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春天的书
查看话题 >属于春天的书

4个小时读完了《人生海海》,非常适合春天读,从寒冷到温暖。
"人生海海,潮落之后是潮起 你说那是消磨 笑柄 罪过 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义"这是封面上的话。
《人生海海》是当代著名小说家麦家2019年出版的新作。麦加著有著名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这些小说成功地影视化落地对谍战类型剧发展,意义重大。作者功力深厚,整个故事可读性非常强,情节发展顺畅,不复杂的故事又总有悬念,将深刻藏于细节,整本书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能于无声处震撼人心。
4小时4分钟读完了《人生海海》。它的精彩在于不是掐头去尾的一出戏,而是潮起潮落的完整一生。
01
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故事是清晰的三段式结构,从"我"的视角,讲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上校在村里有个外号,叫太监,跟村里其他的人很不同,养着一对猫。他年轻的时候在抗日战争中做过卧底,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救过共产党的大领导,做过军医,有一套金子做的手术刀,救人无数。他回到村里以后,村里人好奇他为什么放弃外边大好的前程,一边说闲话埋汰他,一边受他的照顾。后来发生了文革,他被红卫兵批斗,割了一个叫"小瞎子"的红卫兵的舌头,挑断了他的手脚筋,逃了出去。后来,上校被爷爷举报,被抓了回来,在批斗中疯了。
原来,他为了保护一个被人侵犯又爱上他的女孩,从来告诉过她那个残忍的事实。那个女孩一直以为自己在和上校谈恋爱,其实并不是。上校从前卧底被日本军俘虏的时候,身上纹上了一个耻辱的记号,他决定不结婚。女孩误会他无情,四处控告他,他才回到了村子。大家都叫他太监,这他可以隐忍,却无法忍受别人看到他耻辱的印记,这也是他对红卫兵"动刀"的原因。
他疯了之后,那个女孩,照顾了他半生。
潮落之后,又是潮起,他没有因为救过无数人的命就获得好运,一直站在潮头上。也没有因为变成疯子而彻底跌落谷底。人生海海,就是残酷和温情交织出的瑰丽。
"他奇怪我为什么哭,我奇怪这世界怎么会这么残酷无情。"
02
规则里的顺与逆
鲁迅问:"从来如此,便对么?"
对不对,从来不重要。
一个小村落,能看到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活得好的规则就是一个"顺"字。
规则已经在写的明明白白。
村里人从一开始就对上校充满恶意,叫他太监,原因就是他学不会"老实",学不会"顺"着大多数人,顺着大家的生活和思维习惯,学不会让大家看着舒服。
爷爷讲:"你看,他现在还养猫,不吸教训,不回头。他这人就这样,骨头太硬,心气太傲,仗着聪明能干,由着性子活,对老天爷也不肯低头。这样不好的,人啊,心头一定要有个怕,有个躲。世间很大,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不能太任着性子,该低头时要低头,该认错时要认错"
"惊蛰不动土,春分不上山。
清明吃青果,冬至吃白饼。
立夏小满足,大雪兆丰年。
鲤鱼跳龙门,雷公进屋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因为惊蛰是蛇虫百豸苏醒的节气,地里土里都窠着各种幼虫胎卵,娇气得很,动了土就要了它们命了。哪怕害虫也是性命,要让它们投胎活一世,不能叫它们投不了胎,死在胎盘里,这是做人的起码。"
"村里几乎年年有人寻死,上吊,投井,跳水库,吞剪刀,割腕子、颈子,什么手法都会冒出来。但最常见的是吃农药,便当,拧开瓶盖,眼睛一闭,倒进喉咙完事,门都不用出,也不要做任何准备"。
规则一:顺字当头
"祖宗定下的道德是长在我们身上的,像胎记,抹不掉的"
规则二:损人不利己可以做
"什么是道德?损人利己的事可以做,损人不利己的事不能做。"
生命有时候无比珍贵、有时候一钱不值。对蛇虫百豸的怜悯和对村里生命逝去的描述放在一起对比的时候,让人觉得脊背发凉。
"人们爱听瞎话,不爱听真话,正如大家互相不叫名字,爱叫绰号一样"
每个寻死的人,每个消逝的生命都不是一个独立剥离的单元,不爱听真话爱听瞎话的"人们"既扮演救赎者也扮演刽子手。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对复杂人性的多面刻画。
这个顺字,不是顺天意,不是顺从内心,不是忠诚,甚至也不是孝顺。顺,就是顺着大多数人的观点。两个规则结合起来就是把第一条小心翼翼地藏在第二条里。小瞎子编造上校的谎言、爷爷肆无忌惮地嘲笑小瞎子、父亲最终与爷爷翻脸……损人不利己是可以做的,愧疚也会滋生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发现。爷爷出卖上校的时候提到村里的流言,害得他们家名声坏,不好堂正做人。到这里,书开头爷爷对上校的态度就解释得清了,爷爷其实对父亲的性取向有所了解,也许一直误会他和父亲的关系,所以把上校称为"鬼"。从家族血缘的连结上看,爷爷会认为,出了这样的事,都是"鬼"带坏了父亲,所以不愿意他们多来往。即使误会澄清,只要流言还在,他们就不好"堂正"做人。但出卖上校的事情只要不败露,爷爷虽然内心愧疚,似乎依然可以在流言消散之后"堂正"的。书里讲到爷爷会讲很多道理,证明自己是对的。其中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同。
但是,损人利己的事被发现,就会被群起而攻之,如同被无数人掀起的巨浪打翻,一群人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把生活里的苦难化成一支锐利的箭,对准大家共同的目标,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这只箭用力射出去。宣泄和满足好奇的同时,也声明他/她顺从了大多数,找到了原生态、自然聚集、相互认同的群落。这只箭会刺破友谊、会撕裂亲情。于是,多年后,会有一声叹息,说,这都是命。就是这样奇怪,对微小的生物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又把如上校一样鲜活的生命逼入死角。生活是部压榨机,把人榨成了渣子,但人本身是压榨机中的头号零件。
书里,当人们知道爷爷出卖了上校之后,"我"家就出了怪事。
"窗户里丢进一只死老鼠;两只水鸭出门回不来,回来的是一地鸭毛,撒在我家门口,显明是被人做了下酒菜,还羞辱你;我大哥跟人打了一架,因为人家骂他是白眼狼的种操;我去七阿太小店打酱油,矮脚虎趁机要同我下军棋--这是以往常有的事,这回却被七阿太扇一个巴掌,叫他滚,其实是叫我滚。"
"小爷爷平时满口阿门阿门的善良,连牲口都不杀不吃的,这回却破口大骂,把爷爷从头到脚骂出血。"
"大家知道,在试卷上叉代表做错题,这么多叉叉,没一个钩,叫剃光头,吃鸭蛋,考零分;在大字报上,叉代表坏蛋、反革命分子、人民公敌,群众要群起攻之,甚至要杀头。但在课桌上代表什么呢?我不知道,希望你知道。你要不知道可以回家问你爷爷,他是什么都知晓的老巫头。"
爷爷出卖了上校,违背了道德,所以大家可以理所应当的攻击"我"家的任何人。
攻击"我"家,就是顺应民意。
“我”的痛苦也不仅仅来自于大家的孤立和伤害,推倒“我”的是我发现这两条规则下的伪善和谎言,会讲大道理的“爷爷”,在我心中的形象轰然倒塌。这是传统的“贞节牌坊”下“说”和“做”的深深割裂和彼此背叛。
只会顺,不会反,也可以理解为不会反思的一种态度。书里,年迈的父亲年迈地他已经没有机会改正,也没有勇气面对,最终将一切归之于鬼神。放弃了思考,或者从来没有选择过思考,生命就会定型,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将一切归于虚无是最常见的,末代皇帝溥仪在解放前生活的日常也可以归结为:"打骂、算卦、吃药、害怕"。书中,"我"用冷漠自私来形容父亲,因为他不会爱人。村子里死去了那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人能一辈子站在流言的潮头,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人生,书里的"人们"拿着扩音器,把一个人的缺点无限无限的放大,把他们冰冷的态度砌成一堵坚实的墙,把墙狠狠的推过去,挤压暴露出缺点的人的每一丝生存空间,好像有些人生本恶,而这些推手都是道德和正义的代表。这不是一个人的"恶",是群体的可怕之处,把他们拆开都是一个一个生活碾压下无助挣扎的生灵,合在一起又是一部杀人不见血的机器。
而多年以后,“我”才明白生命的复杂,它不只是黑白、善恶、对错……一面为真,不能推导出另一面为假,他们的同情心是真的,流言蜚语聚众伤人是真的,内心对道德的期盼是真的、无法坚守时而背叛也是真的,所有的冰冷残酷和脉脉温情都是真实的,人生海海,人人成海,一浪黯淡,一浪明亮。
03
精彩的人性刻画,跃然纸上的细节之美
全书带给读者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鲜活。
"这种横窗因为太宽,开不来窗门,只能上排门,在窗框上下挖一条凹槽,一块块木板依次嵌入凹槽,排成一排,居中再横一杠栓--就是这种门,我们叫排门。"
每一个物事的描写的都有画面感。
每一个人物都是充实而立体的。
爷爷讲:"绰号是人脸上的疤,难看。但没绰号,像部队里的小战士,没职务,再好看也是没人看的,没斤量的。"
上校的绰号是太监,爷爷不喜欢他,每次上校来"我"家,家里都鸡飞狗跳的。这个时候"我"心里是偏向爷爷的。
上校救了小爷爷,还给他钱买耶稣像,"我"对上校的看法和态度大变样。爷爷难已改变,像盘根错节的老榕树,而"我像三月里的桃树,一夜之间变成一幅画、一本诗,花枝招展,灿烂得连自己都认不得"。"我"还没有长成,观念随着际遇和经历不断改变。知道上校救人,"我"对爷爷说上校是个好人。爷爷态度有些松动,"我"可以去上校家了,我把他的故事带回来。爷爷把他的悲剧坚决的归咎于"女人"和"悲剧"。这样的叙述生动真实,就像家长会把所有出现的情况,都归咎于孩子"不听话"。本质目的还是教育"我"顺服,守着老一辈的规则。后来,“我”羡慕红卫兵,对威风凛凛头头是道的人非常佩服,既是因为青春期的叛逆,也是因为渴望成为头头是道的权威。上校是国军的上校,为了自己的两只猫被抓起来,我期待看他的批斗会老保长为他说话,我还有些失望。后来,上校挨了打,两只猫也境遇悲惨,我不忍,看到两只猫从"我"脚边走过的时候,觉得放出来的是自己的两个亲人。作者完全把握住了年少懵懂的"我"心里活动变化,笔触细腻,非常让人感动。
另一个鲜活的例子,是小瞎子一家。小瞎子被逃走的上校割了舌头,挑断了手脚筋。他家生活一年不如一年,钱都给小瞎子治病了,小瞎子有爹没妈,爹又是瞎佬,这么多年没有抛弃他,最终为了让大家照顾小瞎子一生,选择了壮烈地以死相求,以命相托,令人唏嘘。小瞎子做过红卫兵曾经官比"表哥"还大,他曾经威风过。为了撕开上校的伤疤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被上校"动了刀子",残废了半生。后来有了网络,他把自己装扮成精通阴文的算命先生,看尽人间冷暖的他大彻大悟,在虚拟的世界里笑傲江湖。小瞎子的一生同样是浪潮里的起起伏伏。
04
意义不同的人生海海
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说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
书里这样解释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是闽南语,是对人生的一种感叹,意思是人生像大海一样茫然,总是起起落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百度这样解释人生海海。
上校的一生。他的这一片海洋呼应着时代的波澜壮阔。最后在电灯、油灯和烛光的交相辉映下,安静死去。生命的温暖与寒冷交织,归于最深最深的宁静里。
村子里没有出场的大部分人。他们是一个又一个悲剧的推手,在一生中也一个一个成为受害者。时而站在潮头颐指气使,时而被巨浪掀翻,喘不过气。
这是两种意义上的人生海海,时代的海洋和人性的海洋,有时候分离,有时候又交融在一起。
"人像一枚硬币,有两面,遇到好的一面是你运气,遇到坏的一面是你晦气,如果两面都叫你遇到则不免要丧气叹气。"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大多数人不是英雄,生活是如此令人绝望,但人们兴高采烈地活着,是因为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坚信能遇到更多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