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学金融
——《简单的投资学》笔记
作者背景:数学博士出身,华尔街投行从业
作者是在念完数学博士之后,才从事金融行业,可以说是没有经历过专业的金融训练,所以他的视角才显得独特,思维不受固有的金融理论限制,他在掌握了一套成熟的数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之后,才开始接触金融,所以他看待金融现象和投资者行为的视角更加客观,思考更加深入理性,擅长透过现象直达本质。
这本书只是看起来很简单,很浅显,我们看书有时候,并不是只能获得作者愿意输出给我们的信息,有时候结合自身背景的不同,常常能收获不一样的东西,作者负责写他的所思所想所闻所见,看的人自己加工,作者也想不到我们能收获什么。
作者是日本人,日本过去30年的经济形态跟中国差异很大。日本的房地产市场跟中国恰恰相反,日本的股市行情跟美国也截然不同。
我们每个人的投资观念或多或少都会受成长环境影响,日本过去30年间经济一直处于下行状态,30年足够一个人从出生长到思维成熟,而中国过去20年间,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美国经济过去几十年的繁荣催生了美国股市持续上扬。
所以才会产生:日本人坚决不买房子,中国人坚决要买房子,美国人崇尚价值投资。
如果能够跳出国界,或许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人类的眼界时常受到生命的长度的局限,一个人是那么渺小,一个人的时间也有限,投资又需要各方各面宏观的眼界去帮助决策:一个人怎么可能既研究了美国、日本、中国的历史,又懂高深的数学理论,并且擅长用心理学知识洞察人心,继而又精通会计学能够精确解读上市公司的各类财报,然后还掌握了宏大的宏观经济学,能够预测经济走势……
随便哪一点,普通人若想做出成绩,都要做出耗费一生的准备,何况,想做好需要样样具备的投资呢
数学博士善用概率论解释金融,得出股票投资者不过是在做零和游戏,没有一个人,哪怕是世界顶级的投资专家,也不会知道明天的大盘指数是涨还是跌,大家不过都是在猜概率。
但凡用单一的学问得出肯定的答案的,我都是持怀疑态度的,投资不是某一门学问或者某几门学问能够解释的了的,但我相信,越理性越智慧越博学的人,在投资中越有优势。
对于普通人的我们,可以运用金融知识,在小处做一些“有利”的决策,时常温习这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诀窍,克服人性中最自然的一面:健忘、重复犯错、被诱惑、非理性……这些特质,一定会让我们在做财务决策的时候更英明,更少一些后悔,不要小看你做出的那些很琐碎、很细微、不值一提的小决策,很有可能带来巨大的不同。
金融知识:
在消费某个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时候,想一下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在推销这种商品;
购买保险时,有些有大量附赠功能的保险常常让我们决定选择这类保险,实际上附赠的保险对我们来说没有必要,却让我们承担了成本,摊薄了我们的主要需求,选购保险时,要尽量避开;
房产投资跟加杠杆购买股票的投资性质是一样的,属于杠杆交易;
教育投资极为困难,投资回报非常不确定:
就读名牌大学与孩子是否能在社会中立足并取得成功没有必然联系,有时甚至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当今社会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从浩如烟海的知识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和诠释,真正了解这些的人屈指可数,目前没有这方面的老师。
我们必须自己思考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要想迎合这种趋势又该学哪些知识,而最难的,又在于判断什么知识有用,以及如何学习及掌握这种知识;
学习金融知识的真正目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尽可能为实现自身利益创造有利条件。
投资的偶然性非常强,即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依然惨败,如此一来,我们不必很自信,也不必不自信。
投资、投机、赌博,还是要选投资。
掷骰子、赛马、投资股票是相同的,开设赌场的庄家、赛马协会、证券公司也是一样的,赚的分别是:场地使用费、抽份钱、手续费,这三家“机构”通常归国有,稳赚不赔,并且盈利丰厚。
人力的价值计算可以用现金流贴现净现值获得,会发现各行各业的人力价值,医学生的净现值比文学生高很多,选择行业就是选择不同的人力价值,当然这是仅从金融的角度计算。
投资无法用数理、用逻辑、用模型来说明,与其说投资是一门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
效率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让投资专家和普罗大众一样,难在股市中获利,当大家不信市场效率假说时,投资专家开始获利。

正是分析师们竭尽全力进行数据分析,基金经理拼命发掘错估价位的个股,才拉近了投资专家和新手的投资绩效差。
一般来说,人们只有在学习了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并正确地运用它们后,才可以以此来谋生,投资专家们却是个例外,他们就算预测错了股价,仍然可以凭借专家的身份来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