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妮丝:“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盒扑克!”
德妮丝:“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盒扑克!” 原创: 玉宣 “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盒扑克!”: 爱丽丝没有一个社会契约 编译|玉宣 简介|辅仁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兴趣|方法的诠释学、政治与法律 编辑|罗兰 译者志 本文译自Dennis Knepp的“You’re nothing but a Pack of Cards!”: Alice doesn't Have a Social Contract”,收录在Blackwell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论文集《《爱丽丝梦游仙境》与哲学》(The Philosophy of Alice in Wonderland),这本论文集收录了许多诙谐有趣的文章,非常推荐给喜欢爱丽丝的读者。《爱丽丝梦游仙境》一直是哲学或比较文学的热门题材,也是流行文化常见的素材。 在这篇文章,作者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来看“爱丽丝是否有正当理由以武犯禁”,他认为假如我们以霍布斯或洛克的观点认真看待这个问题,显然,答案是有正当理由的。当然,爱丽丝的故事仍有许多有趣的例子,可以提供我们思考政治问题,例如最后大审中的国王与法庭,不禁让我们想到富勒(Lon Fuller)的雷克斯王。 在这次推送中,〔〕的文字是译者为求语意通顺所添,並删去了〈少年Dodgson的古典学教育〉一节,而〈为何红心王后必须大吼大叫〉一节則删去部分文字,並以〔⋯⋯删去⋯⋯〕表示。另外,感谢石烁先生对译文的指正。 前言 爱丽丝最终脱离了仙境(Wonderland)那时,在长到“超过一英里高”后(以红心国王的话),她攻击了这最荒唐的法庭的成员。[1]通常攻击法庭的成员是有错的,但爱丽丝的情况是怎样都正常。爱丽丝是完全正确地去攻击这些想让她受伤的扑克牌。 这不只是角色的疯狂演员。这不仅是不公正的判决。这还更多于此。法治(rule of law)的基本观念(idea)不适用于爱丽丝。她不是他们世界的一员。在仙境中她没有一个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是一个回答“为何我要服从法律?”(Why should I obey the law?)或“为什么我们有法律?”(Why do we even have laws?)的政治哲学理论。社会契约是对服从法律的默示同意(implicit agreement)。它是默示的,因为我们并没有大声说出,“我承诺服从法律。”这是未被说出的。我们只是假定它。 在一个如我们的自由社会,你基本上拥有三个选择。你可以离开。你可以试着去改变法律。或你既不如此做也不默示地同意服从法律。这就是社会契约。 这个观念追朔到古代雅典的苏格拉底(469-399 BCE)的审判。[2]尽管认为陪审团在审判开始前便开始反对他,苏格拉底接受了有罪的判决——以腐化青年的控诉——及其恐怖的罚则:死亡。但为何如此?因为他同意以他们的法规(rules)生活,即使没有明确地如此说出。他在那出生,在那被抚育成人,在那受教育,在那受到保护。他甚至在保卫雅典的军队中奋战过。他不曾离开、他不曾试着改变法律。简言之,苏格拉底与雅典做了一个社会契约——遵从他们法律的默示同意,不论结果如何。 但这并不适用于爱丽丝。她不是在仙境出生;她是不在那被抚育成人或在那受教育。况且她不是个自愿搬入的移民——她如字面般地掉进这地方!在一个自由社会中的三个选项(离开、改变现状或默示地同意服从),爱丽丝是拼了命地试图离开。她并没有一个服从的默示同意,所以她没有一个社会契约。她有权用暴力对抗法庭。 Lewis Carroll会知道苏格拉底的审判与死亡。他是一位正式受过教育的英国人。 ▲“爱丽丝”童话漫画 言论自由的悖论烈士 乖离且有恃无恐的(weird and defiant)苏格拉底是遍及历史上的哲学家与异议人士(dissidents)的英雄。苏格拉底自身并未写下什么。他述而不作。他频繁地在雅典agora上闲晃。这个希腊词通常译为“市场”(marketplace),但这可能会听起来像他在杂货店耗了一天。最好是认为苏格拉底在城镇广场。 美国有些古老的小城镇(二战前发展的城镇)仍有一座城镇广场。所有重要的事都发生在那儿。那儿就是他们的公众聚会(像是7月4号的烟火大会)。[3]这儿是获得最好的八卦的地方。这儿在周六早上你能发现农人的市集。这儿是车展举办的地方。这儿是游行开始处。这是联系生活于你的城镇的地方。 古雅典人珍视联系。他们发明了对所有公民(不仅是有钱人!)开放的参与式民主,而那些不参与的人则被称为idios[4]或“私人”。在这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地方,乖僻的苏格拉底与每一个人聊天和争辩。他自视其有使富裕的雅典人去探究关于德行与灵魂本质的信念的神圣使命。 但苏格拉底是这开放与鼓励的民主之产物的同时,他也是民主的尖锐批评者。苏格拉底赞赏封闭且不宽容的敌对城邦,斯巴达。当他质问人们的良善(goodness)、勇气或正义时,他们的回答总是矛盾的或模糊的。苏格拉底总是能够发现一些使他们的信念看起来不够充分的例子或情况。这真是不出意料之外。即至今日,大多数人试图去成为一个好人,即使他们不能定义在每一个可以想像得到的情况下成为好人的意涵为何。 这是伦理学中一个偏爱的例子的变数。伦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涉及研究善(goodness)与相关的价值术语。我们总说“诚实是最好的行动方针。”而且我老婆和我教我们的孩子要总是说实话(the truth)。这很明显,好人就该说实话。现在假设红心王后上了我的逻辑课程而且不及格了。这毫不意外,因为Carroll的人物都愉快地不合逻辑。无论如何,假设这位生气的红心王后(带着一队武装的扑克牌士兵)按着我的门铃。我老婆,珍,应铃。王后要求我看看她逻辑课的不及格分数。珍看着一队武装的扑克牌士兵,并且她知道王后会砍任何惹怒他的人的头的习惯。珍会怎么做?她知道一个好人应该会说实话,但她也知道谎言会保护我。为何成为好人导致了错误的答案?有可能有时候做正确的事而不是一个好人吗?当个好人意味着什么? 我不知道答案。伦理学是困难的工作。在古雅典,人们对定义基础的哲学观念的尝试总失败于苏格拉底的消极性辩证法的监察之下。I. F. Stone(1907-1989)写道:“对苏格拉底来说,假如你不能用不变的全面理解(comprehensiveness)来定义某物,那么你真的不知道这是什么。」[5]如果雅典人不知道是良善的、是有勇气的或是正义的意味什么,那么他们不该经营城邦。苏格拉底是反对民主的,偏爱以一个知道良善、勇气与正义的正确定义的仁治的专制政权(benign dictatorship)代之。 虽然苏格拉底自己只是侃侃而谈,某些他的崇拜者却付出行动、助力于民主的一时推翻。正因为此还有更多其他的事,年过七旬的苏格拉底被控诉不信神和腐化青年,认定有罪,处以鸩毒(deep by poisoning)。他是民主讽刺的早期受害者,这在自由社会中人应当是自由地去公开地批评自由社会。苏格拉底矛盾地竟成为言论自由的烈士与言论自由的敌人。[6] 有人可能认为苏格拉底会公开地谴责法庭与其法律,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他接受了判决。他拥抱他的将临的死亡厄运(doom)。后来他的朋友克里托试图助他逃狱。在柏拉图的《克里托》中老哲学家说服我们他应该留下。苏格拉底向克里托解释道由于他不曾试图离开,且他不曾试图改变法律,不论结果如何,他必须留下来并服从。他与雅典有社会契约。因为他有服从法律的义务(obligation),他不会逃狱。他会遵守法庭的判决。 ▲《爱丽丝》中的“扑克人” 为何红心王后必须大吼大叫 其他正式受过教育的英国人,像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曾读过苏格拉底之审判与死亡。实际上,霍布斯在他1651年的杰作《利维坦》中写过苏格拉底的社会契约理论的复甦。[7]霍布斯是年轻于莎士比亚(Shakespeare,1564-1616)的一代,而且看过发行于1611年的钦定版圣经(King James Bible)。霍布斯用伟大国王詹姆士式的英文写作哲学,而且我喜欢读他的书。 霍布斯的第一本书是修昔狄底斯(Thucydides)的《伯罗奔尼萨战争史》的翻译。修昔狄底斯是我们在西元前五世纪希腊的黄金时代时雅典与斯巴达的残酷斗争的见证者。那是苏格拉底的时代。像Carroll,霍布斯是一位在经典中受教育的英国人。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认为必须要有一个残酷且至高的君王,他恫吓人民去遵循社会契约。基本上,如果没有被抓的恐惧,人民会无时不刻地违反法律。所以违反法律的惩罚之恐惧使人们遵循法律与维持社会契约。假如你违背了社会契约,那么你就不在法律的保障,而在大自然的暴力世界。因为他们自己走离了社会法律的保障的外围,至高的君主能使用任何手段去对抗违法者(lawbreakers)。 这就是红心王后。她的第一幕是什么?黑桃二、黑桃五、黑桃七都被发现在树上画了玫瑰。[8]他们试图去矇骗她。没人矇骗王后!这是颠覆。反叛分子必须尽速公开处理。“砍了他们的头!”不法分子就像必须要被割掉的肿瘤。更重要的是,其他扑克牌必须被恫吓到。他们必须看到倾覆王后的后果,如此他们永不永不永远不会想去倾覆王后。法律与秩序必须用暴力的展现来建立。诚如霍布斯写道:“没有剑的契约,不过是言语而已,而且没有力量去保护所有每一个人。”[9] 别为对那些被恫吓到的扑克牌感到抱歉。托马斯・霍布斯和红心王后会争论说这是他们的好。他们需要属于一盒牌。我的意思是,真的,黑桃二、黑桃五或黑桃七全部每一张自己都是没有价值的。假如你玩扑克,他们作为同花顺或其他牌型的一部分会是有用的。但这仅仅在有更多的扑克牌时。扑克牌与其他的扑克牌聚在一起获得价值——以作为一整付牌的一部分。单一张的、孤独的扑克牌是完全没有价值的。 霍布斯写道社会契约保障外的孤独生活是比可怕更为糟糕。你不可以相信任何人。大自然就是不停的斗争。 “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存在任何产业;因为其处物产是不确定的;而因此没有未经耕作的土地;没有航运,也没有海运进口商品的使用;没有宽敞舒适的屋舍;移动和卸下。需花费很多力气的东西的工具;没有地文的知识;没有历史的记述;没有艺术;没有文学;没有社会;而最糟糕的是无尽的恐惧和暴死的危险,人的一生孤独、贫困、卑贱、粗鄙和短暂。[10] ” 霍布斯认为,人们必须放弃他们的自然自由去共同生存于一个社会,而我们需要一位残酷地暴力且专制的君王,他会恫吓每一个人服从社会的社会契约。扑克牌们需要红心王后。她应该大声喊出她的执行命令,如此所有人听到并被恫吓得顺从。一个安静且不公开的命令不会被执行。他的尖叫恫吓了扑克牌们,并且维持了牌组的完整。在社会契约的保障之外是大自然的暴力。她必须大叫“砍了他们的头!”这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这保持了他们的安全。 一些真正的领导人认为暴力压迫是社会的必要。〔⋯⋯删去⋯⋯〕。许多残酷的暴君恫吓人民,据说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红心王后行如讽刺,是因为这有真实的例子嘲讽! ▲爱丽丝的审判 这有更好的方法吗?王后吓我! 是的。有的。 我们会民主地用投票(voting)选出我们的领导人,通过分散权威至三个政府部门(执行权、立法与司法)限制他们的权力,然后假如他们变成了疯癫的狂妄之徒,就赶走这些无赖(bums)。 这就是《政府论》(1689)的基本观念,由另一位正式受过教育的英国人: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写下。[11]洛克接受霍布斯的基本想法,即我们必须维系在一起去自我保护,我们需要一个执行社会契约的中央权威。但他补充说,一个合法的政府必须在权力与统治(rule)上以被统治者的同意(consent of the governed)来限制。个人是有价值的。个人有着不受政府剥夺的权利。唉!这使得一切有所不同。 约翰・洛克的书大大影响了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rfferson,1743-1826)与《独立宣言》(1776)。脱离英王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并和乔治・华盛顿总统(President George Washington)同在!在美国我们没有国王。没有神授的世袭君王。没有专制的独裁者。没有恐怖统治。我们有一个权力有限且任期短的总统。 美国的自由派和保守派都使用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哈佛的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1921-2002)在他1971版的《正义论》使用了社会契约理论。[12]罗尔斯让我们想像,在不知我们在社会中是如何的情况下制定社会契约。他认为,假如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富是穷,我们将会同意去最大化社会中最低限度富裕的福乐安康(wellbeing),以防万一原来〔弱势〕就是我们。基本上罗尔斯是辩护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总统的大社会(Great Society)《抗贫宣战》(War on Poverty)。[13] 反过来说,当共和党人在1995年12月8日接管众议院时,他们有意地称他们的计划为《与美国有约》(Contract with America)。[14]他们对社会契约的理解使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林登・约翰逊总统的大社会《抗贫宣战》扼杀了个人的主动性又用高额的税款惩罚成功人士。作为众议院的议长,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首先使用立法部门阻挠克林顿(Clinton)总统。克林顿的双言巧语(doublespeak)赶上了他关于他和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Monica Lewinsky)的关系,[15]所以共和党人使用了法院系统。 法庭!那是我们开始的地方。这是我们离开爱丽丝的地方。好的,如此法院系统是对强力(the powerful)的核查(check)——这是洛克政治哲学基础的一部分。这是必要的。但我写道爱丽丝在攻击法庭上是有正当理由的(justified)。这不会破坏法院制止强力的能力吗? ▲“爱丽丝”形象为主的劝说标语 细看爱丽丝的审判 红心国王与红心王后的法庭不是一个对强力的核查。它是靠强力来运作!所以这完全不像洛克的权力分立。这更加像霍布斯的恫吓王权(reign)。 爱丽丝不在审判上。红心骑士(Knave)才是。爱丽丝是位证人。她更像克里托——尝试让老哲学逃狱失败地的苏格拉底的朋友。苏格拉底引入社会契约来解释他为何接受判决。但红心骑士则不如此。 反而,红心骑士依法地(rightfully)抗议。更进一步证据被呈上:发给某人的纸条(因为这明显不可能是给没有人的!)。白兔说这不像骑士的笔迹。国王解释说骑士模仿了其他人的笔迹。骑士抗议:“我没有写这字条,而且他们不能证明我写过:这结尾没有署名。”[16]国王宣道这是一份确切的证据,因为一个诚实的人会在他的纸条上署名。 爱丽丝给出了正确的分析:“这不能证明什么!”[17]在挑战了国王关于纸条的内容后,白兔读了他们的废话(nonsense verses)和国王提供的一个甚至更加没有意义的诠释。陪审团随后被告知(“大约当天的第20次”[18])去度思判决。但是王后想先判刑。那时爱丽丝不同意判刑先于判决,王后最后吼她:“砍了她的头!”[19]当时爱丽丝用“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盒扑克!”拒绝整个法庭。[20]当扑克牌士兵攻击时,她正当地自我防卫。 这不是洛克作为核查强力的法庭。王后是霍布斯的残酷独裁者,而且用斩首的威胁恫吓士兵屈服。 在霍布斯的体系里,暴力的限制仅存于法律的限制内。除之外,什么都能干。爱丽丝不是他们世界的一员。一如她自身是超过一英里高的利维坦,爱丽丝处在他们的社会契约外。她不是一整副牌的一部分。在社会契约论外是大自然,那儿没有暴力的限制。爱丽丝是正确地用她所能做的手段去自我防卫。如果她不这样做,她的一生会是“卑贱、粗鄙且短暂”。 -Fin- 注释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865. 关于这篇文章,我使用The Annotated Alice: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and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by Lewis Carroll,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Martin Gardner (New York: Bramhall House, 1960).红心国王在第八章〈爱丽丝的证据〉第156页称呼爱丽丝“超过一英里高”。 柏拉图(西元前428~328年)是关于我们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与死亡的大多数知识的的主要作者——特别是他的《欧蒂弗罗》、《申辩》、《克里托》和《费多》。关于影响重大的苏格拉底的一生与审判,我的论述是用I. F. Stone’s The Trial of Socrates (New York: Doubleday, 1989). 译注: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用以纪念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通常会有烟火、游行等活动,也是美国国庆日。 译注:古希腊文,idios是指个人的(own)、与他人不同的(distinct)。 Stone, The Trial of Socrates, 68. That’s the opening line of the appropriately titled chapter 6: “A Wild Goose Chase: The Socratic Search for Truth.” I. F. Stone主張,苏格拉底会有一个言论自由的辩论,因为毕竟他只会说话。但他并不这么做,因为他不相信言论自由。See Stone, The Trial of Socrates, chapter. 15: “How Socrates Easily Might Have Won Acquittal.” Thomas Hobbes, Leviathan, 1651. A good version is edited by Richard Tuck for Cambridge Texts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New York: Th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96). Carroll, Annotated Alice, 105-110. 我希望他开了个笑话,铲子扑克牌(Spade cards)是园丁。 Hobbes, Leviathan, 117. Ibid., 89. “continuall feare”(无尽的恐惧)和“poore”(贫困)是霍布斯1651年的拼法。 John Locke,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1689. A good version is edited by Peter Laslett for Cambridge Texts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译注:大社会(Great Society)是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在1964-1965提出的新政方案,主要目标在于弭平社会贫穷和种族不公正。《抗贫宣战》(War on Poverty)是约翰逊于1964提出的法案,是“大社会”计划的一部分,约翰逊认为通过扩大教育和医疗的支出,可以减缓美国高达19%的贫困率。 Contract with America: The Bold Plan by Rep. Newt Gingrich, Rep. Dick Armey, and the House Republicans to Change the Nation, eds. Ed Gillespie and Bob Schellhas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4). 译注:即1998年爆发的莱温斯基丑闻(Lewinsky scandal)。双言巧语指的是克林顿指称口交不是性行为,因此他倆并无性关系。他说他只是被动地接受莱温斯基的口交服务,双方没有阴道交、没有互动,因此不存在性关系。 Carroll, Annotated Alice, 157. Ibid. Ibid., 161. Ibid. Ib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