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业少女在家修仙之【对时间的顿悟】篇
/01/
从1月底回到上海,去无锡过年呆了10天,再去掉去泰国旅游的10天。剩下2个月的时间我都在投简历,面试的反复循环当中,在整个过程中,心情每天都像过山车。
在我准备去面试的路上,甚至在我向心仪的公司投简历的那一刻,我就开始情不自禁的憧憬我去到那家公司上班的情景:
我规划好每天上班的最佳路线,从家走到地铁站挤入早高峰并成为其中一员,我要怎样察言观色确保自己成为下一个起身离开座位的人的完美替补,我要在地铁上微眯一会还是看手机里存了很久的电子书,我要自己带饭吃还是点外卖,那个公司附近有没有好吃的餐馆,我要如何同我的同事们一起相处,如果我遇到棘手的问题我要怎么办......
但这些想象迄今为止都没有得到实践,但我还是无法停止这些想象或者说憧憬。当一次又一次憧憬落空时,当下那个时刻心情会down到谷底。
但幸运的是,我是一个很会自我情绪调节的人,少则半天多则一天我就可以继续干劲满满的投入下一轮的投简历和面试当中。
我一直坚信一点:最适合我的一定还没有出现,我需要等待最好的机会。
在持续的找工作状态中,人总是会陷入一种焦灼心慌的情绪里,这种感觉很不好受。似乎周围所有的人都抱着一颗救命稻草的时候,只有你还在挣扎、漂浮。
我在空闲的时间看书、刷剧、打游戏、练琴、跑步,我想尽一切可以做的事情去麻痹自己,逃避心里的那种情绪。
但事实是,你越逃避的东西会越强烈,你根本不可能躲过它全身心做另一件事情。唯一的办法是面对,感受那股情绪在你身体里流动,就像允许一阵风吹来,你迎面感受它,最终风就会吹到其他地方或者停息下来。
自然而然的,你会觉得好像没有那么强烈的紧迫感了,心里的焦灼感还在,但好像可以接受了,不会困扰到你。每一种当下你觉得难以面对的事情或者情绪,回过头去看也就那么回事。
/02/
最近看完了一本书叫《新世界》,让我对时间这个概念终于有了些新的理解。以前看很多宗教哲学或者灵性修行类书籍,都会传达一个关于时间的描述:时间其实并不存在,没有所谓的过去和未来,就只有当下这一时刻才是真实的。
作为人的感知,我一直没有办法理解这句话,怎么时间就不存在了呢?昨天的我,前天的我,孩童的我,不是都证明了时间存在的证据吗?但几乎每一本书上都是类似的描述。那些我无法理解和感受的东西,反倒更激起我的求知欲。
《新世界》里面的解释让我突然顿悟,虽然并非透彻的理解这个概念,但确确实实解答了我的一部分疑惑:过去或者未来时刻只存在于你的回忆或是期待之中,而当我们回忆或期待时,你也是在当下时刻思考过去或未来,也就是在眼前这一刻思考着它们。
至于为什么看起来好像有无数的时刻呢?因为我们把当下时刻与在这个时刻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内容混淆了。当下时刻与其内容的混淆,就造成了时间的幻相。
过去和未来,发生过的和未发生的,都只是脑子里的一个画面或者想象,并不是真实的“发生”这个行为。
而只有当下这一刻,你才是真实的在创造,你才是活生生的存在。就像是一台永动机,过去和未来都是永动机当下产出的产物,只有永动机才是你本身,而不是它制造出来的产物。
我们所理解的时间,其实只存在于我们的心智中,存在于人类集体幻觉中,它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外在客体,它是为了感官觉受而存在的心智结构,有其不可或缺的实际用途,但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最大障碍。
理解到这一点,让我对当下这一时刻有了全新的感受。之前总是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把记忆变成自我感的一部分,把那些故事当成我自己本身,以至于看不到当下时刻的本然面貌,陷入过去和未来不能自已。
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在当下这一刻,你才能切切实实的创造和选择,去做你正在做的事或者计划你将要做的事,然后全然投入于要做的事,不把它当成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你会发现,在那一刻时间就消失了或者说你对时间的感知暂时失灵了。
当而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如果纯粹只有外在目的,比如看得见的利益和被关注,无法与我们内在的主要目的(内心真正的想做的事)有所联结,那无论追求的目的是什么,都会是出于小我,或者最后被时间摧毁,这种情况迟早会导致某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