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割舍不掉的南宁味,也在清晨的中山路上
这里悄悄收纳了许多南宁人的青春记忆,记录着他们的夜生活——南宁中山路

在南宁有一条小小的街巷,串联起一家又一家的商铺。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通明之时,美食的飘香就伴随着商贩们的叫卖声,从这里传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这般景象。
这里悄悄收纳了许多南宁人的青春记忆,记录着他们的夜生活——南宁中山路。



美食汇集的中山路
曾是马草生意极好的“马草街”
关于中山路的旧称,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叫做“草鞋街”,也有人说是“马草街”。
早在明清时期,现中山路北与民族路交汇处的北端是南宁府署,南端靠近当时的考棚,南来北往的公务人员和外地考生常骑着马匹途径,街上马草生意很好,所以被称为“马草街”。
临江边的南门外原本是一片护城大壕塘,壕塘边上的那一段路便是“草鞋街”。因为当时邕江岸边上有许多水运货物,需要靠苦力装卸运输,而云集在这里的苦力多穿草鞋,这条街才因此得名。



虽然在1952年时,政府将马草街与草鞋街合并统称为中山路。但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今中山路最繁华的那一段街道,正是明清时期的“马草街”。
在70年代,中山路还没发展起夜市商业街的时候,还是一大片民居。到了夏日的傍晚,老街上不少人家便在门口树底下摆上桌子,就着江风,一家人其乐融融吃起晚饭,左邻右舍一起纳凉聊天,非常热络有人情味。
到1982年时,政府开始允许中山路摆卖夜市,这里的美食氛围才逐渐发展起来。




中山路的美食盛宴
直到清晨6:00才停歇
现在的中山路,已经有将近300家摊位,临近傍晚时,当巡警扯着嗓子喊道“开摊了!”就可见商贩敞开大门,推出摊位,点亮炉火和灯箱,属于中山路的美食盛宴开始了。



晚饭后常有人牵着狗狗来中山路上遛弯,一手拉着狗狗,一手拿着串串,看得人羡慕。
一位阿公在中山路上吃完老友粉正往外走,我们发现在他的手背上还固定着留置针头,或许是想起了年轻时的生活,不顾人潮拥挤,也要来吃一碗粉。
下了晚自习的中学生们,三五成群一起来吃夜宵,不知多年以后他们散落在天涯各处,还会不会再回中山路相聚。



中山路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能听到南普、桂柳话、粤语、东北腔、英语、东南亚语......仿佛一到夜晚,就有千万缕情愫从这里迸发。
几乎每一天,中山路的热闹都要持续到半夜才渐渐平息。到了下半夜4点钟左右,商铺们开始纷纷收摊回家,只有零星几个客人还在酒中欢愉。到了清晨6点左右,中山路才真正结束喧嚣。



清晨的中山路
也有浓浓的老友情
当初升的太阳渐渐照亮这片大地,暖阳下的中山路显得格外冷清。
许多商家结束一个晚上的营业,中山路进入了白天的沉寂,只有老骑楼孤零零的立在街道两旁。偶尔路过的小鸟,赶早上班的人,清扫街道后在路边闲聊的清洁工人是清晨中山路的一点生机景象。


此时此刻的中山路,没有混杂的烤串味,街道上飘荡着的是浓浓的老友粉香。


几十年老店复记老友粉,一大早就挤满熙熙攘攘的人群。厨房里,大火呼呼地舔着炉灶,酸笋豆豉爆开,各种酸爽热闹的佐料,配着浓浓的肉汤汁,把味道沁入粉中。
店外,早已有不少食客用一高一矮的凳子搭起台面专心吃粉。



老板娘望着远远走来的客人,若是熟悉的面孔,便转头朝着后厨吆喝“二两老友杂粉加生菜。”当客人走到店门口时,一碗老友粉就已经妥妥地放在他面前。
大家从不会感到诧异,也不会好奇,这么些年来早就习惯了。到复记吃老友粉的客人很多,但大部分客人的喜好老板娘都记得。
很多南宁人的性情都是这般,激动的时候嚷嚷着大嗓门好像是在骂人,其实熟悉的人都知道,他们在用南宁人一贯的方式嘘寒问暖。

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城里的景象,反映的都是南宁这座城市,就像中山路和复记老友粉给人们带来的感觉一样,热情、开放而包容。
如果说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活得有滋有味,在南宁人的眼里,真正有味的永远是“老友”。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欢迎无条件转发到朋友圈
如需商业转载请留言获取许可
合作\投稿:south@teamidea.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