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永恒的虚空 ——“鲁西南之行”之二
这次的“苦游”主要便是冲着“孔庙、孔府、孔林”(号称“三孔”)和“五岳”之首的泰山去的。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这些地方的,它们承载了太多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几千年的沉淀压了上去,如今又是怎样的模样呢?……
孔庙是孔子居住的地方,后人在此建造了庙宇;孔府是孔子后裔的住所;孔林其实就是一个大墓地,孔子的灵柩安葬在此地。全中国的孔庙无数,在海外也不少,近几年世界各地办了一些“孔子学院”,不知道孔庙有没有应运而建。曲阜的“孔庙”应该是老祖宗了,所有孔庙都是依据它的模式盖建的;可是就像所有的“老祖宗”一样,苍老便是他们最鲜明的特色了。前不久刚去过云南建水的孔庙,那开阔、那宏伟都远远胜过了曲阜;可是再“出于蓝”、“胜于蓝”,“蓝”的地位总是不可撼动的。那个气场“不怒自威”,深深吸引着虔诚的信徒和兴致勃勃的游客。我不懂“国学”,对宗教文化更是一窍不通,去年在青海觐见了很多著名的庙宇,庙庙有活佛,处处是大师,可是没出庙门便全搞混了。不管寺庙有多高多大,走进里面总觉得压抑——不是那种进教堂感到肉身的渺小,而是面对那些或笑、或嗔、或怒的巨大塑像,会油然而生出一种荒谬感和滑稽感。再加上烟雾腾腾,我总会快快走过一个个大殿,宁可在院子里与古柏苍松为伴。曲阜的孔庙都显得风尘仆仆,说那是历史的尘埃也无不可。孔庙里的树木,几乎每一棵都是一个朝代!不少树只剩下一株光秃秃的圆木歪斜着指向天空,有些还能抽出细细的嫩条,但就是不倒;傲然站了几百年,还会几百几百年地站下去。这里看不到我在青海常看到的那些悲壮的“长跪者”,老人也不多,最多的善男信女还是时尚的年轻人。当他们虔诚跪拜的时候,觉得他们一下子成熟了。我尊敬有信仰的人,常听到一种说法:目前中国最大的问题便是缺乏信仰,因为缺乏了信仰,对生命便不会敬畏,便会被物欲支配,为所欲为。可是信仰什么却是个大问题;真信假信,以为“真信”到关键时候又不信,也是个大问题。有时想,信仰其实也是个偷懒的办法,不用想不用做,一股脑儿交给“信仰”就万事大吉了;真有那么简单吗……宗教场所总会让人想那些“形而上”的问题,想了,却总是没有答案的。有个小插曲,导游在车上说孔子“奇丑无比”,五官都是七歪八斜;可是讲解员却再三强调,孔子是少有的“美男子”。这真的像历代对他的评价,高可以高到“至圣”,矮便是“丧家犬”。其实孔丘就是孔丘,一位文人,一个老师,一个有投身政治、胸怀天下的知识分子,他游学、著述,充实地度过一生,仅此而已,所有的一切都是别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强加给他的。如今他长眠于孔林,与松涛相伴,就让这位故人安息吧。
旅游热,每个地方都在掘地三尺,挖故人,挖历史,牵强附会,甚至胡编乱造。而曲阜,它稳稳地站在那里,天生的历史名城了。我们是天黑到达的,下了高速的一段路,坑坑洼洼,路灯又没开,沿路都是一些简陋杂乱的“路边店”,像如此破旧的省辖市,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似乎和它的地位太不相称了。它的招牌便是“孔子故里”,我们居住的叫“孔府北苑”。房间墙上是孔子语录:“君子有‘三畏’”。儒学当然是我们的国粹,是一笔精神财富,但它真的能成为国家的精神支柱吗?一个人或许能“吾日三省吾身”,达到某种道德高度;可是一个国家岂是“吾日三省吾国”能治理好的。没有法治,不受规则,道德只是让善良的人在麻木愚昧里被盘剥,对为恶者没有半点约束。只讲道德不讲法治不说规则的国家,是伪君子的温床,泛滥豪言壮语的地方,一定风行假话套话谎话,一定言不由衷、口是心非,放眼望去,还需要解释吗……
“三孔”里最爱去孔林。是的,那只是一片碑林,一片墓地,大树、野花、野草,很少人工雕琢的痕迹,可是那里安眠着孔丘,还有无数历史上有名和无名的人氏。这里清新,这里开阔,这里容得下一切正统、主流和异端的思想。其实一切都是虚空。
庄严永恒的虚空。
shouzho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日三“惊” (1人喜欢)
- 银发经济“银”几许
- 不做“多情人” (7人喜欢)
- 在“通”与“痛”之间 (7人喜欢)
- 不敢“任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