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带中的卫生史
短短两天时间,可重复使用月经护理产品引发了一场多少有点令人“震惊”的争论。从月经带作为母辈经验记忆中不堪的卫生用具,到现代一次性卫生巾所能提供的私密、便利和“尊严”,再到东西方卫生理念的攀比,并夹杂着附有道德审判式的种种理念——“女权”的、“直男”的、现代的、落后的,或者环保的,等等等等——,这一切的混杂程度都有点让人无所适从。不过,如果能够暂且抛开一切理念,并尝试将其看做是一个“卫生”所引起的问题的话,我想有些什么东西还是值得思考一下的。
假设这真的是一种卫生问题的话,我想大多数人应该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的短语不会感到陌生,甚至可能会下意识的去联想某种被称为“习惯”的行为吧。也就是说,卫生是一种通过规范行为而习得的理念,其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及语境所指,并在此意义下又显得十分功用化。比如,很多 80 后应该多少会熟悉的另一短语“五讲四美三热爱”中的“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那么请允许我引述《卫生、身体史、与身份认同》一文开篇中的一则历史轶事。作者雷祥麟打趣道,大多数读者应该都不知道餐桌上的旋转圆盘的学名叫做“卫生餐台”,并且它的发明人不是某位家具匠人,而是一名曾被提名过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民国公共卫生专家伍连德(1879-1960);并且他做此发明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用餐方便,而是为了解决当时(上世纪 30 年代)相当普遍且致命的肺结核病。因为,大多数医学专家对这一疾病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有着与国际主流不同的看法——即,中国的肺结核不是一种现代都市工业化传染疾病,而是一种家庭内部传染疾病(不分餐、集体作息、等)。并进而提出“作为一种隐喻,结核病在中国并不代表现代化所带来的惨痛代价;恰恰相反,它象征着传统惯习与家庭组织造成积重难返;历史的惰性不仅使中国人饱受病魔摧残,同时妨碍中国人进入现代的、个人主义社会”。(127 页)
这种以卫生习惯养成之名来对立(传统)陋习与现代(优越),似乎也反应在了 JM 最初那条附有月经带图片的我说之中。因为配图的不适宜性,很多人误会了 JM 与 M 的本意,联想到了是在唤回那个绝称不上是“现代性”的月经护理产品,这进一步的触及到了作为“现代女性”的“尊严”。但,在她们的回复与评论中所体现出的现代女性“尊严”是什么呢?也许我会有误,不过似乎被提及频率最高的是“干净便利”(一次性),“实用”(吸水性、便携性、隐蔽性),以及私密性(无味道、贴合所带来的形式隐蔽感);简言之,是符合现代生活行为与节奏的个人性。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也正是 M 在叙说她自己清洗可重复使用卫生巾时的那种对经血、对自我身体“遗弃物”的正视感。这一点,是现代卫生巾意欲隐藏掉的,所有在复述这些“现代利好”的同时,都在暗合着十分性别化的卫生巾广告——哪一个卫生巾广告不在突出一种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所有这些一次性现代卫生巾的“好处”都是在掩盖被称之为禁忌的女性问题,甚至它们在怂恿使用者去一起共谋掩盖。这简直就是一种“现代化的幻觉”,它隐藏的是“十分传统”的禁忌内核。
至目前为止的“现代化”远不只是科技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它反而在很多时候更像一种致幻剂,用更加安慰和高效的方式来使你忽视一些曾被我们称之为,或刚刚才发现的“陋习”的传统。(别忘了,现代化修饰的是社会,没有社会是纯技术的、冰冷的。)或许在很多人看来 M 的做法是“落后”的,但也正是这种落后才是一种有效的反对如此“现代化”的手段,这一点才是女权(或女性主义)和环保。当然,我们还在走有中国特色的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之中。
另一方面,就像雷祥麟在文章中指出的一样,曾经西方更加卫生的文明才是我们的传统卫生问题的镜子。我们也正是在这面镜子前,树立了自己的卫生习惯。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这里面就暗含了东-西对比式的文明等级语境。我想,这一点大概也反应在了这一次讨论的部分回应之中。从西方人把拖把、鞋子与衣物放在同一洗衣机内清洗的不可接受性,到他们公共场所的肮脏感,等等等等。似乎,我们在卫生这一点上才是更文明的。当然,也有更直接的,无法接受一位法国姑娘用英语在豆瓣“教化”。对此,我无意多说,我只想反问,这正常吗?或者,有没有一丝熟悉感,但这种熟悉感可能来自一些你反感的现象?
如果这仅是一场关于卫生习惯的争端,那没什么是不能听取与接受的,并且,你认为固有且自然的习惯,也仅是被养成的罢了。既然是被养成的,为什么不能被更改?即使不愿更改,那也不能当做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来辩护。不如自问一下,我为什么就这么被养成了如此的习惯?相信我,这个问题后面的答案,比上网争吵来的有趣的多。
卫生,不只关乎你的健康!

书单:
《健康与社会:华人卫生新史》,祝平一(编)
《女体与国族:强国强种与近代中国的妇女卫生(1895-1949》,周春燕(著)
《卫生何为——中国近世的卫生史研究》,余新忠 (这算是一篇综述,内里有大量相关文章引介)
© 本文版权归 Xenophilo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