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晋书》记——卷三十三
早已入手,迟迟未读。如今始悟,旦旦而学。
随手而记,不成体系,所思所想,以待回顾。
一、《晋书》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是帝纪、后妃列传之后,开始记录平民与官宦的第一个分卷。
这一卷记述的人物有:
王祥(附其弟 王览),郑冲,何曾(附其子 何劭 何遵),石苞(附其子石崇,另有欧阳建 孙铄)
以上几位基本上是司马炎建立建立西晋时,晋封的第一梯队的大臣(皇族宗室暂且不论)。其中前三者都是曹魏的耆老。
四人中王祥活的最长,看情形应该是贯穿了整个曹魏时期,在高贵乡公时期已经做到了魏国的三公,只比司马昭的晋王低一级。和司马氏的关系大概并不十分密切。但琅琊王氏是东晋第一世族,造成“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敦和王导、书法家王羲之父子都是出自王祥的弟弟王览一脉,此外还有同族的晚辈“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清谈误国的宰相王衍,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将王祥列为第一,又附王览在其后的原因吧。
郑冲看起来是个老儒,出身寒微,没什么背景,但精于学问、礼仪和律令,在曹魏晚期也已经位列三公。在魏晋嬗代期间比较配合,做了类似禅让礼仪顾问的咨询工作。此后基本上一直跟司马炎说要退休养老。
何曾家世背景不错,年轻就袭了曹魏的侯爵,但是从记述上看,两个大篇幅的上奏,一个没有回音,一个没有被接受,似乎不太得到曹家的青睐。后面就投靠了司马家。参与过废帝(高贵乡公)、当过司马炎晋王国的相国、最后还劝进了一把。可谓是司马家的忠犬了。值得记录一笔的是,他当着司马昭的面怼过阮籍,说阮籍不孝,哈哈!除此之外,这位老爷爷日子奢侈得很,吃饭一天花一万钱,他儿子何劭更狠,要花两万钱。何家的儿孙似乎普遍都比较骄奢,然而也没啥好下场,三代之后这个家族就在战乱中消亡了。
石苞是个没有背景,出身寒微的人,大概和邓艾是年纪差不多。胜在人聪明,相貌好看。起家是跟着司马师(属于伯乐对心腹),后面跟着司马昭(没有伯乐待遇了,但还是忠犬),也算是司马家的旧人。 晋初拜了大司马,然而并不很得司马炎的待见,中间隔了一层。所以在外领兵期间,一度被怀疑要谋反。后来经人指点化险为夷,然后就夺了兵权,改任司徒,着力课劝农桑了。
石苞的儿子石崇比他自己名气更大。靠在荆州刺史任上抢劫客商致富,并且傍上朝廷新贵、皇后的外甥贾谧同学。在洛阳城外造了金谷园,一群趋附贾谧的骚客在此组建了一个文艺沙龙一样的团体“金谷二十四友”。后来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有一句提到“金谷已矣,梓泽丘墟”,金谷便是这个金谷园。应该是个绝好的私家园林(刘琨同学以后在并州荒凉的城池上,独自吹笛的时候,大概也是会怀念他这段悠游自在的交游生活)。石崇是个高调张扬奢靡炫富的狠人,和国舅王恺斗富就不说了,家里开宴会指派歌伎劝客人喝酒,客人如果不喝,就要杀了歌伎。王敦和王导有一次一同去赴宴,王导听说了规矩,勉强自己不停地喝酒,王敦就死活不喝,害死了劝他酒的歌伎——无疑,王敦也是个狠人。从石崇的性格作风来看,他对绿珠决不能算上是爱情,在这个当时已经五十多岁的老头子眼中,绿珠这样十几岁的漂亮小姑娘,大概只是一件非常喜欢而且不能割爱的私藏品吧。可怜绿珠妹子为他跳楼而死,人都死了,石大爷才说出下半句:“我觉得我可能只是个流放罪……”当然,他过于乐观了。
2019.04.22
二、《晋书》卷三十四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