋,电车教室和图书室可以不。”
“九品佛寺的院子里可以不,但到正殿要。”
同时,大家也明白了一件事实:即使本身是日本人,但若长期生活在国外,也会在许多方面和国内不一样。对这件事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
第二天,宫崎同学上学时带来了一本很大的英语画册。午休时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宫崎同学围了起来,都伸长了脖子争着看那本画册。看上一眼以后,大家都吃惊了。首先,大家还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画册,因为大家所熟悉的画册一般彩都是鲜红的呀,草绿的呀,或者是金黄的,而这本画册上的彩却是比皮肤颜色略淡一点的粉红色,就是淡蓝色也仿佛是白、灰两混合而成的,这些颜色连蜡笔里也没有,叫人看了心里非常舒服。还有许许多多的颜色,就是二十四的蜡笔里也没有,甚至连只有阿泰同学才有的那种四十八的蜡笔里也同样找不出来,因此,大家都佩服极了。其次,虽说这是本画册,但还是有故事情节的,开头画的就是一个穿着小衣服的娃娃,还有一只狗正在使劲拉他身上的小衣服。而大家最佩服的是这个娃娃不象是画出来的,那粉红柔的小股在外面,看上去简直就跟真在跟前似的。孩子们感到吃惊的第三个原因是,这本画册又大又厚,而且纸张也好,非常光滑,这样的画书还是第一次看到。象往常一样,小豆豆在这种场合自然是不会漏掉的,她离画册最近,而且还毫不认生地紧挨在宫崎同学身边。
宫崎同学首先用英语把文章给大家读了一遍,他读的英语非常非常畅,大家都听入了。接下来宫崎同学就开始和语搏斗了。
总之,宫崎同学无论在哪方面都给巴学园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东西。
“婴儿是——‘贝比’。”
按着宫崎同学的发音,大家跟着念起了英语的发音:
“婴儿是‘贝——比——’!”
接着宫崎同学又念道:
“美梨是‘毕奥蒂夫尔’。”
“美丽是‘毕奥——蒂夫尔’!”
大家一读完,宫崎同学立即纠正自己的语发音:
“对不起!‘美梨’不对了,应该是‘美丽’,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