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 摘抄
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导言)概述读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然后作者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提供回答疑问的答案上。如果是写文章,就是“序言”;如果是演讲,就是“开场白”。
文章的序言必须用讲故事的形式,也就是说,序言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序言说明某种“背景”,这种“背景”中发生了某种“冲突”,从而引发了某种“疑问”,而整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回答该“疑问”。
序言要用讲故事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
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引入“背景”的时机,就是你能够作出关于文章主题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表述的独立性是指,在此表述之前无须用其他表述以论述其准确含义;无争议性是指,你预计读者肯定能够理解并接受该表述。
素材的组织方式是他们以前从未考虑过的,他们就容易提出你将在正文部分回答的疑问。
所有引出“背景”的句子都具有一个重要特征,即能够将你“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什么是“冲突”
文章序言中的“冲突”虽然经常指的是某种不利的变化,但并不总是具有“不利的变化”的含义。这里的“冲突”类似于讲故事时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能够促使读者提出“疑问”。
什么是“冲突”:
“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为什么要用这种顺序
序言必须采取“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的结构,但是,各部分的顺序可以有所变化,以创造不同的文章风格。以下是一个序言的基本结构和分别用4种顺序写出来的例子。注意体会用每一种顺序后文章风格的变化。
什么是“关键句要点”
关键句要点(或称要点、核心观点、一级结论、一级论点、重要结论),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
在较短的文章中,可以将关键句要点作为段落的主题句,并在这些主题句下划一条下划线(或加粗),使读者在阅读时容易注意到。
序言的长度应当确保在你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路思考之前,读者和你“站在同一位置上”。
文章的对象(读者)平时的关系越近,序言的篇幅就可以越短。但是,再短的序言也必须能够提醒读者其持有的疑问。
也许你现在会想,写一个好的序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实确实如此。在一篇文章中,序言是最不容易写好的部分。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序言中不应含有读者需要证明后才能接受的信息,例如,不应当含有图表。
2.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和“答案”
3.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你打算说明一些思想,是因为你认为读者应该知道这些思想。那么为什么读者应该知道这些思想呢?肯定是因为这些思想能够回答某个问题。这样,通过倒推法,你也能够想出一个合理的序言,并引出你要回答的疑问。
你写文章的目的通常是回答以下4类问题之一:
1.我们应该做什么?
2.我们应该如何做(将如何做/是如何做的)?
3.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4.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人关注将采取哪些行为,而很少有人想知道为什么发生了某种情况,除非这是一篇关于研究报告的最初发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