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河老街
本来也没有想着一定要去月河历史老街再看看,实在是人才市场就在月河的附近,而在去人才市场的路上,公交车播报的站点内有月河的信息,沿路也可以看到些许月河的风貌,自然就想着要再去看看。
上一次去月河已经是五六年前的夏天,只记得一件粉色的T恤,以及热得爆炸的天气。似乎那时那条街很短,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烈日当头的大白天,整条街都是酒吧而没有看到开着的商铺,因此总体印象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了。
人才市场出来就扫码骑上一辆小蓝车,也是觉得异常方便的,没想到在嘉兴也已经可以看到成堆的共享单车停在路边,不得不说,真的是非常方便。但是也高估了一站公交的路程,好像自己扫码,过了一个路口就关车了,显得性价比就不那么高了,但多数是自己有点路障吧。
嗯,顺便插播一下,月河老街靠北的一条街已经被开发成名宿了,大概是叫月河客栈。盲目地直接从有点欧式的大铁门进去,刚走两步就被保安大叔喊住说那边是客栈,大概是不通向古街的意思。瞬间有点倒胃口呀,商业化呀,看不起我小老百姓呀!其实主要想的是,天哪,那我要怎么去古街啊,我的小蓝车都关了,会不会走死我呀!
在无限懊恼中没走两步,隔壁的那条街就是月河历史老街的坛弄了。被自己的幽怨之气包围的我呀!入口展眼就是一座石桥,边上可以下去的河岸,估摸不到十级台阶,可以摸到河水。迎春花已经开了,在这样的春日,最喜好这鲜亮的黄。河水并不是清澈见底的,但阳光下石桥木楼的影子清晰可见。

拾级而上,小桥那边便是酒吧一条街,似乎酒吧已经成为了现在古镇的一大特色了。无论是西塘还是月河,主要的古街道都被酒吧占据了。喧噪的音乐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冲进这个文艺气息十足的地方。不喜欢太嘈杂,也可能实在是对音乐无感。不过,文艺小资的淡调酒吧却也是不错的选择,要一杯饮料,约一两个聊友,在周末晚上放松自己的方式也不过如此了。
早上的坛弄---酒吧一条街很安静,偶尔有一两个远来的游客,和我一样漫步在没人的古街上,拍拍照,看看建筑,仰望蓝天,感受城市喧嚣下的片刻文艺与宁静。街不长,比起西塘宽敞了不少,没有那种成堆的店铺挤在一起的感觉,屋檐相对的空间装饰了一些灯笼、纸花伞。在古镇看酒吧的片区会有很多想法,总觉得只有那些文艺的人,会玩儿音乐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热情把自己投入到这份事业里面。而我这样的也许只适合在喧嚣上场之前就默默退去的。酒吧吸引顾客的装饰是我比较喜欢去看看研究一下的,海贼主题的,80年代复古气息的,潮流都市的,异域风情的,transformer的,文艺小清新的,每家店都使出了杀手锏招揽顾客,也许这就是酒吧的魅力,至少在游客为主的地区,新鲜感大概是大家追求的放松的方法。

脚踏石板路,白墙黑瓦雕花门窗。古镇自然有古镇该有的韵味。狭窄的小巷通往河岸,哪怕不足三十米也有种曲径通幽的感觉。沿着坛弄往前,丁字河口,小桥流水人家,石板桌石板凳,就近坐下,看着微风习习,蓝天白云,好水好树好人家,随手为自己留下一张文艺的照片。小憩片刻,左转上石桥,沿河望去,飞檐连着飞檐,黑瓦连着黑瓦,一眼望不到重叠的高楼大厦,只觉徜徉在小镇街头,飞跃时空。河对岸沿岸建起的河岸走廊清净典雅,没有游客的喧闹,亦没有店家的吆喝,垂柳碧绿,箭竹葱翠,怎能不让人流连。此刻更希望有佳人可约,点上一份清茶,河岸边饮茶聊天,天南海北。


再往南,沿着京杭大运河便是一如寻常的古镇商铺,各色特产、古玩、玉石、银器,其他古镇该有的这里也都有,最热闹的也在这一片。要一份传统的臭豆腐,吃着却没有小时候那臭又香甜的滋味。沿街走进粽子博物馆,这嘉兴粽子闻名全国,人都道,嘉兴人包的粽子就叫嘉兴粽子。博物馆展出了粽子的历史,制作过程,材料,等等,最后还有现场观看包粽子的窗口,看着粽叶在阿姨的手间来回,投米,加肉,称重,四角匀称的粽子便浑然出世,干净利落。忍不住在出口买了一个大肉粽,高汤白肉,嘉兴人也没有吃过不放酱油的大肉粽呀!


出来的时候遇到一大群红色校服的学生,大概是又到了春游的季节了,看身高大概已经是高中生的样子了,一簇簇,一堆堆,怀念起成群结队出游的日子了,阳光总是很好,因为开心的时候即使下雨了也会忘记。
月河古街不大,一个人逛个俩小时就差不多了,更何况像我这样不买东西,不懂古玩的人了。西边的花鸟市场倒是热闹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