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
在18世纪之前,放血在当时被认为几乎可以用来治疗所有的疾病,根据一本英国医学书籍,包括:哮喘、癌症、霍乱、昏迷、惊厥、糖尿病、癫痫、坏疽、痛风、疱疹、消化不良、黄疸、黄疸、麻风、眼炎、瘟疫、肺炎、坏血病、天花、中风、破伤风、肺结核,还有其他一百多种疾病。放血甚至用于治疗大多数形式的出血,如流鼻血,月经过多或痔出血。在手术前或分娩开始时,医生也会取出血液以防止炎症。在截肢之前,习惯上去掉一定数量的血液,其数量相当于要去除的肢体中流通的量。
在18世纪新生的美国,放血也很流行。美国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的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 认为动脉的状态是疾病产生的关键,他所建议的放血水平甚至在当时都被认为过高。在1799年,乔治·华盛顿在受到风寒引起喉咙感染后要求大量放血。至他死亡前的这十个小时内,共有124-126盎司(3.75升)的血液被放出。

19世纪初,使用水蛭来放血则特别流行。在19世纪30年代,法国每年为医疗目的进口约四千万只水蛭,而在其后十年,英国每年从法国进口六百万只水蛭。直至20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医生使用了数以亿计的水蛭,人们认为可以引起晕厥的放血是有益的,甚至其实许多疗程在直到患者昏厥后才会结束。

放血的使用在19世纪逐渐减少,以至于在大多数地方变得非常罕见。而这甚至在对放血的有效性进行彻底辩论之前:在爱丁堡的医学界,放血在理论上受到挑战之前就被放弃了,医生生理学家约翰·休斯·本内特(John Hughes Bennett)强调了这一矛盾,说道:放血已被废除,因为不起作用。奥斯丁·弗林特一世,海兰·科森(Hiram Corson)和威廉·奥斯勒等权威人士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成为主要的放血支持者,无视贝内特之前的预设。这些倡导者把放血当作一种正统的医疗实践,尽管其已普遍不受欢迎。
而在目前,针刺放血疗法仍是一种很常见的中医疗法,而且中医认为对很多疾病都有疗效,理论是因为中医针刺放血与西医放血不同,放血量很少,通常是几滴,一般不超过100毫升,中医针刺放血的目的不是放血量的多少,而是通过针刺放血的部位。
但是中医也承认,中医刺络放血法的确对中风有急救作用,但只对脑血管还未出现实质性病变的患者有效,如血压一时升高或气温突变引起的中风,在发作时立即放血,可缓解病情,但事后还需立即送医院观察治疗。而对于脑血管破裂或是肿瘤破裂引起的中风,放血根本无济于事,只有赶紧送医院治疗才是救命的惟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