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
![]() |
这是2002年6月份音乐杂志《当代歌坛》封面,当时正值我的高中灰暗时代。这本杂志也一直跟随着我,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不曾经常翻开。当时念高一,在学校电脑课上偶听周杰伦《星晴》《龙卷风》,便一发不可收拾,上电脑课听他的歌是当时惟一兴奋点。浪漫的曲子,简单的表达,又处于胡思乱想感情泛滥且迷迷糊糊的年纪,总是幻想会跟某个女生如词里所唱的那般“载着你,仿佛载着阳光,不管到哪里都是晴天”。这句话一直到现在还是非常有感觉,整整喜欢了10年,当时把它记在每一本笔记本的首页,写在课桌的下方,刻在学校天台的栏杆上。那个年代,那种年纪,现在回想起真是傻。
![]() |
![]() |
之所以一直保存这本杂志(其他音乐杂志基本上全放老家也无人问津),50%是因为我真是周杰伦的歌迷,10年,10张专辑。磁带转断了,用透明胶布连接好照常一遍又一遍地听;后来买CD了,第一时间跑去预购第一时间拿到正版。对以前专辑的喜爱,只要有调调基本上歌词都会顺口喝出。以前,会看着一页一页的歌词,自认为这就是歌者的生活与一切的状态,歌词里所传达的不就是我的悲伤情绪与难以开口的话语。也因此,他的歌唱出了我的生活,我黑暗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的些许的美好幻想。但后来,看到一个采访,周杰伦说他不会在歌曲里唱他的爱情、他的生活、他的一切,他会觉得恶心。这让我有点难过与失落,原来歌词都是骗人的,都是瞎编的。其他的50%是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管周杰伦发了多少张专辑,或成功或失败;到后来转向大荧幕,获得奖或一败涂地.....这本杂志里对他的描写,才是真正看懂了他,真正读懂了他,虽然我也无法确定周杰伦本身是否如此。这篇对他的深刻解读,虽然没有华丽辞藻,没有肆意吹捧胡写,在我看来,是真写出了很多很多。
当然,今年我也都25了,我还是这么固执地认为。采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想必也是无从无踪,或者早就不写文章生孩子喂奶去了。
《孤独是美》,一张图片一句话,都十分深刻与精辟。
![]() |
![]() |
![]() |
![]() |
![]() |
后面这两张图片是周杰伦在第13届金曲奖上的实况,当年,呼风唤雨啊,引得多少人羡慕。可如今,我想,周杰伦也都爱理不理你金曲奖了。2009年,连参加都未参加,金曲奖的评委却将周杰伦没拿过的最佳男歌手颁给了他,真是讽刺与可笑。
![]() |
![]() |
下面就是这篇文章了,一个字一个字从杂志上敲下来,却不会累。
北京记者会,周杰伦:“我蛮不快乐的”
“周杰伦,你现在在大家的注视下生活,你觉得快乐吗?”在一大堆摄影大哥一通狂拍的间隙,我冲下前去,赶快问了第一个问题,我想他知道我指的是什么事。
“我觉得我蛮不快乐的,有些时候。但是,不快乐的时候其实在享受着一种快乐,其实蛮矛盾的。其实很多人在听你唱,在看你做任何事,你必须要成为一个好模范,其实我觉得这个是很难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犯错,我觉得希望我犯错的时候大家看不到。”
周杰伦在北京的记者会上这样说,一连四个“其实”,加上深锁的眉头,我几乎可以看到他眼前的一层层迷雾,他偶尔也探出头看看这个乱哄哄的世界,但是当发现外面比自己更孤独的时候,他选择留在自己的精神家园,这里一片宁静,这里偶尔有七彩的云霞,这里他是电玩男主角,虽然孤零零,但他是主宰。
一个人的自信可以令他周身有光芒缠绕,现在的杰伦在人群中是那样的引人注目。当我记者会上看到Jay时,他是低头走进会议室的,像个自闭的小孩,他旁若无人,坐着的时候也是低头,但是对周围的环境和关注感很敏锐,同时对不友好和敏感的发问感到烦躁不安。
烈日下众星拱月的彩排
周杰伦选在演出当天的上午9:30彩排,经验告诉我,艺人很少有开工这么早的,因为他们的兴奋点都在晚上的演出上。果然,当我们来到彩排现场时,只有Jay的乐队在舞台上忙碌。不一会儿,台上竟然传来Jay的声音——《开不了口》。可是我看了很久也没有看到他,渐渐地,我听出了异样,这首歌唱的跑调很严重,也不认真,歌词也没记住,味道差得像隔夜肉汤。原来是一个穿灰色T恤胖胖的男生在替Jay彩排,他是Jay的贴身助理,会唱Jay的所有歌,无论音色还是音域都跟Jay有几分相似,所以有他彩排,会节省Jay很多精力和时间。这种彩排和照顾艺人的方式,真是让他人开眼,四大天王鼎盛的时期也没有这种优待吧。
11点多时,一辆奔驰而至,Jay被环绕着来彩排。排舞师亲身示范如何走台新编的《双节棍》,Jay大概走了一遍就搞定,其实也没有做什么动作,就是像遛狗异样四处转转,看了看舞台布置。我发现他的背有点驼,可能是刚起床没精神。然后他走到钢琴旁排《开不了口》,助理帮忙固定麦克风位置,他就发呆地坐在一旁望天,想的是自己世界里的事情。以前见过日本的艺人被宠得Baby似的,底下的工作人员察言观色,相当细心,把艺人伺候得无微不至,但是见了Jay看起来很郁闷,他有一种被隔离的状态,离着很遥远。我忽然想起伍佰带着自己的乐队吃喝一起打闹一起的样子,他很自由很快乐,周杰伦的孤独此刻那么鲜艳,像一朵执拗的野菊花。
北京签售会 偶见笑容
周杰伦、方文山的《半岛铁盒》签售会在北京阳光俱乐部二楼举行。从上午开始那里的气氛就很火爆,歌迷拿着写真集、海报、CD早早排气长龙,个个脸上挂着期盼和激动,要知道和周杰伦亲密接触的机会很稀有的。
周杰伦穿着一件式样中西混合的牛仔上衣,表情超屌,坐在桌子后面眼神逡巡,心静如水。旁边的方文山一派斯文,两个人不时私语,签售会没什么正式的仪式,开始之前有人简单介绍了一下这本写真,我发现Jay偷偷合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又觉得这样很失礼,所以睁开眼睛看看四周有没有人发现。这种人山人海的上千双眼睛盯着他的空当,他还能轻松得打瞌睡。轮到他发言,他很谦虚地说自己并不太懂歌词的含义,(其实这是让他自己少说话的借口了)然后把麦克风让给了方文山。方文山也是寥寥几句,签售就开始了。
京城夜现场表演 欢呼中的孤独
五一北京那场晚会周杰伦是压轴,Jay不辱使命,一上场就让人疯掉了,后排的人往前跑,前排的人站在椅子上,警察忙不迭管理秩序,那一瞬间他像龙卷风走到哪里哪里都带来混乱。《开不了口》的前奏开始,他走到钢琴旁,好像催眠曲,把他带来的混乱全部压下来,所有人自动安静,开不了口。这首歌结束,他又跑去换衣服,《双节棍》!歌迷们又跳起来了,重新编排的这首歌有民乐的元素,舞蹈员穿功夫衫提篮架,架势大气,所以Jay跑上来节奏开始发疯,几个人齐刷刷舞起双节棍,效果太炫了。Jay的舞姿很有劲道,他跳舞的时候一直是低头的,看到全场一万多歌迷全都站在以上跟他一起“哼哼哈兮”,真是很符合他的想象力,于是他的右手一直做“come on”的手势,好像让大家都冲过去才痛快,这个动作太煽情了,歌迷差不多失控。最后一声钟响,Jay的一个金鸡独立站在舞台中央,这个造型伫立那几秒钟,歌迷差不多失控,他的沉默和冷峻酝酿了整晚最惊人的尖叫,震天响。杰伦看了一眼舞台下面,一点没留念地返回后来,任凭歌迷们哀鸣。
这就是我很喜欢的杰伦,即使在众人的热烈中他仍然保持惯有的冷静,不是因为理智而是因为他只懂得自己。
庆功宴孤独躲在人群喧嚣处
你在23岁的时候,老老实实地打一份工,交一个不咸不淡的女友,过着四平八稳的日子;我在23岁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揣着自己的理想,积攒着来之不易的幸福,在生活的缝隙里给自己取暖;杰伦在23岁的时候,在台湾至关重要的音乐颁奖礼上,一人独得三项最具特殊意义的奖项,简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于是,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心悦诚服。别人费了十几年,费了九年二虎之力,苦苦求之而不得的荣誉,他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似乎该满足了吧!
可他在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在很多不小心扫到的镜头里,我们看到那么寥落的他,怎么也掩饰不了!
虽然很多人包围着他簇拥着他,恭喜声庆祝声,足以把他淹没,但心里孤独的呼号却越来越清晰,他的拥抱没尽全力,他的笑容牵强,他的愿望似乎很远的地方。眼前的这些人,只剩下一些模糊的影像,离他越来越远,而那些喧闹仅仅是一种背景!
在大家欢乐着庆祝着的时候,他忍不住失落忍不住低头忍不住心生孤独之感,对此他只说是狂欢过后徒留郁闷。
自古高手皆寂寞 谁让我是周杰伦
三岁时就开始学钢琴的jay,一开始可是被教美术的妈妈手里拿着棍子逼着练习的,那时候学琴绝对是一件苦差事,那种枯燥,那种翻来覆去的练习,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自然美多少乐趣而言。
后来在学校里,才子总是比较吃香的,适逢各大文艺汇演,他自然是要炫一炫,没想到音乐还有这样的好处,引人注目,尤其是好多女生喜欢他。
再后来进了阿尔发唱片公司,音乐忽然之间变成了生活的一个支点,每天与音乐打交道,越来越入魔了,吃什么穿什么都是没什么所谓的事,只知道躲在录音室里作音乐,没有杂念,只是单纯作音乐的日子很快乐,耳聪音乐中,杰伦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虽然每天待在音乐室里,分不清白天黑夜,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是五颜六色,精彩缤纷的,那样一种想象的自由,别人怎能体会,外面的世界再怎么变,他只是自顾自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他人无涉。
帮一些歌手写歌,只要有人喜欢他的作品就会很高兴,也不在乎得到多少报酬,他的开销一向不大,他感兴趣的只是音乐;如果作品被退的话,自尊心会受到那么一点点的伤害,于是便会孩子气地想:再也不帮这个歌手写歌了。
再后来被别人说成歌诗会写的,但年纪轻轻的,要帮别人制作专辑的话就太嫩了,这对他来说是很可笑的一件事,作音乐与年纪有什么关系?
杰伦的音乐之所以吸引人,最重的是他带给大家一个新观念,打开了一个新思路,让我们知道,音乐的多种可能性!
其实杰伦的音乐仅就旋律而言并不是那么复杂那么出色,变化并不是那么大,但他在编曲配曲上却很新,花样繁多。他总是喜欢中西合璧,像个大杂烩一样,把各种好玩的新鲜的玩意儿捣鼓在一起,不仅在听觉上刺激又新鲜,你甚至可以从他的配器中闻到领个国家的气味,那种民族的特有的东西。
在歌词方面,最突出的是一种无边的想象力,在一个虚幻的空间内没有什么是可不可能达到的,你能想到的,你不能想到的,他和方文山通通能把它变成歌词,于是你被他带着走,自由驰骋,目之所及,绚烂至极。
而杰伦的演绎也是一大特色,反正他的R&B早就被认为是不纯正的,他的咬字从来不来也不是很准的,那就干脆让它留着瑕疵,后来反而变成了特色,一听就知道是“周氏作品”,别人要学都学不来,真是好玩!
你再看他整张专辑风格上的控制,绝对是你要什么有什么,风格各异,可以再各种情绪之间摆渡,你绝不对不会听到雷同的情绪,那种丰富复杂的感觉让人回味久久!
还有一点很重要,他很聪明,放眼现在整个音乐市场,非主流的音乐浮不出睡眠,主流音乐总是这么翻来覆去,一个调调,真没一点特点,于是他横空而出,他知道大家要什么,于是他成功了,在重围中突破,如此炫目,如此耀眼!
在横扫了东南亚各大奖项之后,现在连台湾最大的一次颁奖礼上最重要的三座专业奖杯成了他的囊中之物,跟他资历差不多的歌手都在做梦想着得什么最佳歌手奖,而他呢,只有制作人和专辑奖才让他有感觉,可得这个奖的大多数竞争者比他大20岁都不止,但他就是得到了。
从一开始期待到现在如愿以偿,心情澎湃到后来渐渐平静然后却觉得郁闷,他有点不胜负荷了。作音乐的初心还是如此,希望让大家听到更多的音乐。但一切荣誉来得太快,似乎挡也挡不住,最后甚至觉得似乎没有什么追求了,他还想得到什么,已经没有了目标,而音乐还能给带给他多少激情?多少快感?这样的感觉不是人人能够感受到得,他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一个高度,没有了竞争对手,剩下的只是和自己赛跑!
孤独性格论
一个人的生命底色往往由他的性格、生存环境决定,不管你在人前表现得多么乐观而积极向上,不管你得到了多少肯定多少荣誉,总是会忍不住流露出自己性格的本质,根本没法控制!
(1)性格自我,情绪善变
今年年初的时候,本刊记者去香港采访颁奖礼,正适逢杰伦过生日。那天很热闹,按理他应该很高兴才是,但那天却一直面无表情,呆呆的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虽然对媒体的要求拍照依然有求必应,但谁都看得出来,他一点也不高兴,连他的助理都说,他不高兴了,这可怎么办。但后来过了没多久,一个助理跑出来说,周杰伦心情好啦,他说晚上请大家去打球。
这样善变的情绪,让身边的人无所适从,但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总是四平八稳的,你很难指望他去创作一些独一无二的东西。
而更多的时候在一些公共场合,总是看到他一脸呆呆的好像蛮无聊的样子,很多能令他人雀跃的事物,他一点兴趣也没有,他反而喜欢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自由飞翔。所以他的精神世界比谁都丰富,只是他无法把这样的感觉和别人沟通而已。
(2)快速走红,心事难分享
如果只是一夜之间你一下子被万人簇拥,成了一个榜样,一个图腾,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可以惊天动地,你要怎么办?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现在的言行、举止、打扮合乎的自己的身份,忽然变成了一件郑而重之的事,于是自信心和压力从此双宿双飞!
杰伦现在越来越有sense了,衣服越穿越好看,很有一套自己的穿衣哲学;出现在公共场所,排场更是大得吓人,前呼后拥,嚣张得很。他按照大家觉得是一个“巨星”应该的样子在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不可避免依然是孤独的。他的感觉别人没有,说太多似乎又是一种炫耀,所以他不说,即便说了,别人就一定明白吗?周围的朋友也只是在一起疯狂地打篮球,前辈们也无法用自己的经验规划他的人生。
小时候,因为爸爸妈妈离异的缘故,他跟着妈妈和外婆一起生活,如果生活中遇到麻烦事,他喜欢对着外婆家的那只大狗倾诉。现在他希望有一个人能与他分享丰收的喜悦,希望有人能够分担心事,而不是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他想要一种贴心的感觉,一种内在于自己同甘共苦的感觉!
(3)人生就是如此复杂
两年前,他只是一个毛头小子,只知道一门心思地作音乐,最单纯不过,但现在心情却没来由地变得越来越复杂……
他开始了解自己工作的圈子,很多人今天是朋友明天也许就变成了敌人,完全不像音乐的世界那样单纯那样美好。就拿吴宗宪来说,别人当他是搞笑王,但杰伦当他是音乐上的爸爸,慈爱而宽容,是吴宗宪发现了他,培养他,给她机会,让他拥有了今天的一切。但有一天这个不常回家的爸爸生意失败,这时候,另一个老板说只有把杰伦的唱片合约卖给他,才肯投资救急。
但外界说爸爸把儿子卖了,杰伦的表现倒是有情有义,因为他知道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一个如此熟悉的人现在却要他把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义,心里总会挺不是滋味。
还有那些时候越久越像的各种流言,或者孤独代表她的只是他所想要的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但这样的原则对这个圈子并不适合,所以他的心只是孤独的。
不知多少人会记得以前的周杰伦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