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is Therapy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爱这个世间的所有。
爱人一如爱世界:爱应当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永恒的爱:看清这个人,然后爱他。
爱是一门学科,对于爱的学习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爱情是一门课程,你觉得你能拿多少分。懂得保持吸引力的人未必懂得如何经营一段长久的爱,所以我愿意在爱这门课题上不断学习。而无论是吸引还是经营,本质都是从对人的了解开始。
爱是艺术
我们常对爱这件事有许多误解。与其说爱的课程是为了让自己被爱,不如说这本书更倾向于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
被爱很简单,只需要一定的利益交换点与吸引力,但要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就需要拥有恰当的爱人的能力。
不错的,爱是一种能力。它影响着别人关于你的爱的感受,它亦决定着你在爱中的处境。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善的。
对爱这门课题的持久的热忱,坚实的理解与不断的练习,是在这门课上获得高分的秘诀。
爱是给予
生而为人,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他有自知。
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的根本目的是克服分离。这种克服不应该由实现一致而达到,因为一致只是趋同,而求同存异的方法是爱。
爱同依附是有区别的。共生型结合的主动形态是支配,被动形态是屈从。像是S与M的关系,这种爱的关系是不健康的,是绝对服从的,是依附的。成熟的爱应当是保持自己的尊严与个性下的结合。在爱之中,两个人成为一体的同时,仍保有个人的尊严与个性。而如何用爱实现这种“和而不同”的关系,是需要学习的。
爱是一种主动性的行为,只能在自由中实现。它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也不是被迫选择,爱的本质是“给予”而并非“接受”。给予意味着富有:只有当我拥有一些什么东西的时候,我才能将其给予他人。只有情感富足的人才会毫无保留的给予,我们也因为这样的给予而得到“回馈”,从而更加富足。反之亦然,一个害怕奉献自己的人,也害怕爱,他的爱的土地也只会愈发贫瘠。
爱的要素
所有形式的爱通常具有相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爱是对所爱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这种关心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更是对于个体发展的关注与期待。如果你耕种了一盆花,你会爱他,同样的,你也会因为你爱花,而去选择耕种它。这种存在于你与这盆花之间的关心,便是一种爱。
责任感在成年人的爱中,多指对其精神需求的关怀。这种责任感与关心是相连的,因为你耕种了这盆花,你便对他有了爱与责任。但人与花根本上是不同的。你可以随意修剪花枝,使他变成你喜欢的样子,因为花是无自我认知的生命体,但是人不同。人有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有自己愿意变成的样子。因而尊重就变得十分重要。
尊重指按其本来面目去发现一个人,认识其独特的个性,并对其的成长与发展顺应他本体的意愿。尊重是基于自由,只有当每个人都有自由去选择道路时,尊重才变得有意义。尊重也包括不去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他人,也不因为爱而失去自己。爱不是绑架也不是支配,他是保有自我的独立的同时尊重别人的独立。
而了解便是尊重的前提,不了解一个人的情况下,爱也是盲目的。了解不应当是浮于表面,应当探寻到他深层次的情感。这样当他生气时,你便知道他也许只是焦虑或恐惧,从而更好的体会他与帮助他。爱是了解一个人的灵魂的唯一途径,用思维只能认识到虚无。对于人的了解,对于自身的了解是极其困难的事情,我们却能够用爱这一方法触及到答案的一点边界。神秘主义是神学的逻辑产物,心理学的最终归宿是爱。
而性,是很难被独立于爱而谈的。因为性是两个独立个体的最高物理层面的阴阳结合。其虽不能绝对反映精神层面的结合,其表现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描绘爱的程度。
爱的原生
爱的原生形态便是来源于母亲和父亲。
因为母亲与孩童是自婴儿扔在体内时便建有了联系,因此母亲的爱代表的是一种安全感与保护。这种爱并不有任何先决条件,因此幼儿时期的人会无条件地享受被爱,而他们对母亲的爱也来源于这种被爱,这个时期的爱是因为需要,因为被爱。
随着年纪的增长,孩童与父亲的连接越来越多。父亲虽不如母亲,不能给孩童自发的安全感,却在社会的层面,教给孩童世界运行的规则。父亲相较于母亲,代表着理性与权威。父亲对于孩童的爱是基于理性规则下的判断,当孩童做出正确的事情,符合父亲的期望,而收获爱。这个时期的孩童,不再因为被爱而爱,他们有了主动爱的能力。随着爱的能力的日渐成熟,也完成了爱的转变。此时的爱不再是因为需要,也不再是因为被爱,恰恰相反,此时的需要源于爱,被爱也源于爱。
因此母亲与父亲在一个人生命中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角色的缺失都会导致个体的精神发展上的偏差。母系角色的缺失会导致孩子在情感灵敏度与连接度上的降低,父亲角色的缺失则会导致孩子是非观以及价值观的建立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