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我敢肯定,它是我开启阅读生涯以来,读书笔记做得最认真,感触最多的一本书。
诚然,再一次没有找到“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在原文中的出处,但不可否认它概括的确到位。
在读第一卷的时候,尽管再三告诫自己不应带有主观情感阅读,还是不免为斯克里特兰对女性的蔑视义愤填膺。当慢慢展开第二卷时,才顿悟是我太过浅薄无知(也幸好没有过早妄下定论)。斯特里克兰如此一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展现在我的眼前——不在乎名利,不在意世俗眼光,一心追逐美,力图创造美,尽管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但仍如同文中所说“他就像个朝圣者”。弥留之际,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并且看到了那个世界何其美好,然后怀着骄傲和轻蔑,毁灭了他。”
不可置否的是斯特里克兰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其实有时不止针对艺术领域,生活中美和丑,圣洁与淫秽,绝望与希望等看似遥不相及甚至截然相反的词语却能奇异般的共存在一件事或一个人身上。这也是斯特里克兰的画揭示的现实——看似美好而丑陋,看似丑陋却美好。
不禁也会问自己,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选择听从灵魂深处的激情还是屈服于肉体的禁锢。太多人选择了安于现状平淡的度过了一生,有些人选择追逐“月亮”却被“六便士”的烦恼困扰,不是每个人都有像提奥·梵高这样的弟弟,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像书中斯特里克兰的“好运”,有时选择“六便士”就意味着要放弃“月亮”,有时选择“月亮”却又无法完全离开“六便士”。于我来说,我还是愿意“做个俗人,浪荡一生,干净自由。”

来自 豆瓣App
-
豆友215329725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4 21:41:10
-
靳柏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21: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