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的人会再次相逢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是搜狐博客的一句广告语,许多年过去了,我的博客早已不再更新,但对这句话一直印象深刻。

我们85后这代人见证了QQ、博客、微博、微信的崛起,网络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现在微信成了最主要的通讯方式, 很多时候只要一个推送和一些简单的交流,没见过面就可以把合同签了,业务做了。
我的微信上有几千个好友,有工作往来或者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也有些素未蒙面,却相识多年的网友。很多朋友虽然同城,但彼此忙于各自的生活,一年可能也见不了一次,更多时候是在微信上往来,互相吐槽,互相鼓励,或者只是点个赞,低调地表示祝福。前阵子《中国青年》杂志约稿,让我写写微信上令人印象深刻却并不时常见面的朋友,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那个诗意又剽悍的姑娘
我和L小姐最初相识于人人网,一晃也有七八年了。她在网上一直有着很高的人气。虽然同为女性主义者,经常看彼此的文章,但我们的观点并不总是一致,我还专门写文章反驳过她,但她从不因此嫉恨我,我们反倒成了很好的朋友。
2013年,这个热情爽朗的东北姑娘来北京读研,我们也从网友变成了现实中的朋友。更有意思的是,在还没见到她之前,我就偶然之间为她促成了一段姻缘。
一次我通过单位的优惠渠道帮几位朋友买了好几张沙拉·布莱曼的演唱会门票,本来约好了和L一起去,但到了那天我刚巧身体不适没去成。结果L自己去了,和我的另一位朋友J先生坐在了一起。他们都爱读书,爱健身,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成了好友,后来我和她第一次见面她就是和J一起来的。万万没没想到,没过几个月,L就为J抛弃了她远在祖国南方的爱人,而平素文质彬彬的好少年J竟第一次恋爱就扮演了“横刀夺爱”的角色。
L就是这么一个风风火火,“任性妄为”的姑娘,她与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次她清早在小巷里被人偷了手机,竟然飞速追过去把手机要了回来。还有一次她在地铁上看到身边有一男子对旁边的女士伸出“咸猪手”,上去就把这人一路从地铁上拽下来,准备把他移交给警察,吓得此人落荒而逃。
这么生猛的姑娘,现实生活中真的不多。遇到J之前,L是ex公司的老板娘,管着不少业务。有的客户见她是个漂亮姑娘就想欺负她,结果她当场把这人的办公桌给踹翻了——多年的散打真是没白练。她经常在朋友圈发自己健身的照片,有举铁的,有打沙袋的,那结实的肌肉配上秀丽的面孔,活脱脱一个中国版的“金刚芭比”。无论跳舞还是拳击她都有两下子,其人更是行走的荷尔蒙,举手投足之间自带一种风情,外号“男神收割机”,甚至有20来岁的小男生要加她微信,或者写信表达对她的倾慕。“男神收割机”这个外号好像还是J起的,不知他是否把自己列入了男神的行列。
我这两年工作繁忙,和朋友联系也少了,还是从微信上得她与J结婚生子的消息。很多风风火火的职业女性时常感慨家庭是拖累,而她完全乐在其中,带动老公全家参与育儿,并经常在公众号分享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索。连我一个不喜欢小孩的朋友看了她写的文章都说,“真想做L家的孩子”。
看L的朋友圈,深感她是一个真真正正把日子过成了诗的人,无论是家里的陈设、桌上的餐具、食物的搭配,还是孩子的照片,都能看出她所追求的仪式感。她还在网上买了一块漂亮的桌布送给我,从此我也有了铺桌布的习惯,让食物看起来增色不少。
原以为L会在家做一阵子主妇,但她没过几个月又重回金融行业,换了一家公司,成了一个工作生活两不误的辣妈。
从哲学硕士到金融从业者,L身上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这位能文能武的朋友完美地诠释了出色的女性从网络到现实,从少女到为人母,都可以一样的勇敢、出色。
素未蒙面的文友
过兄和我同年,我们是很多年前因为做翻译项目认识的,我在北京他在江苏,从来没有见过。我俩都属于有点爱较真的人,时常在网上跟人辩论,有时甚至能从语音到文字大战数百个回合。因为观点之争我曾多次和他发生冲突,一次差点想删好友,另一次因为女权问题和他从一个微信群吵到另一个微信群,从早上吵到中午(我周六早上醒来脸都没洗就开始舌战群儒),但最后还是和好,把这段友谊维持到了今天。
当然,更多时候我们是站在同一战线,比如我曾经写过一篇谈“信达雅”的文章,在各大网络平台获得了上百万点击,被我批评的译者不服来战,从微博追到微信公众号。过兄就此写了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来谈诗歌翻译,进行了仔细而客观的分析,我将其转载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让他与该译者互动,等于让他替我大战了一百回合。
我和他其实是同龄人,称之为过兄,也是因为他熟读诗词歌赋,给人一种沉稳老练的印象(其实他有一张清秀白净的娃娃脸)。刚认识他的时候,我在英国读研,他从民航大学英语系毕业,成了一名人民警察。他可能是我认识的最有文化的警察了,连领英上的名字都叫叶芝——我还没见过第二个人的职业账号用诗人的名字。他不仅时常在群里分享自己写的文章,还经常把和群友辩论之后的思考诉诸文字,整理在公众号上或者通过Word文档分享给大家,可谓十分勤于反思了,一直反思到群里没有人再回应的地步。
作为同行,过兄经常帮我解燃眉之急,翻译工作上能帮忙的他都爽快答应,有一次赶上他工作比较忙,译文没全部完成,但也帮我翻译了几千字,后来我给翻译费他还不要,说让我寄本译著就好。我给他寄了我翻译的书,半年后他翻译的书也出版了,寄给我一本。收到书我回想起我俩认识至少有七年了,从在网上一起翻译海明威的散文集,到请他参与我硕士毕业论文翻译项目的采样,到各自出版译著,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和翻译上的进步,从不因为有过争论而怀恨在心,所谓诤友也不过如此了吧。
微信里的艺术家
认识枪枪是因为L小姐。一次我和L还有另外一位姑娘K去看摇滚现场,发现有个乐队风格很独特,主唱(枪枪)更是令人惊艳,L便加了他的微信,并分享给我和K。她怎么要的微信呢?先是在走廊里找正在抽烟的枪枪合了个影,然后问他“你想要照片吗?”枪枪很爽快的给了电话号码。
枪枪是一个白皙颀长的美男子,身高一米八几,留着波希米亚式的长发,眼睛眯着的时候像小乔(Jonathan Rhys Meyers)一样忧郁,眼睛睁大的时候像一样hyde一样清澈又迷离。昏暗的舞台上看的并不真切,近看才发现他的眼睛大的惊人。
一开始我完全不认为自己会和这种比明星还好看的摇滚乐手有什么交集,谁知加微信一聊发现他是个很有想法的艺术家,我们有很多共同爱好。他也和我同年,是一个平面设计师,不仅仅会唱歌会玩乐器,会作词作曲,还会画画,会写诗。
更难得的是他对人的那种真诚——那是一种诗人般的真诚,从不装腔作势,有问必答,无论是谈创作还是生活。有一次我与他谈起三十来岁还没结婚面临的压力,他说他能够理解亲友的这种期待,并且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那种安稳的幸福,他们也希望我拥有”。
摇滚乐手有很多种,有明星范儿十足的,有混不吝的,有台上疯癫台下腼腆的,而枪枪更像个纯粹的艺术家,只是安静的创作,不混圈子也不操心怎么出名,连个乐队粉丝群都不建。你很少能见到这样毫无一丝轻浮、粗俗、油滑与自负的男人。他经常在朋友圈发自己写的诗,画的画,还有摄影作品。他的油画非常漂亮,有一副风景画我乍一看还以为是出自透纳之手,和他的诗歌、摄影与音乐一样充满梦境般的迷幻之感,让人沉浸在他创造的那个纯粹而飘渺的艺术世界中。他还经常晒自己的家,装潢都是他自己设计的——客厅的墙壁是宝蓝色的,沙发是酒红色,有很多复古的物件,比如钢琴式书桌、落地鸟笼和留声机,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充恰到好处,鲜明的对比令人过目不忘。
那段时间我的工作比较枯燥,每天和他聊微信成了最快乐的事,谈的最多的是文学和音乐,我还因为他的推荐迷上了兰波和茨维塔耶娃,又重新燃起了写诗的热情。虽然这两年不经常去看他们乐队的现场,但每次看都有惊喜,他们总是在尝试新的编曲,把新的乐器融入其中,不仅有小提琴,还有buzouki等等土耳其、中东的乐器。去年我还给他们的专辑翻译了英文歌词。
自己没有机会成为艺术家,能有几个艺术家朋友也是极好的,每次看到他们,都仿佛能洗净内心的浮躁。
感谢微信,让我与在各种途径认识的朋友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个人境遇的变迁和距离的远近而失去联系。木心说“从前的日子过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的通讯方便,联络也方便,无论天南海北,志同道合的人终会相遇,相逢的人亦会再次相逢。
-
上上签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3-06 02:19:51
-
WYC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31 16:44:54
-
L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18 10:05:24
-
F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6 07:25:00
-
Cos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04 18:35:19
-
北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7-17 18:01:06
-
邪恶小鼻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7-09 20:24:37
-
清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4 18:47:11
-
小丫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3 10:39:47
-
豆友186151740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8 11:16:32
-
C.C.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5 13:12:59
-
若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4 08:43:31
-
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05 09:07:21
-
番茄炒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03 19:36:05
-
叶梓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6 00:36:19
-
Yeat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4 11:35:15
-
一阵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4 08:36:04
-
Ssesam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4 00: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