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层面盘地产逻辑:《房势》
从2010年入学重大建管学院,读研毕业至今,作为地产从业人员,耳濡目染,对地产行业也算有一些基本认知。
但是这本书里面的很多观点跟之前多年积累至今的想法都不太一样,遂有此篇以为念。
1.介绍作者
看这本书的由头是室友推荐,是那种网上买到的影印版,也没当回事,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断断续续的读。
读过半的时候愈发觉得这个作者厉害,一查才发现,大有来头。
以下节选自百度百科:
张捷,男,祖籍河北唐山,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后从事多个行业并多有建树,现为中信改革发展基金会资深研究员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兼职教授 、北京量跃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北京市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环球财经》副总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经网特约评论员、律师、金融地产投资人。2006年来发表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和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多方面,因其视角独特,思维敏捷,逻辑缜密而引起较大反响。已出版的著作有《信用战》、《房势》、《房噬》、《涨价的世界》、《资源角逐》、《霸权博弈》《定价权》 、《网络霸权》、《拼娃——学霸世家谈教育》等。
2.本书简介
之所以跟以往积累的对地产的概念不一样,盖因作者是从国与国博弈这种更宏观的概念来谈。
我所了解的地产行业很多投资报告,针对某个城市某个时间段的研判,更多考虑人口流动、融资情况、政策情况等,针对某个项目的可行性,就是从拿地强排、确定销售节点、测算建安成本最后分析NPV、IRR,判断可行与否。这都是更为微观的地产,但是从这两个层次是看不出地产的发展趋势的。
而中国的房地产何去何从,要往更宏观的层面去找答案。作者说:房地产作为(国际)金融博弈的重要棋子,在中国经济大国崛起的洪流中,要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3.读后感
首先是直观上觉得作者很厉害,观点能够站住脚。至于对不对,我判断不了。因为我跟这个作者的知识量级没在一个层次上,所以无法通过独立的思考判断他说的对不对。这种从知识储备上被全面碾压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真的读书太少。
其次,行文风格,浅显易懂,有点像酒桌上侃大山的感觉。当然,作者的数据以及专业知识过硬,很多之前看专业经济学书籍没懂的,在这本书里搞明白了七七八八。
4. 点式回顾
不做全面复盘回顾,讲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吧。(Q代表问题question,A代表答案answer)
Q1:中国房地产是不是绑架中国经济?
A1:作者的观点不是。中国依靠地产快速发展。不要简单的把房地产看做卖房子,其实它是一个城市化的进程,不仅仅是修房子,还有房子周围的基建、城市对人口的聚集。
另一方面,我们常说投资、出口以及消费三驾马车。其实,投资,是一个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国如果靠消费来主要拉动经济,世界资源不能够满足,而且消费了之后是什么也不能剩下的。但是,投资不一样,房子建好了,基建建好了,这些都是积累下来的财富。所以,我们选择这种发展道路是没啥问题。
A2:中国房地产什么时候到牛市拐点?
Q2:作者的预测是2035年,依据是哈里森房地产模型以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其实我们经常讨论,房子会不会降价。只有刚需但又买不起房子的人一直在想房子降价,但是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发展顺利,不会降价。降价发生在恶性通胀产生,房市腰斩,整个国家财富缩水,我们的人民币贬值。这个时候房子便宜了,但是大概率我们都会失业,然后也没钱买房子。所以,这样说来还是不要祈祷房子突然降价。
Q3:我们会不会跟香港、日本一样泡沫刺破?
A3:作者首先不认为我们有很多泡沫。关于究竟有没有泡沫,很多同行,都跟我讲过,到处建的都是房子,很快我们就要走下坡路了。但是怎么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究竟这个供需水平是什么样的,也不能断言。
其次,他不认为日本泡沫是一种失败,而认为是日本有意为之。简单概述就是日本先是把房子炒起来,很多外国人投资,日本人拿这个钱又在国外置办很多产业。然后把这个泡沫刺破,把外国人投资的热钱套牢在这里面,日本普通民众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大财阀和日本政府从中渔利。因为结果就是,日本取得了超过3.5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再加上海外企业的销售额,海外的“钱”达到7.69万亿美元,从而控制了大量的海外资源,相当于日本国内1.58倍的经济规模。
Q4:我国核心城市的房价算不算高?
A4:确实,我们一直认为我国核心城市的房价比较高,但是要看对标的是哪些城市。作者列举了俄罗斯、印度、巴西的核心城市,比我国的北京、上海还要高。我没有时间和精力,不然可以好好来查下验证下当前各国的水平。
Q5:房价上涨,是不是政府从中渔利?
A5:之前我在一个学校代课的时候,清晰地给学生们讲过一个观点,是一栋房子它的售价最终的利益分配,其中政府拿到了最多的钱,包括土地费用以及各种税费。但是其实这是应该的。因为政府为我们投资建造基建设备,在国外,因为土地私有,这些是房地产商来做的事儿。所以,我们买房子,买的不仅仅是房子本身,还有他附带的配套设施。
这也就是,我们去买房子的时候,售楼小姐着重给我们介绍的地方。
也就是,我们最重视的,决定一个房子价值的,除了区位、还是区位。
Q6:房价上涨是不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
A6:这个引用原文。
有一个习惯流行的说法说房价上涨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是地方政府为了利益对抗中央,更进一步说是土地财政绑架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严重依赖土地的收益,并且认为这样的局面是中国经济的巨大包袱。
但实际上土地财政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政府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额的主要投资方向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人民生活提高和社会发达更是离不开这样的建设。
最后,想感慨一下。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更加赤裸裸,更加显现这就是一个丛林世界。霸权地位,就可以攫取资源,可以奢侈度日,超前消费,美元贬值(作为结算货币)让世界人民一起背锅。
还看懂了一个小知识点,美国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印钞让热钱流通到中国,中国如果一直经济高速发展,那么热钱在中国就可以渔利,中国的资源财富就损失了。我们不能像日本一样做大一个泡沫,然后让这些国外投资套牢,但也有适当的紧缩,调整经济、硬着陆,不然就一直会被这种像吸血鬼一样吸血。这样说来,跟这几年的经济政策是吻合上的。
我的经济学基础非常薄弱,大学的时候学过西方经济学,但是其实比较简单基础。所以如果有专业人士,我上面说的不对的,请不吝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