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无痕,却照心处深
黑夜如幕,万物归于寂静,只有繁星孤守天际,更添寂寥。
不知不觉间,星移斗转,一轮明月自天边升起,把无尽苍穹染成钢蓝色。远远望去,明月遥挂天际,使人心中一空,顿生苍茫之感。
月无声,却为下界洒下一片清辉。有人说,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何曾照古人。其实,众生谁不曾受惠于这月色?床前明月光的太白,起舞弄清影的东坡,在月中凝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三变,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后主,在月下伤怀;廿四桥明月夜的牧之,桨声灯影中的朱自清,在月前品悟。就是那夜行的路人,也借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月亮正像那家人盼归的双眼。
月无色,却于平淡处摄人心魄。月光皎洁,含蓄内敛,昏黄光晕恰到好处,月色之美,恰在若有若无,若即若离之间。凡物既经月色,本色几不可考。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几乎被人们遗忘的特质,一经月色,竟也如此不凡。
月无痕,却照进心灵最深处。明月当空,豁然朗照,孤立高楼,形单影只,心中之念,不向月倾吐,更向谁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虽无言,已知我意,心念相通,灵犀一点。
既心有所属,求明月作证,不盼独守一处,只愿共沐月光。此时,彼处,披着同一幅月色入梦,足矣。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