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阿尔卑斯山麓5年,他们向自然提出了102个问题 | 三明治个展
“这是我们第一次以第三人称,
像建筑师看建筑模型那样,
去了解这个我们从未离开过,
却从未注意过的「自然」。”
yoko 和 tao 是一对在意大利 Valsassina 河谷已生活5年的建筑师,2019年3月5日起,两人在微博、ins等平台开设了新账号,每天向大家提出一个关于自然的问题。
它们有的可以两两配对,看似对立矛盾却又相互补充;有的可以顺次延展,像是一条不知尽头的引线……然而,这并不是一场脱离现实的艺术行为,正好相反,他们将自己对于自然的全部认知都融入了其中,试图以纯问题的方式激发大家新的思考。

包含未向公众发布的总共102个问题都将被收纳到灵感商店,集中呈现于下周三(4月24日)开幕的个展 [ 问这些问题是自然的吗?] 之中。
在此之前,不妨先听一段两人在阿尔卑斯山麓与自然共处5年的故事,或许在讲述的过程中,你会渐渐理解他们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


yoko 和 tao 两名建筑师于2006年组成独立设计小组建筑大王,目前工作生活在意大利 Valsassina 河谷。他们在全球范围进行跨领域设计实践,提供建筑、室内、整体规划、平面及产品设计服务,2015年参加米兰三年展,同年受邀在米兰理工建筑学院为研究生授课。2016年,他们开了公众号「建筑大王」,把思考和见闻分享给国内的读者。
0 1
在米兰的大学生涯还未结束,yoko 和 tao 就已想好毕业便走人,这里既没有穿城而过的水系,也没有连绵起伏的山线,加上两人的山猫皮亚诺老想往外跑。
皮亚诺是两人刚来米兰时在科莫湖边捡到的一只虎斑猫,也许是生于山里天性使然,它从小对那些人造猫玩具毫无兴致,只喜欢坚果、草地、蚂蚱和大树,但偶尔上过几回公园还被两位主人盯得死死的,“被教训”城里车多不安全,实在是委屈太久了。

米兰与阿尔卑斯山的近距离,让喜欢自然的 yoko 和 tao 有了很多可落脚的选择,在实地考察完此前在网上搜索过的房子后,两人放弃了沿线已被有钱人占领的马焦雷湖畔,2013年11月最终住在了小石头谷 Valsassina 中部的700人小镇帕斯图罗 Pasturo。
往趣了些讲,这个抉择是一个关于喂养山猫的导索反应,但就另一层面而言,它并不是所谓对城市生活的梦幻逃离,而实则是一个理性且综合性的判断结果
——出于两人对登山运动的强烈兴趣,皮亚诺对外面世界探索的渴望,只有米兰一半房租却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即使两人并不会开车、仅会一丢丢意大利语、农村生活经验基本为零,但经过仔细考虑后,yoko 和 tao 判断最终收益会大于成本。

刚搬进山里的前两年,yoko 和 tao 的日子似乎与以往别无二致,除了在家做建筑设计,就是出门爬爬山,只是觉着从家到自然的距离缩短了,可意识深处却没有丝毫变化。他们依旧把自然当作一幅好看的画,站在它面前欣赏、留恋,近一步再近一步,却始终无法走进。
直到皮亚诺叼回了第三只林间鸟,不是麻雀,也认不出名字,短绒圆润的小身子后拖着一扇长尾。他们一如往常地将小鸟火化,暗暗点上一束香,可它样子实在特别,在两人脑中久久挥别不去。经过网上一顿搜查后,yoko 和 tao 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山区常有的长尾山雀。

几天后,tao 买来了一台尼康8倍30口径双筒望远镜与一本鸟书《Birds of Europe》,此后,“看”变成了一件正儿八经的事。他们开始习惯性地观察和记录自己的周遭,不断把生活中别的事物与之联系,甚至有意识地发出提问。
自然杀了一只长尾山雀,却让两人从它的外面进入了其内。不过,在这种看与被看间,他们仍不是以 yoko 和 tao 的个体身份与自然共处,而仅是作为两个采用科学方法考察外在事物的人类罢了。
0 2
但这种极为微妙的关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 “事故”打破了。2016年4月,当邻居老太太在南部疗养时,她的猫比莉怀孕了,连着好几个雪天都牢牢趴在 yoko 和 tao 家楼下,不肯回家。就在两人刚把它接进屋中的一个礼拜后,比莉在墙角铺有布料的纸箱里顺利诞下了五只湿漉漉的小毛球。
他们给五个小家伙取了名字,并在老太太儿子的同意下,分别帮它们找到了新家。这一次照顾猫咪的经历给了 yoko 和 tao 新的体验,冥冥间好像自己跟自然建立了某种愈加私密的联系,也仿若听到了远处久违而熟悉的声音在说,它会永远毫无保留地跟他们分享所有的美好与启发。
往后的日子里,两人在逐渐适应山间生活的同时,也拥有了自己一系列的花书、虫书、哺乳动物书、蝴蝶书,以及蘑菇书,他们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把春夏秋冬周遭所有碰到的花都认了一遍,甚至能清楚地辨认出早晨三点钟方向的黑鸟正在求偶,傍晚五点钟方向的斑鸠开始吵架……

然而就在今年年初,看似已经平静美好的生活又迎来了新的转折。两人偶然间在 masterclass 平台上观看了灵长类动物学家 Jane Goodall 的公开课。
这里面她很少提到自己关于黑猩猩的研究,“环境保护”反而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保护什么?为何保护?有什么困难?你能做什么……

课上,即将85岁高龄的 Jane 表示自己每年仍有300多天在外飞行,前往世界各地参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
就像一根针戳中了 yoko 和 tao 心里的某处,他们想去看一下山麓之外的环境到底怎么了,问题究竟要严重到什么地步才能让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如此奔波在外?而自此后,这些讯息好像都自己找上了门。

1986年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 Jane 通过影像看到了与她朝夕相处20多年的黑猩猩被当作野味捕杀和交易,甚至在医学实验室里秘密拍摄的影片中,研究员给黑猩猩植入各种病毒用于人类疫苗的开发——而正是 Jane 的研究让医学界认为黑猩猩是人类的表亲,用它们做实验可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那一瞬间 Jane 彻底崩溃了。她毅然决定退出学术界,成为一名保护环境的社会活动家。(图:Hugo van Lawick | National Geographic)
先是新闻。两人每天早上都会听 bbc 音乐台的广播,这个台每半小时就会插播几条新闻。据以往的观察,五条新闻之中约莫有三条跟谋杀/死人有关,剩下的一条是脱欧,一条是天气。然而,从2019年开始,有另一类新闻异军突起:
- 澳洲出现史上最高温。
- 美国出现史上最低温。
- 2015、2016、2017、2018 四年,是人类有气象记载以来最热的四年。
- 英国小学生在老师支持下集体罢课,上街游行,抗议气候变化。
接着是网站资料。为了做鉴鸟活动(从今年1月26日起,两人已鉴定了各地发来的56种鸟),他们在全球首个、也是目前最大的国际自然保育组织 BirdLife International 的网站上,下载了一份名为“ State of World's Birds ”(全球鸟类状况)的2018年年度报告,它表面看似在讲鸟类的生存状况,但这一切都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2019年初,一只欧洲知更鸟至少飞越3000公里独身来到北京动物园,yoko 与 tao 以写名为《知更鸟为什么去北京》的文章为起点(点击可查看),开始了顺藤摸瓜式的资料查询——通过 Science 杂志、BirdLife International、World Bank、联合国官网、WWF、国家地理杂志、OECD data等平台,人类世(anthropocene)万物凋敝的恐怖景象向他们徐徐展开。
0 3
前不久,tao 曾把自己当作小白鼠采用过一种自杀式的传播方式,每天在朋友圈狂发环境相关的报道,不过反响平平。他从周遭朋友口中得到了反馈,很多人都隐隐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但又似乎不想去看,不敢面对,于是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沉默……
在这一次的展览中, yoko 和 tao 将自己对于自然的全部认知融入进102个问句中,用尽可量简单的方式展现它的复杂性,并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生活重新开始思考。诚然,事物不止单面,每个人对于同个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千变万化。
面对数个“XXXX是自然的吗?”的片段时刻,或许有人会对它们点头赞同,也定不乏有人对其不以为然,但这些都不影响每个人在表达自己态度的同时,有机会去探寻到一星点真正属于个人的诚实回答。

灵感商店 x 建筑大王
灵感商店:为什么这次的展览会以纯问题的形式?
建筑大王:这完全是和奶油一起讨论和互动产生的结果。(说来话长)简而言之,有三个原因:1. 三明治是以文字为核心的机构,这激发了我们用文字而非设计师惯常的图像来表达;2.用「自然的」这个大家常常用来评判事物但可能并没有深究过的标准发问,我们想让观众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从而引发新的思考;3. 让102个问题同时出现,是想制造一个氛围,让大家感受到我们这段时间感受到的困惑、不安,和压抑。
灵感商店:许多人认为自己的改变太微弱了,影响不了大趋势,你们如何看待?
建筑大王:首先,我们认为个体可以影响大趋势。一方面在于,从一百年前环境没有危机到现在环境有危机,这个转安为危的大趋势,正是数个世代里面的每一个人类个体共同造成的。如果我们可以一起(无意)制造现在的大趋势,那么我们也必然可以一起(有意)制造新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在于,现在都说「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意味着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作为消费者的个体,恰恰对大趋势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力。需求端的改变可以非常高效的影响供给端。
举个身边的例子:意大利这边有一种国民榛子巧克力酱,据说欧洲小孩都是吃它长大的。这种巧克力酱里面用了棕榈油,而生产这种廉价油脂的棕榈种植园在急速破坏热带雨林。九年前我们刚来的时候,超市里只有这种用棕榈油的巧克力酱。随着人类逐步意识到雨林的重要性,大家也慢慢开始抗拒含有棕榈油的食品。当时转变才刚有苗头,超市里马上就出现了一种写着「不含棕榈油」的巧克力酱。短短一两年功夫,超市里不含棕榈油的巧克力酱就又出现了三到四种。那些不含棕榈油的巧克力酱,有的还是有机食品,有的还提升榛子的用量(更好吃)。以环境意识为开端,最后是食品品质的全面提升。
另外,即使最终不能改变大趋势,个体也应该改变,原因很简单:作为个体,如果你已经知道环境出问题了,你就回不到「不知道」的状态。知道了却不改变,心里难免会不安,因此只有改变才能换来内心的平静。

灵感商店:短时间内疯狂搜集环境问题,对你们的生活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建筑大王:我们本来是非常乐观的,因为已经基于之前对世界的认知建立起来了比较完整的「三观」。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是如何运转的,并且以实际行动(目前的生活工作方式)挑战了整个系统的边界。所以如果我们这样都 ok,就说明系统是挺 ok 的。但意识到环境问题像是从二维变三维或者经典物理变量子物理 —— 之前想明白了的所有事情都不明白了,必须全部放到新的坐标系里重新想。
你可以想象一个积木你拼了30年,终于拼出来了一个东西,结果发现完全拼错了,因为边上还有一大堆没用上的构件。这是一种醍醐灌顶全面崩溃的状态,也是我们生平第一次需要有意识地处理负面情绪(否则真的会崩溃)。虽然困扰,但又开心,因为这是智识的又一次跃升。
灵感商店:关于“XXXX是自然的吗?”,在这次展览之后还有什么计划么?
建筑大王:一方面会继续在线上提问,一方面是希望还能找到其他合适的地方搞线下展览。关于自然本身,我们会继续在公众号写文章,鼓励大家关注自然。
布展插曲
整个展览看似只是“简简单单”的文字展示,但实则在物料筹备和现场布置的过程中,都注入了三明治小伙伴们的十二分心思。
在纸张的选择上,我们一共打样了从纸现场买来的7种纸,考虑到灵感商店暖色灯光的影响与纸张本身的肌理感,最终选定了118g的美国环保纸(月白)。在打样对比下,它更具有报纸或字典内页的朴素气质。

手动裁纸进行打样

虽然此前yoko和tao已经给到了每张纸的排列间距,但如何能够将102张纸齐齐整整地贴在墙上,这对于几位有强迫症晚期的设计师们而言,仍然是个叫人头疼的问题。

除此之外,在灵感商店内还设有两处互动区域——留言信箱与扭蛋机。
本着环保的理念,信箱由mia用家中废弃的纸箱改造,她在粘贴的树叶表面又刷上了一层白色的水粉颜料,以此暗喻着白色污染下的自然。
而扭蛋机里我们投掷了对应不同问题的纸条,想到或许你没有办法在现场完全消化这102个问题,那不妨可以带走一个有缘的“它”回家。




- 灵感商店 -
Add:徐汇区建国西路691—1号2楼(靠近吴兴路)

撰稿/奶油 视频/米糕 图片/建筑大王、部分来自网络