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度电影(一)
很有意思
我大概处于初级探索的阶段。可能是因为不了解的缘故,我对印度电影的兴趣很大,有很大的好奇心,很多的问题,这可以问组里的印度人。说来可能不信,然而很多人对他们的文化感兴趣,我们听到消息说没有厕所,肮脏的街道,开挂的做事风格,这些都知道,还是感兴趣。
依照维基百科上的数据,印度电影在2017年,总票房为24亿美元,2016年的观影总人数为2.2亿人次。里面有没有水分不好说,根据对很多印度朋友的观察,尤其说到他们觉得比较杰出的电影工业,他们一般都会把数字说的多一些。
引起我开始注意印度电影的是在贝尔维尤市中心的那家Cinemark电影院。因为曾经在这栋楼楼上工作过,每天经过的时候都会瞥一眼。基本上每个月,每周,都有新电影上映。一般来说,都会有4-5部电影同时在映,这里选了几个我比较感兴趣,豆瓣书影音也有的正在上映的例子:
上周看了孟买酒店,确实拍的很不错,代入感很强
Kesari已经下档了,我还是放在这里是因为上周还在上映,我也看过
Kalank还没看过,今晚可以去这家电影院看
每到了周五,周六,周日晚,夜幕降临,生活在这个城市忙碌工作的印度工程师会携带一家老小(印度的一家很大,老及工程师的爷爷奶奶,幼及还在襁褓中的婴儿),聚集在这个电影院的售票处,站在电子公告牌下犹豫等下看哪部电影。印度妻子会忙着照顾小孩,把淘气跑远的小孩拉扯回来;老人们会互相交谈,用的是Hindi还是某些古老的语言,总之,没有人关心到底看哪部电影。他们来电影院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家庭的聚会和一种消磨时光的消遣。我在起初看到的时候也是感觉非常震撼的。当然也有提前买好票的很多人,也有人因为电影播放时间还没到,而且楼上就是公司有免费的各种饮料和咖啡,于是就携一家老小坐电梯至28楼远眺城市的夜景和静待电影的开始。
引起我这段时间每周都会看一部印度电影的另一个理由是“比较”。我们的电影工业其实不论从规模,票房,银幕数,电影院硬件质量,应该都是拉开印度电影一大截的,甚至他们可能永远也追不上这些数据。如果仅仅只看电影质量本身,比如说电影的题材,剧本,摄影,台词,理念传达,会不会也是远远超过印度电影呢?我看电影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基本上是国产和好莱坞电影,对于宝莱坞电影了解的非常有限。Sai曾经跟我大致讲过印度的电影,流露出的自豪和骄傲难以言表。用他的解释,印度电影不仅仅是电影,它还传播了音乐,宗教,价值观,还有很多的生活启发。我当时脑子里比较和我们电影的不同之处,还是非常印象深刻。
印度电影其实不好听懂。以上面三部电影为例,Hotel Mumbai是英语,放映的时候不需要字幕,如果听力好可以听懂。Kesari是Hindi也就是印度官方语言之一,我知道里面也是夹杂英语的,加上底下有英语字幕。Jersy是Telugu语,加上英语字幕。我推测这些电影放在印度的影院中,应该也会有英语或者Hindi字幕,因为很多印度人只会当地语言,互相之间如果没有统一语言的话很难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