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第一篇 | 当代但丁谱写的神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
“ 有一样东西,它能吞噬一切,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咬破生铁,蚀穿金刚,将岩石化飞灰,杀死国王,屠灭城镇,沧海化桑田,高山变平原。”
答案是什么?这是源自英国作家约翰·托尔金在他的魔幻小说《霍比特人》里的一段谜语,正确的答案是时间。

时间是个好东西,时间也是个及其神秘的东西,时间能改变一些事情,但是却保留了另一些事情,正是那些保留下来的事情,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我三年前决定做一项巨大的工程,就是写《黑客帝国》三部曲的长评,结果到现在还没写完,这项工程真的太巨大了,之所以巨大,是因为这部作品所承载的东西太多了。
这个系列电影我看了十五年,前后不下五十遍,时至今日,每次看起都会有新的收获。用沃卓斯基导演自己的话说:这部电影有一百层,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很可能只有三层。而且导演真的不是在说大话,在我看来:沃卓斯基姐妹可能不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电影导演,但极有可能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曾有一时我认为,任何自作聪明对于这部电影的解释都是无力的,无聊的,甚至是无耻的,但是我还是打算无耻地来谈一谈这个三部曲。
为什么用“当代但丁谱写的神曲”为标题,因为《黑客帝国》三部曲处处都在照应但丁的《神曲》,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内容上,《黑客帝国》三部曲正是展现了主人公从地狱到炼狱,再到天堂的自我认知之路。而沃卓斯基也绝对配得上当代但丁的称号。

Part1:哥德尔命题
不过我们今天先不从但丁展开,我们把时间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1906年4月28日,一个人物诞生在捷克的布尔诺,其最杰出的贡献是不完全性定理和连续统假设的相对协调性证明。这两个东西在这部电影里都有着深刻的体现,尤其是前者。这个人是库尔特·哥德尔,而这个人所发现的这个定理不仅仅在数学体系里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在社会体系里同样适用,而Matrix就是这个数学命题社会化的最完美的展现。
记住这个命题——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
由于这是一个数学命题,其命题的表述方式我就不在这里呈现。这里我们借用另一个人的说法来解释这个命题,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一个概念的意义不可能借助原来的定义方法完全得到解决。”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用一个更加直观的说法来展现:总有一个真理存在于逻辑之外。
这是为整个电影奠定基础的东西(这个电影的基础并不只是笛卡尔的怀疑理论),了解了这个命题,有助于你更了解这部电影。
Part2:什么是母体?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这部电影的一个解读。
这一章节,我们只需要阐明一个问题:What is the Matrix?
首先借用电影里的原版解释,墨菲斯在给尼奥解释什么是母体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什么是母体?一种控制方法,母体是电脑模拟的梦世界,它的建造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人类,为的是把人类变成这个(电池)。

这个解释比较简洁,也比较直观,如果引申开来,其实母体就是一个独裁政府的完美体现。
不过这个解释是不完整的,因为他没有涉及到关于母体的建造基础,不了解母体的建造基础,就无法理解母体的实质,而要想了解母体的建造基础,就得了解母体的来源。
参见《黑客帝国动画版》里的第二段及第三段内容“第二次文艺复兴”。
21世纪末期,人类发明了伟大的AI,简单来讲就是创造了能够自行思考的独立意识体, 在此基础上,人类创造了各色各样的机器人,为人类服务,机器人虽然有独立意识,却没有任何的权利,简单点儿讲就是他们只是一群懂得思考的奴隶,被造出来只不过是为了更高等的人类服务而已。为什么叫第二次文艺复兴,因为AI的发明的实质与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样的。
为什么说这么说呢?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的复苏,简而言之,其探讨的是人与造物主的关系;而AI的诞生则是探讨的机器与其造物主(人类)的关系,上帝创造了人,人类试图模仿上帝的职能创造了AI,这里面的寓意不言而喻。
这部分情节很容易理解,这里就是在影射美国的黑奴时代,如果这里还不够明显的话,后面谈到了第一个起来反抗的机器人,代号B166ER的时候就更加直接了,B166ER,是英文BIGGER的一个变形,BIGGER是美国黑奴时期的一个比较著名的黑人,在美国小说《土生子》里有对这个人物生平经历比较细致的描述,而《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黑奴悲惨生活的,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索之一)从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个叫做BIGGER的人物的影响。

紧接着,人类的领导者开始下令销毁同系列的所有机器人,矛盾也相继升级, 人类与机器人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被流放的机器人携带他们的同类远离了人类世界,来到了中东地带(目测是耶路撒冷,这个地点选得非常有代表意义,因为这里也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之一),建立了一个名为01的新世界。紧接着,机器世界开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并开始反攻人类文明,由于机器城所制造的产品性能好,价格还便宜,人类社会的经济体系迅速就被打压的土崩瓦解,人类的领袖拒绝了跟机器城的合作,矛盾激化至此,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战争。
战争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机器人凭借他们的先天优势(没有血肉上的感官痛苦)以及武器装备的领先性,很快就打败了人类同盟军, 这个时候人类同盟想出了一个馊点子。在那个时候,他们认为机器人的唯一能量来源是太阳,如果遮蔽了太阳,机器城很快就会瘫痪,于是执行了黑风行动,用类似于碳粉(不晓得具体是什么东西)的物质遮蔽了天空,让整个地球淹没在黑暗之下。但是人类没有想到的是机器人已经掌控了核能,战争继续进行,最终人类同盟彻底失败,具有讽刺意义的一幕出现了,曾经奴役机器人的人类,现在反过来被机器奴役了。

这个时候就诞生了“母体“。即机器所创造的梦世界。
问题出现了,为什么这个梦世界叫做matrix?matrix有第一层意思指的是子宫, 这个解释是比较中肯的,我们看电影里活在胶囊里的人其实不就像是活在子宫里吗?

Matrix 还有第二层意义,就是矩阵,学过线性代数的人应该都比较清楚矩阵是个什么概念,但是如何把矩阵跟人类社会联系到一起呢?为什么矩阵这个词经常跟文明联系到一起?比如说在《黑客帝国》里的矩阵,比如说在《变形金刚》里的原能矩阵。一个比较靠谱的答案是:矩阵可以建立更高的维度。
而我个人觉得维度(权限)的概念在这部电影里非常重要,包括先知的预见能力,包括建筑师的构造能力,答案可能都在这句话里。
然后我们要问,机器建立矩阵(母体)是为了什么?
首先纠正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一个错误认识,人类并不是作为机器的能源来被利用的,虽然可以从人类身上提取生物电,但是这种生物电是少得可怜的,不可能作为机器的主要能源来源,机器的主要能源来源依旧是核能,外加地热以及太阳能转化后的各种能的形式(虽然人类遮蔽了太阳,但是并不代表太阳能就无法留在地球上,要知道,地球的终极能量来源就是太阳,没有太阳的话,别说冰川时代了,极有可能整个地球很快就消失殆尽了。人类遮蔽太阳,只是杜绝了直接的太阳能利用,间接地能源利用还是存在的)。



电影虽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但是这个解释是不完备的。
那么如果人类不仅是作为机器的能源来被利用的话,机器有着他们用之不尽的能源,干嘛还要奴役人类呢?这不是显得很多余吗?
是为了好玩儿?或者是因为仇恨??机器人奴役人类仅仅是为了报仇吗??就算是为了以绝后患的话,干嘛不都直接杀掉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机器人奴役人类肯定是有目的的! 这也正是机器的思考模式跟人类思考模式不同点之一:目的性!!!
我这里提出一个说法,你可以先思考一下:矩阵的存在是机器智能文明进化的源动力,矩阵的作用就是为机器文明的进化而存在的。 而这个源动力就是人类文明。
这句话很难懂, 要理解这个点,首先要理解机器文明跟人类文明的区别!!!
这个区别是什么呢???
下一章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