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课外阅读的意义所在
近年来,国家倡导小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而读书作为一种摄取知识的活动,除了带来直接的陈述性或者程序性知识的摄入之外,这些书籍同样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又从整体上促进了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这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生的。
关于写作能力与阅读的关系,学界早就有相关论述,例如《谈美》第十四篇,便叙述了以下观点:
一、天才不完全依赖于环境和遗传但又受到其影响
这句话看似老生常谈,实则引人深思。当下的小学生作文能力呈现明显下滑趋势,部分小学生甚至无法写出相对通顺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在这之中固然有遗传的因素存在,但是提升小学生作文能力往往更需要大量的阅读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就如文中所说:“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而课外阅读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切实的通过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努力,提升小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这也恰恰是朱光潜先生强调的努力的意义。
二、灵感不可无人力
自古文章讲求有感而发,灵感对于文章的写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灵感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阅读中才能够总结并概括出来的想法,而从小学作文的角度来看,小学作文毕竟也是一篇文章,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形成思路往往是第一步,那么阅读所产生的灵感便尤为重要,这也是学生能够完成作文的开始,杜工部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灵感”即为文中所说的“神”。试想一下,一位小学生有了灵感,作文的完成往往便会一蹴而就,这也就充分说明了为什么一直要倡导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高尔基也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在促进小学生作文的进步方面,亦是如此。
三、灵感是一种不由自主的突如其来而又突如其去的潜意识
灵感的本质是一种想法,而在作文的过程中,灵感往往是突如其来的,而这种不由自主而产生的潜意识才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基础之一。灵感是一种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在大量读书之后。小学生往往会如同文中论述的那样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和主要观点,而这种观点往往最初是零散的,取材于多种课外书籍中的不成体系的观点。而当真正开始企图完成体系化的作文的时候,笔下便会“文思如泉涌”,因为曾经阅读过的材料和书籍已经潜移默化地刻入了小学生的大脑,而这种潜意识便形成了小学生的写作灵感。既然前文已经提到了灵感的重大意义,那么当小学生有了灵感,作文便会信手拈来。
读书对于作文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一本好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整体气质,而随之而来的写作能力的形成往往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家长和学校本身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才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