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星学具有科学性与哲学性的一面
《流浪地球》讲人类要地球摆脱太阳的引力,逃亡到离到另一星系。电影宏愿能否实现暂且不谈,我们可以谈谈万有引力定律怎么让占星学具有科学性的一面。
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
按照这一定义,我们每个人也会和宇宙天体存在引力关系。有点西方占星基础的人都知道,星盘中作用最大的,就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的最近或体积质量相对较大的行星(当然包括太阳),如八大行星中的木星。
如果考虑太阳系以外的天体,那些亮度最高,又接近黄道附近的恒星,如晴朗夜空中每颗闪亮的恒星就像太阳一样能自行发光,这些亮星发出的光芒,对人的出生星盘也会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是何时产生的?占星学一般取婴儿出生后第一声哭啼的时间,作为出生星盘的时间。也就对应,从人脱离母体成为独立个体时,宇宙天体与婴儿个体间的万有引力以及光照关系就产生了。
如果天体的质量相对较大距离相对较近,那么婴儿承受以及成长后所表现的行为,就是天体施加于婴儿产生的。我觉得这个说法,就是占星学具有科学性的一面。
还记得《为什么叫客体化》谈到一个哲学概念:“客体化”即抽象事物用于施加到其它具体事物使之成为其承受或所表现的对象的行为。这概念我引用来说明占星学具有哲学性的一面。
用类比思维我们可得到以下语句:
天体引力或光芒「抽象事物」客体化「天体施加到」到具体事物「地球每一个人」所体现的外表体质「其承受」或个性秉赋、行事方式「所表现的对象的行为」,这就是我们人出生时受到天体的「客体化」。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