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牡丹亭》有感
昨天晚上在厦门闽南大剧院观看了青春版《牡丹亭》下本,距离上一次观看昆曲现场演出已有十几年之隔了吧!这次为了《牡丹亭》,很想写点什么。

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在电视上看了很多戏曲,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闽南的歌仔戏等,那会年纪太小,只能听爷爷奶奶的讲解才能对剧情理解一二,后来认字了,自己能大概知道演员唱的台词是什么。很多经典的戏曲故事,在童年的时候基本在电视上看过多次。
每年春节的时候,村里的戏院会请戏班子唱上几天,去戏院看戏成了春节里最期待的活动。大概从那时候起,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喜欢戏曲的种子吧!只可惜上了中学后,再没去过戏院看戏了。
巧的是大学报考了苏州昆山的学院,学校就在周庄,离景区古镇只要几分钟的车程。一次偶然的机会,走到一个露天的戏台,台上正在表演昆曲,只可惜当时同行的人催促下匆匆离开了。当时心里想着反正离学校不远,以后可以经常过来。然而遗憾的是一直到毕业,我再没去那看过昆曲演出。
虽然没有去现场看演出,可昆曲一直陪伴着我。每当我心情浮躁的时候,《游园》一折总会给我带来片刻的宁静。
因为《红楼梦》结缘了《牡丹亭》。Kindle上下载了《牡丹亭》剧本,其实一开始觉得读不下去,倒不是因为文言文,第一次看戏曲剧本,内容形式比较难以接受,但随着内容的引人入胜,很快就看完了。心血来潮打开大麦网搜了下昆曲,没想到四月中旬的时候,苏州昆剧院的青春版《牡丹亭》来厦门演出!只可惜因为时间冲突,只买了下本的票。

再次坐在观众台上,让我回想起了童年在村子的戏院的场景,戏还没开场的时候,我已经被这种氛围感动到了。下本的第一出戏是《婚走》 背景音响起的时候就激动得起鸡皮疙瘩。听到石道姑讲的苏州话,我真的是热泪盈眶,从2016年毕业后从苏州回到福建,就再没听到过苏州话了,原来昆曲对我来说,还承载着另一种情怀。

原本对《牡丹亭》最喜爱的两出出戏是《游园》和《冥誓》,没想到下本的戏剧情更加跌宕起伏,观众的氛围也特别好,掌声不断。去年学了古筝之后接触了不少乐器,中场休息的时候还去看了下现场弹奏演员的后台,竟然还有一架编钟,古筝的音色也让我羡慕不已,总之,现场版的《牡丹亭》真的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最后一折《圆架》中杜丽娘的头面和戏服把我惊艳到了,所有戏服中最爱的一套,让我萌生了去拍戏剧写真的念头呢!

两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看得意犹未尽的时候戛然而止了,回去的路上一直在回味着。到家之后去网上搜了下,竟然真的被我找到了全本的资源,只可惜没有字幕,但足以弥补我没有看到上本和中本的遗憾了。

因为《牡丹亭》,让我确认了我对昆曲的喜爱,希望以后和昆曲能有更加美好的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